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UN
由廣東省旅游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執惠集團、廣州廣之旅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科藝賦能,激發文旅新動能”首屆廣東文旅夜間經濟產業峰會于2021年9月11日在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舉行。
“科藝賦能,激發文旅新動能”首屆廣東文旅夜間經濟產業峰會是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旗下系列專業活動之一,邀請夜間經濟領域專家及領軍人物、投融資代表、生態企業代表等出席,圍繞文旅夜間經濟發展新趨勢、新場景、新營銷和新消費等話題開展深入交流和探討。峰會將緊扣當前文旅夜間經濟發展趨勢和潛力,匯集全國優質旅游資源和資本,促進文旅產業鏈的對接與深度合作。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 黃錫忠
利亞德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廣州勵豐文化董事長 朱曉勵
廣東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鄒飛祥
暨南大學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創院院長、教授 梁明珠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 教授、博導,世界經濟論壇可持續旅游理事,廣東省旅游協會副會長 張朝枝
廣州城投廣州塔文化旅游公司投資部部長 李秀明
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 江冰
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 王鉻
廣東省旅游協會副秘書長、投融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馬亮
中旅廣西德天瀑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奇妙夜德天總導演 劉磊
中國旅游集團資本運營部副總經理 王星
策劃制作人、利亞德集團廣州勵豐文化首席策劃官、夜間經濟品牌主理人 李文
合縱文化集團執行董事 閉啟泉
01 展望“十四五”夜間經濟發展和機遇
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四五”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夜間經濟”有不少著墨:要“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發展夜間旅游和假日經濟,拓展旅游時空范圍”,“建設 200 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擴大夜間消費規模。”
夜間經濟的崛起與目前世界格局的急劇變化及國內高質量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新形勢下的“破局之道”,其要義是以內循環帶動外循環。形成“國內大循環”的主體,關鍵在于持續促進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夜間經濟作為新的消費熱點,不僅有助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還能豐富消費形式和內容,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張朝枝教授深剖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站在國內與國際宏觀視角下,解讀夜間經濟與十四五文旅產業發展的關系。張朝枝教授認為,廣東發展夜間經濟需營造寬松環境,完善管理機制,留住“煙火氣”,通過科藝融合以及適當的營銷手段,增強夜間經濟產品活力。
暨南大學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創院院長、教授梁明珠,中國旅游集團資本運營部副總經理王星,中國文旅集團投資副總經理況銘,廣州城投廣州塔文化旅游公司投資部部長李秀明,合縱文化集團執行董事 閉啟泉先生則圍繞“國內經濟雙循環的格局下,夜間經濟發展與投融資機遇”展開對話討論。
梁明珠認為,夜間經濟八大業態,夜市、夜游、夜戲、夜秀、夜宴、夜釣、夜讀、夜影,在文旅空間中各有長處,但綜合性業態是未來趨勢,夜間集聚區是一個典型,可以增強游客體驗感,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消費。
同時從投資角度講述未來夜間經濟的發展可能,以文和友以及海倫斯小酒館為例,認為文化內容的加持可能是未來夜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需建立成熟的、可復制的產品體系,利于規模的持續擴張。
李秀明以廣州塔運營為例,認為通過“平臺+內容+運營+服務”,打造資源聚集平臺,聚集投資者、企業運營者、產品創意者,吸引更多資本參與。
閉啟泉認為,發展夜間經濟應該具備爆品思維、生態思維、產業思維等,需要關注核心吸引物,形成滿足現在消費的綜合體驗,吸引客流量。
02 行業大咖齊聚,共話夜游新局勢
在疫情影響下,對城市旅游消費拉動的訴求,以及本地游、周邊游的被重視和依賴,使得城市目的地在本地文旅產品的供給方面需要應時而變,打造提供適應旅游消費的產品,夜間經濟消費成為突破點或切入點之一,進而為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營造出相對更突出的市場環境或空間。
策劃制作人、利亞德集團廣州勵豐文化首席策劃官、夜間經濟品牌主理人李文通過奇妙夜德天、姑蘇八點半等經典夜游案例分享,總結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構建要素與業態提升路徑。李文認為,文化科技融合賦能夜間文旅消費,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突出多元業態和地方特色,智能商業與網絡協同輝映,創造廣東數字化文旅產業新模式,城市更新與夜間經濟融合,打造大灣區最知名城市夜游品牌,數字科技與文創新IP活用,樹立中國文化新經濟的最佳標桿。
