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GoldPlanar金平面推出的旗艦全頻氣動單元耳塞GL-AMT16。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發燒友可能對金平面這個品牌比較陌生。第一次接觸到該品牌,是在幾年前的廣州展上,當時的展臺有些局促,桌面上擺著三款大耳機,當時哪款售價僅有2000多的平板頭戴給我個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GL-AMT16,則是一個標新立異的產品,在我個人印象里,截止目前,至少其他品牌還沒有采用小尺寸氣動單元來制作入耳式耳塞。
整體來說,GL-AMT16是一款信息量爆棚、聲音密度與結像十分出色的耳機,同時它也是一款比較難伺候的耳機,我先后用KANN MAX, FiiO M17, Q7耳放以及ifi nano iDSD等設備進行搭配,在中低增益下動態表現不是十分出色,就算使用官方推薦的EASYTIPS,在推理無法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依然存在高頻略沖頭的情況。我個人比較推薦大家搭配KANN MAX的SUPER增益和M17的大耳模式,在這種情況下,GL-AMT16的動態能夠得到趨于完美的展現,高頻的層次更為纖細,信息量更大,雖然依舊維持著極高的延伸,但在聽感上沒有那么突兀。
搭配KANN MAX,它的低頻表現更為科學,在量感上略微收斂,但迅猛有力,拳拳到肉,這與中低增益下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雖然GL-AMT16依舊能夠體現出略溫暖的音色,但相較于M17下溫暖洋溢的中低頻,風格上也顯得素雅一些。SUPER增一下,音量開啟在60-65左右,對于聲音細節與層次的展現十分完美,聽了一下《鼓詩》,該耳機對于鼓面回彈的細節展現的十分生動,混響控制的恰到好處,彈性與速度感優異。用來聽一些老爵士和搖滾樂,對于倍大提琴等聲音細節的刻畫以及伴奏中打擊樂表現得精準而包含情感。
人聲保留著非常出色的密度,飽滿又不會太過洋溢,線條扎實又不是綿密溫潤的質感。劉耳朵的《搖籃曲》,這種人聲非常靠前的錄音,用KANN MAX + GL-AMT16聽起來聲音非常寬松、舒展,整個音樂也沒有顯得格外局促,人聲松潤,包含情感,細膩程度堪比qdc Tiger這類耳機,但整體風格上略微偏暖。KANN MAX這套搭配有其中性、嚴謹的一面。搖滾類音樂,搭配飛傲M17會更帶勁一些,拿左小祖咒的《野合萬事興》來說,整體更具氛圍感,聲場表現略寬闊,人聲的細節與韻味會更足一些。
高頻延伸十分出色,犀利通透,得選對合適的硅膠套和輸出增益來進行優化,正如我前面所說,在高增益輸下,GL-AMT16的“羽翼”更為豐滿,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令其高頻骨架更為堅實,細節和層次上來以后,縱然高頻依舊犀利,但聽起來卻沒有之前那么累。關鍵是這條耳機的聲場不小,能夠帶給人良好的空氣感和透徹的感覺。搭配好的情況下,GL-AMT16華麗透徹,又十分潤澤。拿龍登杰演奏的口琴版帕格尼尼《鐘》來說,口琴透徹、音色鮮活,背景中的鋼琴清脆而華麗,搭配KANN MAX,能夠很科學地體現出整首曲目的空間感,只要前端控制力出色,在高頻的表現上是不會翻車的。其對三角鐵、鈸、高琴高音區以及小提琴等樂器的細節與泛音表現的十分討喜,個人感覺這也是氣動單元的魅力所在。
聲場寬闊而規整,對于嚴肅題材有著十分中正自然的表達,樂器定位和分離度亦讓人驚喜,在應對一些編制略大的室內樂時,能夠非常明晰的傳達給人各個樂器的細節,且沒有十分明顯的頭中效應,能夠很好地體現各種細節和聲音信號的微小變化,但又十分穩妥地兼顧音樂的完整性,音樂情感與臨場感。坦白的說,并不是所有貴價耳塞都能夠達到這般高度。時間有限,沒有全面嘗試耳機所搭配的五種不同聲音導管,想必不會太差!
氣動單元對于Hi-End音箱玩家來說并不陌生,我最近一段時間也在使用ADAM Airtst3音箱,包括最近在聽的ELAC BS243.4,這兩款產品都采用了高音氣動單元,這類單元的構造和發聲原理,是通過將一張超薄鋁質振膜反復對折成像手風琴一樣“折扇”表面,然后通過電流控制磁場擠壓褶皺,將褶皺中間的氣流噴射出去,從而產生高頻聲波。這類帶式發聲單元擁有極底的失真,且反應迅速,往往帶給人驚艷的高頻展現。
但是,做大容易,做小很難,尤其是將其打造為一款小尺寸全頻單元來使用,金平面的設計團隊耗費了2年半的時間,終于實現了微型全頻氣動單元零的突破,且賦予了GL-AMT16耳機高水準的表現。這顆15.5mm口徑的發聲單元,振膜完全展開后面積達到了55x16mm,有效發生面積相當于一顆1英寸的動圈振膜。高分子金屬鍍層的使用,為該單元帶來媲美全尺寸耳機的聲音密度和爆棚的解析力,通過一段時間的煲機與聆聽,我個人還是十分肯定這條耳機的聲音水準的,在它身上流露著些許箱子的魅力。這種高難度的挑戰,除了幾年的研發市場,背后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研發成本,售價比自家的全尺寸氣動頭戴耳機略貴,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