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企業,依然存在增量機會。一方面是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因為經濟發展階段出現不同的嶄新需求,另一方面是科技突破可以實現更多的創新產品與服務。
只要有變化,商業世界就會有新機會。
我們來看看不同代際群體變化給餐飲帶來的機會。
① Z時代消費者成為消費主流
貝佐斯說:“我們可以老,但是我們的用戶不能老。”在做品類創新的時候,我們常常能找到轉型升級的機會,因為一代人有一代的品牌。
從年輕人身上找到切入點,是永遠的方案和機會,尤其是新崛起的新國潮餐飲消費品牌,比如:“太二酸菜魚”、“墨茉點心局”、“海倫斯”、“喜茶”、“COMMUNE”等。
餐飲行業的核心客戶人群集中于年輕人,而每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極大變化。
比如,Z時代崛起,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受中國文化崛起的影響,“國潮”文化在年輕人群體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近兩年,尤其是“中國李寧”、“花西子”,這些非餐飲品牌成長速度快的驚人。
什么是Z時代?一般是指出生于1995-2010年之間的人。Z時代群體近2.33億⼈,消費總額5萬億元,占家庭總開支約14%。他們是網絡原住民、主力軍,占移動網民28%,也是意見表達主流人群,⼀半網絡輿論由95后發表。
所以說,你抓到這個用戶群體,也就抓到了流量!
Z時代的成長背景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根據長江商學院李洋教授的一項研究:
國家層面:Z時代出生在國力強盛、商品充足、物質優越的時代,趕上了70年大閱兵以及新冠抗疫。可以說,他們是在民族復興、文化復興大力宣傳下成長起來的⼀代。
社會層面:Z時代趕上了人人聯網、海量資訊、產品迭代快、社交有效率的互聯網時代,感受到了階層流動的降低,也開始強調平等。并且在自媒體的推動下,他們的個性價值也被放大,比如朋克養生、火星文制作者、二次元等。
家庭層面:Z時代多為獨生子女,獨享父母關愛,普遍缺乏同齡人陪伴,并且受教育程度高,更愿意獨立思考。
在這些特征下,他們的消費現象也有所不同,最終倒逼餐飲企業進行變革:
在營銷層面:
關注種草,社交平臺上的測評成為他們選擇餐廳的新標準:
重視餐廳和菜品的顏值。愛打卡留念成為Z時代的習慣:根據相關調研,Z時代群體認為自己愿意去網紅店消費的主要原因是裝修風格新穎、多人打卡曬圖和產品設計獨特;
重視國潮是營銷關鍵點。
在產品層面:
Z時代對便利性的追求度明顯高于其它世代,催生了懶人經濟,餐飲零售化和外賣的繼續增長;
Z時代更重視健康,朋克養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點,倪匡曾戲謔“人類之所以進步,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我們只有了解年輕的一代,并向他們學習,對他們飽有好奇心,讓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始終保持年輕化,才有可能持續保持企業的進步。
② 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按照這個標準,2021年,我國已經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
預計到2035、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分別達3.27億、3.93億,并將持續增長至2057年4.25億的峰值,進入超老齡化。
從省份來看,東北三省占比較高,遼寧最高,達25.7%,全國第二為上海,達23.4%,看來上海是很適合養老的地方。當然,從商業上代表養生健康餐會更受歡迎。
通過觀察,我發現銀發族有這些消費習慣:一線城市銀發族在日常消費時,對各維度都需要綜合考量,而四線及以下消費者幾乎只關注物品的口碑相傳和價格,更關注性價比。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客戶只關注口碑相傳和價格的時候,四線及以下的城市更適合餐飲的連鎖化發展,因為連鎖化產品會體現出更大的“單一性”;但當客戶不太關注價格的時候,其實消費的多元化、多樣化需求就會更強,這個特點是逆連鎖化的。
也就是說,具有“高附加值”、“個性化”特點的品牌更適合在一二線城市發展。因為一二線城市用戶的群體龐大,在品牌滿足更多個性化人群去消費的同時,也能激發消費多樣性需求的產生,但核心是要高附加值。
所以從銀發人群的飲食習慣出發,對一些更健康的、具備養生屬性的、高附加值的養生餐飲品牌將會逐漸產生出需求,這個市場將會逐漸擴大。