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江冰、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王鉻、利亞德集團廣州勵豐文化高級副總裁張遠齊、中旅廣西德天瀑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奇妙夜德天總導演劉磊則圍繞“在地文化”“藝術美學”“業態運營”等話題展開討論。
江冰認為廣東文化有三個特性:低調、務實、包容,城市文化脈絡深植城市精神土壤,不會隨著技術變化、場景變化或者虛擬變化有任何的變化,城市的文化定位、規劃需要依據文化特性來制定,形成文化共鳴,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
王鉻認為如今的夜間經濟應該做精細化設計,精細化設計落在不同層面上,會有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通過打造更強有力的引爆點,讓城市文化被深度挖掘和多維體驗。在場景打造上,要更注重IP,加強場景、主題化的建設,形成獨具地方特色文化強有力的輸出,增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張遠齊認為,文化是靈魂、科技是手段,創造多元化業態才能真正形成產品策略體系。夜間經濟的塑造還需精準定義客群訴求,因勢而為,因需而變,才能打造更好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空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虛幻成真變成可能,對于夜經濟來講,產品既要能夠滿足白天的物理場景,也要制造一些虛幻的場景,使游客有更多的體驗維度。
劉磊以“奇妙夜德天”為例,認為夜游產品需輕包裝重內容,“奇妙夜德天”的場景區別于白天的游覽動線,既解決了夜間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的打造,又拓展了游覽空間,同時,增加游覽體驗項目,增加游客瀏覽時長,使部分游客留了下來。
03 大灣區夜間經濟產業聯盟,共推美好中國城市夜經濟
在本次大會上,基于廣東省旅游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的背書,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作為發起單位,共同發起大灣區夜間經濟產業聯盟啟動儀式。聯盟未來將聚合全國優勢文旅力量,依托大灣區的產業、市場和資本優勢,實現資源互生、共生、再生,共同推動美好中國城市夜經濟的健康、持續、迭代發展。
當前,夜間業態中,大型文旅音樂節是為數不多的能兼顧影響力、流量年輕化及經濟效益的夜間文旅活動。會上舉行了勵豐文化和創意周末關于文旅音樂節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是大灣區夜間經濟產業聯盟生態合作的首發之舉,雙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將為文旅夜經濟領域打造更出色的產品。
同時,勵豐文化發布了全新的“404元宇宙”產品矩陣,404元宇宙是以賽博朋克為主題的娛樂文化綜合體,是最潮流、最時尚、最先鋒的文旅超級新物種。運用賽博朋克文化中最具視覺沖擊的元素符號,囊括賽博朋克文化中的眾多經典IP、以科藝融合的表現手法,打造極致的消費場景和消費內容。在滿足打卡、社交等需求的同時,用豐富新奇的業態矩陣為Z世代消費群體提供一個虛擬與現實交織而成的全新文旅體驗。
利亞德光電集團(股票代碼300296)是由國內外四十多家科技文化企業組成的跨國集團,是全球領先的LED顯示、城市景觀亮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虛擬現實等行業的領創者。集團以提升人類視聽享受為使命,以文化科技+金融為發展戰略,以城市景觀亮化、智慧城市和文化旅游產業為落腳點,攜手各級政府共建幸福城市。至今,集團連續三年(2014-2016 年)實現利潤倍增,市值超過400 億,市值六年上漲40 倍,入圍中國上市公司未來價值排行榜前十名、創業板上市公司價值第一名。
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利亞德集團旗下文化板塊的領航者,創立于1997年,聚焦文化旅游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和公共文化產業,是一家集投資、創意策劃、制作實施、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性企業,致力于發展成為文化體驗與文化消費新業態的創領者。
十二五期間,在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財政部、廣電新聞出版總局等部委的推動與支持下,勵豐文化協同上海戲劇學院、北京大學科技園等聯合發起成立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并承擔了財政部、科技部《面向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產業集群的服務業創新試點 》任務,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西部文化創新展演的集成研發及應用示范 》等重大課題。圍繞這些國家級創新課題,勵豐文化主要圍繞舊城改造與城市更新、景區提升與產業升級、公共文化與產業融合三大領域實現重大項目的商業模式創新,助力各地新型城鎮化發展。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勵豐文化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文化部首批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截至2018年3月,有效專利109項,包括授權發明專利5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9項、外觀專利18項。此外,有效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2項。目前正在申請中的專利有243項,包括發明專利242項、外觀專利1項。“十二五”期間,園區累計接待各地黨政考察團千余批次,“十三五”以來(至2018年3月份),已累計接待1500余批次。目前,園區已成為廣東省、廣州市、黃埔開發區三級政府推薦的文化創意產業示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