百年前繪在紙上的鮮花,通過機械的身體重新盛開,游人輕撫便會含羞合上;飛過漫漫美術史的鳥雀,在數碼的林間棲息,一旦受驚便會翩翩飛去。
再造國畫花鳥,傳統美學新生。2021年4月7日,由各大權威機構官方支持,數字藝術創新團隊CT.LAB數字體驗設計與ARTLEAD藝立文化聯合出品的國畫主題沉浸式科技藝術展《在地新生》,已在廣州十香園紀念館正式向公眾展出。
《在地新生》聚焦國畫美學在新介質中的轉化表達,旨在打造嶺南傳統國畫與數字科技形式的全新結合。本展聯結著古典藝術的優雅與當代青年的銳氣,是一場具備審美含量、技術含量、教育含量的精致體驗。
嶺南花鳥沉浸式科技藝術展《在地新生》將首次通過互動裝置、光影沉浸等手段,立體展示嶺南畫派靜態的美術作品,打破了過去的常規展覽陳列方式,令觀眾身臨其境,自由穿梭于嶺南花鳥的奇美世界中。
數字藝術創新團隊從200多幅嶺南畫派的經典之作中提取意象,再巧妙地將其與數碼編程、體感交互等科技手法結合,虛實之間呈現「經典」與「創新」的和諧共生。嶺南畫派「融匯古今」的思想以創新的形式傳承、弘揚。
△ 上圖 羊城老九「十分春色」;下圖 《在地新生》展項「奇遇」-傳統嶺南花鳥與廣州天際線的結合
《在地新生》展覽由十香園紀念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畫派紀念館等本地權威文博機構官方提供館藏畫作資源支持。
展覽的舉辦地「十香園」有著「嶺南畫派的搖籃」之稱,建于清道光年間,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已近200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 十香園現場
有各方權威文博提供最「正宗」的創作原料,觀眾得以享受耳目一新的文博認知體驗。
《在地新生》展覽共有六個展廳空間,創作團隊為當中的每一件作品傾盡匠心與創意。
△ 《盡染》現場空間
光影空氣,所至盡染。展覽開篇,印有嶺南國畫大師關山月《鼎湖飛瀑》組畫的紗簾渲染幽林氣氛,讓觀者的心靈沉淀下來,準備開置身于探索嶺南文化。
穿過層層紗簾,來到以「鳥」為意向的空間 —《追林》。嶺南國畫大師楊善深所作的「麻雀」作為空間的主角,向各位觀眾傳達嶺南花鳥畫強調寫生、師法自然、貼近生活的藝術理念。
△ 《追林》互動影像裝置
楊善深筆下的麻雀姿態自然、靈動,具有十足親和力。數字科技把靜態畫作傳達的「生命力」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大眾。當人靠近影像,楊善深筆下的「麻雀」便像受到了驚嚇向四周飛散。
△ 麻雀向四周飛散
花是時間的代言人,存于畫卷即俏姿永固,開合之間則時光流淌!甘銏@」創辦者,嶺南畫派先師居廉筆下的牡丹花石形象被帶到了現實。用手輕輕觸碰花蕊,花朵便會作出回應含羞合上
△ 輕輕觸碰,花朵含羞合上
恣意明麗而又夢幻的沉浸空間《新夢》,運用花鳥畫經典元素,以「撞水撞粉」技法為表現核心,渲染奇妙的嶺南夢境。
△ 《新夢》空間場景
人們化身為畫筆踏入《新夢》空間,暈開從立面畫面流淌到地面的水墨色彩,親身探索「撞水撞粉」的精髓。
△ 游人踏入空間,暈開地面的水墨色彩
輕輕觸碰畫面中錯落有致的漂浮島,小島上迸發出花瓣,給觀者帶來驚喜。
△ 輕輕觸碰漂浮島,花瓣向四周飄散
△ 《秘境》空間場景
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從動態的嶺南花鳥中構建嶺南印象,靜態的藝術裝置把人們再次帶到傳統國畫之美中。
△ 觀者潛入秘境探索其中精妙
團隊創意解構國畫畫作,采用并發散嶺南書畫中對空間感的表現和想象,邀請觀眾獨自探入暗箱的洞口,在夢的邊緣凝視畫作。裝置中暗藏著怎樣的秘境與玄機?等你前來探索……
制造彩墨碰撞的唯美,需要把身心交出,讓一切隨自然慢慢促成。
△ 《奇遇》空間現場
人們為居巢與居廉的白描手稿添加不同的色彩。極具個性化的色稿被掃描后以嶺南畫風呈現,成為影像中的一部分。
△ 為白描畫稿上色并掃描,色稿便會在影像中呈現
掃描畫稿后來到《奇遇》空間的高潮部分 — 由西方拼貼與東方嶺南畫風相融的沉浸式影像空間,展示傳統嶺南花鳥在現代嶺南新生的奇妙景象。從晝到夜,實現時代科技對國畫傳統的回應、致意與共生。
△ 《奇遇》沉浸式影像空間
「在地」是一種時空概念,它揭示著一方文化在這個時代中不同于眾的特性與價值。
△ 《在地新生》展覽創作團隊
展覽《在地新生》將嶺南人「求變創新」的概念再度激活,將中國美術與流行于國際的數字藝術相結合,將古典美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屬于這個時代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展示嶺南國畫花鳥永不過時的強大生命力。
展覽團隊充分考慮各年齡段觀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需求,以嶺南國畫花鳥元素為出發點,設計了一系列富有生活趣味的展覽限定周邊供現場觀眾選購。
無論是驚喜滿滿的盲盒福袋、精巧的手帳貼紙,還是設計感十足的限定布袋……里面都滿載創作團隊的誠意,希望嶺南文化能像花種一樣被廣泛傳播,以新面貌呈現給大家。
- 展覽信息 -
項目總顧問
▼
陳永鏘
藝術顧問
▼
張思燕 朱頌民 黃浩深
平面設計支持單位
▼
Hooyes Team 一拍即合品牌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