③ 單身(不婚、離婚)、獨居、中產、低收入等人群對餐飲的影響
對餐飲行業來說,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是首先需要特別關注的。
【單身】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單身人口總數約為3億人, 正處于第四次“單身潮”期間。據《不婚面面觀-中國當代不婚現象白皮書》顯示,不婚人群占單身群體總數約25%,也就是約7500萬人。
這個人群的消費特點也逐漸趨向個性化。越來越多的在外用餐,助推餐飲行業變革發展。
【獨居】中國有近1億獨居人口,65%的90后外賣訂單為1人餐,抖音話題播放量也顯示:一人食記42億次。
【中產】美國的中產有2億多人,占比總人口50%左右。中國現在中產占比30%,有4億人(6~50萬年收入算中產),相當于美國的總人口,這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的影響,中產的消費信心會收到巨大的影響,或迎來巨大的消費降級需求。
【低收入】根據中國統計局官網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最低20%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868.8元,折算每個月僅有655.7元,這部分人口大約2.82億。另外,中間偏下收入的20%人群,每個月收入也僅有1370.23元,這部分人口也是2.82億人。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餐飲企業需要根據人口結構的變化,去迎合市場的改變。因為餐廳數量持續在增加,整體競爭更加激烈。
創業者如何找到競爭更少、需求更強勁的人群,并結合自身優勢資源與能力進行戰略選擇,才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第一,增加模型的靈活性。過去,很多餐廳都是1000平、甚至3000平米的大店。現在,很多餐廳店面持續在縮小,300-500平米成為了主流;原來300-500平米的現在變成100-200平,很多的品類品牌已經調整“外帶為主+堂食為輔+外賣補充”的模型。
第二,相應的,之前餐廳以圓桌為主,能坐8-12個人,適合家庭消費,現在“家庭”的觀念被淡化,換成1人座、2人桌、4人小方桌的空間效率更高。比如太二酸菜魚提出“超過4人不接待”的口號,這正是迎合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化的做法。
第三,“一人食”也在影響快餐行業。休閑餐飲品牌紛紛推出“一人食”或2人份的套餐,比如:樂凱撒去年推出的“一個人也能吃的披薩”。
為了應對聚餐人數的小型化,減少份量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比如:杭幫菜中的新白鹿、安徽菜的小菜園,通過減少單個菜品的份量,增加點菜的多樣化,也起到了降低菜品價格目的,使其在所在的城市成為更受主流大眾客戶歡迎的餐飲品牌。海底撈、巴奴也都推出了半份菜,深受顧客認同。
第四,餐飲是民生之本,定價也需要考慮到大眾收入。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里,人們的消費信心大減。在定價上,若能滿足大部分的低收入群體,則不太需要擔心經濟不確定性帶來負面影響,未來的規模也不可想象。
在美國,無論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漢堡包、達美樂等品牌都是基于其低成本低價格策略使其穿越經濟周期,走向全球的,其在中國也基本堅持這一策略,剛開始會覺得比較貴,但進入中國數十載,縱使物價飛漲,它們的價格始終沒有什么變化。
在近期(6月20-22日)的肯德基中國 35 周年慶中,為了強調其低價定位,肯德基再次祭出情懷牌,讓原價 12 元的吮指原味雞重返2.5 元這一經典價,喊出“價格重回1987年!”。
剛需,將成為穿越周期的核心武器。
但與此同時,更考驗餐飲企業上游的供應鏈能力和整個運營精細化的能力,也就是說,在保證食品安全和產品品質的前提下,你要擁有將成本壓縮到極致的能力。
從來沒有所謂的低價戰略,低價背后的本質是低成本,低成本是一種戰略,更是一種能力。
企業的未來必須在數字新大陸上立足
基于現在新興消費群體的多樣性,你要找到趨勢性的目標群體,針對這些人群,總有適合你優勢的機會。
例如我們要抓住新興的Z時代群體、低收入群體、老人消費群體去做品牌規劃,同時面對這么龐大的單身、獨居、丁克群體,也要謹慎做家庭餐、兒童餐的定位。因為這個群體是在萎縮的,同時也要看競爭者的數量。
今天,每一個餐飲企業都要有自己的“攻守道”,攻是指挖掘最有價值的新客戶和具有潛力的新客戶,守是指守住老客戶、忠誠客戶。
