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一體機自上市以來,幾乎每家品牌都采用過試用機的推廣模式,如垂直領域的品牌:MAXHUB、皓麗;ICT類企業:華為、華三;安防品牌:海康、大華、宇視等;傳統家電類品牌:TCL、創維、海信等;而會議一體機也是眾多商顯品類中唯一一個采用了試用模式的產品。
是什么驅動企業紛紛加入試用大軍陣營?會議一體機試用機/樣機的轉化率收益又如何?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展開思考。
首先:為何企業紛紛采用試用機/樣機的模式?總結有以下六個驅動力:
其一:用戶認識與使用習慣的培育:會議一體機在會議市場中是全新的產品形態,產品定位是近場景強交互型產品,需要通過試用機來進行用戶認識與使用習慣的培養;
其二:潛在用戶的引流及訂單轉換:可以通過試用機去尋找到潛在客戶群體,盡而可以進一步將需求挖掘并實現訂單的轉換;
其三:客戶群體定位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撐:在市場開拓期間,通過申請試用的用戶數據可以進行有效分析,來判斷產品賣到哪(潛在用戶或代理商),以及如何賣的問題,來制定市場策略;
其四:品牌影響力推廣:大部分商顯產品屏幕本身均不帶企業LOGO,而會議平板一體機在機器本身帶有企業LOGO的產品,通過品牌的曝光率,能夠有效的增加品牌營銷推廣力度;
其五:產品功能/質量/喜好等方面的反饋:可以收集試用機用戶的產品體驗反饋,對下一代以及未來的產品進行改善或完善提供支持;
其六:輔助渠道商進行產品銷售:通過樣機或試用機能夠讓用戶體驗到產品豐富的功能及便捷性,更利于渠道進行機器的銷售。
以上是總結驅動企業采用試用機/樣機的六個驅動價值點,而對于企業來講,不同類型的企業對于試用機價值的傾向性也會有所不同,以下整理了TOP品牌的一些試用機相關的政策:
信息來源:企業訪談及網絡資料整理
從頭部企業的試用政策來看,MAXHUB和海康試用政策隨著時間的變化在進行相應的調整,初期更多側重于對于客戶群體定位以及輔助渠道商銷售為重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追求將更側重于訂單的轉換以及品牌推廣;而華為的試用機制度對渠道內的管理較為標準化,服務的群體定位在代理商層面,更側重于輔助代理商進行銷售;皓麗作為新興品牌在試用支持力度較大,且一直在持續加大力度在做,更側重于訂單的轉化的落地,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推廣層面。
會議一體機試用機的轉化率收益又如何?
提筆初衷想對試用機轉化率的數字的多少探個究竟,但通過對試用機的價值點的梳理和分析后,發現試用機價值的轉化率是多元化的,從品牌/產品/渠道/推廣/訂單等多諸多方面都有體現。
單純從試用機的訂單轉化率一個指標來看,通過與多家企業的調查發現,目前市場流通的試用機型粗略統計會有近2萬臺左右,由于各家試用政策和通路不同,市場整體轉化率沒有辦法進行精準量化,但用戶主動申請試用的轉化率較高,有70%-80%的轉化率;而業務主動開發的試用客戶,轉化率的關鍵在業務員的跟進頻率與引導上,但目前市場反饋偏正向,銷售效率、轉化率以及主動尋單量均有所增加。
試用機是否會一直持續,會持續多久?試用機是市場某個階段的產物,在導入期及成長期都有可能持續存在,當市場進入成熟期后,已經成為普及類產品的時候,試用機將退出歷史舞臺。
總結而言:IFPD本身屬于半B半C產品,是協作市場的升級換代產品,本身高集成化所帶來功能齊全的同時,也帶來了用戶學習成本的增加,因此試用機是行業現階段推廣的必備手段。同時試用機的轉化率是多元化的,在當下會議一體機處于高速成長的初級階段,仍將發揮重要作用,鑒于不同企業類型對試用機價值訴求的差異,可以制定相對應的周期、規模、群體等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