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北地區人跡罕至的荒漠戈壁里,隱匿著一些“不存在”的袖珍城市。地圖上找不到它們的位置,寄信地址通常是“XX市XX號信箱”。它們是中國的神秘禁區——核工業基地。
代號“221廠”、也就是如今的青海省西海鎮,在這份工業遺址名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作為中國核工業史上第一個核武器的研制基地,它開創了中國核科學事業和核科技工業的新紀元。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成功的第一顆原子彈在這里研制出廠;
1966年10月27日,中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成功的原子彈在這里研制出廠;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成功的第一顆氫彈在這里研制出廠;
中國第一代核武器主要在這里研制,并實現武器化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中國第一個型號核武器在這里退役處理;
1995年5月16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
可以說,這里的每個遺址每處遺存,都見證了當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見證了民族功勛們“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家國情懷,見證了中華兒女自立自強、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
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西海鎮的標識性文化符號——原子城紀念館在一段時間的閉館建設后重新開放,采用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機打造的多媒體科技方案,讓傳統展陳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復原模擬場景與高科技展示場景相襯托,充分展現“兩彈一星”的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
科技升級,多媒體影像營造沉浸感
本次閉館改建,打破了紀念館原有的展覽布局和展陳風格,創新性引入多媒體互動技術,如:全景體驗、投影動態展示、沉浸式觀展等,在進一步實現“智慧”場館的同時,為觀眾營造逼真的感官體驗,提升觀展的互動性、參與性、趣味性。
為了讓科技充分融入展陳方案,而不是刻意的炫技,展項設計利用投影儀光影特點,與實體環境結合,虛實相生。
在《周總理的臺歷》展項中,使用1臺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機,“兩彈一星”元勛、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與周總理的書信往來,動態呈現于臺歷形狀的立體墻面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建國伊始國家領導人對科研人才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也盡在不言中。
穿梭時空,回到激情燃燒的歲月
221廠基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金銀灘草原,60多年前,一大批科研人員跋山涉水來到草原,從三頂帳篷起家,滿腔熱血建基地、搞科研,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在這里創造了彪炳千秋的“兩彈”研制奇跡,孕育出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
如今,這里早已化劍為犁,與當年相比面貌有了很多不同。如何讓前來參觀的觀眾如臨其境般探索核科學事業初創期的故事?通過場景復原、模擬實景以及浮雕、模型等藝術展現形式,配合多媒體影像,可以切身感受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草原集結》方案采用5臺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機,將實景模擬和光影畫面無縫銜接,情與景相交融,歷史娓娓道來。
視野延伸,打破室內空間限制
和其它多媒體顯示設備相比,投影機在展覽展示中具有可異形展示、多臺畫面融合、靈活安裝等優勢,也因此在畫面效果上顯得更加沉浸震撼。
在《神秘禁區》方案中,12臺明基激光工程投影機分別對左、右、前、下四面幕布墻進行融合投影,站在中間觀賞,視野完全被投影所覆蓋,其畫面一移動,感覺人也在移動,從室內來到廣袤無垠的草原,探索藏在禁區內的核工業基地。
而在《同一片家園》展示方案中,12臺投影機打造全景式巨型弧幕,觀眾在任意位置、任意角度都能觀賞畫面內容,安靜感受一段光影故事。
當歷史與科技碰撞,把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講好,有助于傳承先輩們熠熠生輝的精神品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先輩赴湯蹈火、艱苦創業的歷史風云,有助于當代人以革命初心激勵自己,肩負新青年的使命,為中華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欲了解更多明基工程投影機信息,歡迎掃描二維碼咨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