要想精準的實現客戶的有效拉新、留存、轉化、提頻,數字化能力成為餐飲連鎖品牌必須的突破點。
數字化對餐飲的影響
想要規模經濟,企業的未來必須在數字新大陸上立足。
① 數字化營銷對餐飲的影響
疫情期間,很多餐飲人因為線下流量的消失,而為流量焦慮,對線下門店的“高固定成本、低收入”的經營狀況充滿了無奈,希望在銷售上有所突破,在低成本投入的情況下做出有效的營銷舉措。
進入線上,布局數字化營銷,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這里我重點分享3點:
第一,做好私域,提高留存率和復購率;
百勝集團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肯德基”及“必勝客”的會員計劃合計擁有超過3.3億會員。2021年第二季度,會員銷售額約占系統銷售額的61%。
“麥當勞”截至2021年8月中國總會員近2億;小程序交易訂單占比70%;在中國有3萬個社群。
除了“瑞幸咖啡”之外,數字化最強的品牌幾乎都不是中國品牌,百勝、麥當勞、星巴克的線上私域占了30-60%的銷售額,中國餐飲企業對私域流量的認知和能力相對還很弱。
比如麥當勞,它搭建了一套品牌中心化私域,私域運營側重于銷售,其打法是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社群+私域。
首先通過小程序或掃碼點單,及小程序支付場景中“優惠券”“福利群”等,點擊進入社群;社群以用戶消費地域區分建設,以此進行用戶分層,及提供更加便利的門店服務;群內定期推送優惠福利,將用戶引導至小程序實現復購。麥當勞優惠券主要分為領劵、使用、用券提醒三大功能區,針對不同人群使用習慣推送不同優惠券。
除了個別品牌在2017-2018年就開始布局私域,大部分品牌都是從 2020 年才開始重點投入私域。
餐飲服務作為高頻、多線下的消費,用戶更容易受內容種草、喜歡新奇消費。線上體驗需要明確向線下導流,讓用戶多在線上決策付費、線下獲得服務。
線下客戶也需要引導到線上私域,便于與顧客保持溝通互動,再通過線上私域實現外賣下單、提前排隊、到店自提等,同時通過會員等級、創新營銷玩法等來提高用戶復購頻率。
對于做正餐的品類來說,連鎖化相對較低,復購也會偏低,但是客單價會更高。
因而,私域的重點可以是推套餐、提供充值服務和會員客戶的增值服務等,通過公眾號、社群等觸點做好“內容”,做好用戶心智培育和價值傳遞,例如美食推薦、新品預告,在家烹飪小技巧等內容,并用好私域促進好大眾點評的好評維護。
數字化轉型時代來臨以后,營銷與銷售正在走向融合,都是在傳遞信息。信息的傳遞人次,也正在影響轉化絕對值,影響銷售額。
私域流量與社群運營的靈魂,就是經營你與客戶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做好客戶服務,以人情關系維系客戶,并圍繞他們的需求與潛在需求,配售相關的產品。
企業微信雖可以規模化鏈接客戶、為客戶做個性化標簽,但還是缺少了點溫度,依然需要以門店為中心的人格化的個人微信做補充交流。
第二,投入直播,提高品牌曝光觸達;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除了動態圖文頁面是一個認知營銷的入口外,現今以直播、短視頻為主打的內容生態已經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視頻互聯網時代,流量紅利在餐飲行業空前凸顯。
在本地生活領域,除了我們熟知的美團、餓了么,抖音也開始發力本地生活業務,商家可以通過直播、短視頻引流用戶到線下消費。許多大牌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喜茶”等都紛紛入局。
比如,“奈雪的茶”通過生日季限定儲值卡的直播,72個小時就銷售了1.9億,相當于奈雪700家店近一周的銷售額。
“茶百道”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預熱,3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最高達7.7萬,累計觀看人次近1000萬,銷售額突破5200萬。
“熊大爺水餃”通過直播現場包餃子的場景,鞏固了品牌形象,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信任,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核銷的方式,在獲取加盟商線索的同時,也幫助加盟商進一步獲取客源。
餐飲商家可以通過直播,來撬動更多的流量分發,同時降低獲客成本,從而讓生意進入“增長循環”。但要謹慎用超低價促銷進行直播銷售,沒有利潤的同時還消耗品牌價值。
第三,科學分配堂食、外賣、外帶的比例。
受疫情影響,餐飲外賣占比也在不斷擴大。截止到2021年年底,外賣用戶規模達5.4億人,外賣收入占到餐飲總收入的21.4%。
外賣緩解了用戶不便出行用餐的問題,幫助餐飲企業解決線下業務盈收大幅降低的問題,一定程度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營收,在這一點上外賣平臺功不可沒。
我們建議餐飲企業要規劃好外賣、堂食和外帶的比例。沒有私域能力做為支撐的純平臺外賣餐飲連鎖,由于沒有流量主權,無法為平臺做流量貢獻,也無法逃避購買流量的營銷費用的持續上漲,很難維持高增長,也難以打造品牌。
另外,除開高附加值正餐,剛需產品也要避免100%都是堂食。因為堂食面臨高成本壓力,高營收需要配套的大面積、高租金、裝修折舊、門店服務成本等,特別是遇到疫情,堂食收入更是歸零。
餐飲企業要不斷加大消費者外帶的比例,能降低服務面積、減少服務人力,從而降低投資成本、租金成本、服務成本,也不用產生平臺扣點、配送及買流量成本。
未來的餐飲模型應當盡量減少堂食面積,調整廚房和前廳面積的比例,從原來的“小廚房、大堂食”,進化為“大廚房、小堂食、重外帶、適當外賣”。
外賣必須有,但始終克制外賣占比,鼓勵顧客到店消費或到店提取,從而建立更優的收入結構和成本結構,保持靈活性和抗風險性。當然,如果私域能力強,也可以做大外賣比例。
② 數字化管理對餐飲的影響
我前面提到了“規模負效應”,規模越大,效益越低,而數字化能力則是避免“規模負效應”的重要能力。
餐飲連鎖要突破規模瓶頸,數字化要作為核心戰略,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運營、管理、生產全面數字化,這是未來戰略成長的一個必然選擇。
據“瑞幸咖啡”公開資料顯示,瑞幸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智能管理體系,包括了前端交互系統、運營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各類智能管理體系,而借助這一系列智能管理體系,瑞幸不僅實現了門店智能選址,且極大提升了中后臺的管理效率,使其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規模化的穩定擴張。
憑借數字化體系的優勢,瑞幸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上市了34種新品,實現流程化、系統化地打造新品。它還將各種原料和口味數字化,量化追蹤飲品的流行趨勢。
通過這些數據,先發散得出無數種產品組合,然后再進行收斂,最終篩選出一批批新品。瑞幸的研發體系,是建立在瑞幸全套數字化的數據基礎上,正是海量的數據支撐了這套創新機制,反過來創新機制又反哺了更全面細節的數據。
數字化是硬趨勢,整個行業正在加速邁向數字化時代,每個餐飲企業都要提高數字化時代的適應力。
2020年夏天之前,“奈雪的茶”的管理主要依賴第三方系統提供商提供的各種模塊,由于不同模塊是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所以存在諸多問題。2020年6月,奈雪邀請原京東副總裁、瑞幸咖啡CTO何剛加入,給到股權激勵,誠意滿滿。
何剛加入后,從互聯網大廠招聘了近200個人,接連為奈雪的茶打出小程序點單、第三方外賣平臺、線上微商城、直播、天貓旗艦店等一套組合拳。近期又在100多家門店推出了智能茶飲設備,以提高出品效率、減少人力和提高標準化程度。
目前除了財務系統,其他流程也已經打通。正是數字化運營的及早布局和精準發力,讓“奈雪的茶”即便在疫情影響下,也能實現平穩過渡。數字化投入也成為了其上市路演時的最大亮點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趨勢將是:由人管人、人管物,升級為數字管人、數字管物。
無論你的商業模式,還是你的組織模式,都要變成數字化模式,而不是讓數字化停留在理念上。
最后,我想說:堅守善!
對于所有人,這既是一個升維的時代,也是一個降維的時代。
升維,是從現在起,不沉迷于過去時代的邏輯,面向未來全面升級;
降維,是忘記過去的好日子,彎下腰來,愿意為了活下來,承受所有痛苦和不適感,把眼前一步步做好。
2022年,我們沒有逃避的機會,也沒有退縮的可能。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還是要去建設。你所做的善事可能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也還是要去做善事。
平凡和不平凡的企業最大的不同,不僅僅在于你在輝煌的時候為社會貢獻了多少,更是你在艱苦時堅守了底線,無論遇到怎樣的逆境,你都守住了自己的善!
在這種艱難困苦的時刻,所有的餐飲人都很難,你依然能善待你的員工,善待你的合作伙伴,依然能夠堅持產品與服務品質、善待你的顧客,依然能夠堅守你的理想,不躺平不放棄,這就是真正的“善”。
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