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對企業培訓最直接的影響是在短時間內暫停面對面培訓,并根據疫情發展動態推遲。此外,還包括培訓計劃的整體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的變革,以及企業所在行業的機制優化和學習升級。那后疫情時代,如何重新定義培訓室呢?
7月8日下午14:00,易科國際舉辦了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線上推介會,由易科國際高級副總裁&網絡音視頻CTO、北京InfoComm China品牌大使、AVIXA CTS-D認證工程師——Kane Zhang主講,為各位在線的業界同仁介紹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的技術理念,線上觀看人數達2000多人。
簡單的開場后,Kane老師首先連線了遠在新加坡的北京InfoComm China高級總監施麗櫻女士做了簡單的交流,施女士表示:“感謝Kane老師的邀請來參加今天由易科國際舉辦的‘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推介會’,伴隨音視頻集成行業技術的不斷發展,Kane老師作為北京InfoComm China 品牌形象大使,也在不斷探尋用戶體驗與技術應用之間的關聯,潛心深挖底層技術并巧妙融入到解決方案中,成功解決了用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遇到的諸多痛點問題,同時,也樹立起音視頻行業技術發展歷程中嶄新的里程碑!北京InfoComm China 作為音視頻行業領先的展會,一直致力于發現新技術,融合新技術以及推廣新技術。北京InfoComm China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音視頻集成體驗的發展趨勢,后疫情時代,相信遠程溝通會帶來 “多維化、強體感、大不同”的體驗變革,讓我們共同助力音視頻行業飛速發展。”
OMO理念變成現實
隨后Kane老師提到OMO理念,所謂OMO理念(Online-Merge-Offline),它也叫線上融合線下,是由創新工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先生在2017年提出,是指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線上線下的邊界消失,充分融合起到1+1>2的效果。基于OMO理念,圍繞音視頻集成技術體驗,經過Kane老師3年的研發,終于將這個理念變成現實,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的誕生,讓遠程培訓不再遠。
系統靈魂——聲音
說起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的靈魂,那一定是“聲音”,培訓室的體驗的好壞,一定是從聲音開始的。通常我們很難讓講師統一麥克風的使用方法,有的人習慣拿得遠,聲音就會太小,有的人習慣湊在嘴邊,不僅聲音太大,還會產生近講效應。Kane老師現場為大家展示了手持麥克風、鵝頸麥克風在不同的拾音距離下的聲音效果,通過麥克風分段壓縮無感均衡處理我們可以極大的減少不同使用方式帶來的音量的差異,讓麥克風使用更加無拘束,聲音更加清晰、自然。同時,培訓室里即使所有麥克風全開也不會出現嘯叫情況,這就是互動式臻培訓系統的優勢。
通常遠程視頻會議的語音輸出都是單通道的,如果通過左右兩只主擴在本地進行還放,效果就不盡人意。室內左側的人只能察覺到左側音箱的聲音,右側的人也只能察覺到右側音箱的聲音,而中間的人雖然可以同時聽到兩邊音箱的聲音,但同時這也是梳狀濾波最嚴重的位置,因為雙耳聽到的都是相干音源,很容易使人產生不適感和疲勞感。而采用中置音箱來播放遠程視頻會議的音頻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情緒溝通時代的遠程會議
溝通經歷了三個時代,從“語言溝通”到“場景溝通”,再到如今的“情緒溝通”。傳統培訓室無法滿足語言、神態、動作等多維方式與信息同步傳播,為了實現高效的“情緒溝通”,給線上培訓更多的現場感和互動感,我們希望能夠看清每個發言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而這就需要用到多通道全高清攝像自動導播技術。當講師在講臺區進行發言時,系統自動對講師進行特寫和追蹤,當講師走到培訓室左側的白板區進行書寫和講課時,系統自動切換到固定的白板特寫畫面,而當有學員在座位上進行發言時,系統又會給對應的學員一個特寫鏡頭,全程均為智能自動導播切換,靈活方便。
復雜應用 簡易操控
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雖然聽起來復雜,但操控起來卻非常的簡便,網絡音視頻BU集成部技術總監鄭洽彬為大家演示了如何操作這套系統。會議室操作人員一般分為三類:運維人員、準備人員及使用人員(即講師),無論是哪類人員,pad上極簡風格,UI界面友好易懂,用戶能夠快速識別操作方式,管理端及用戶端可分別進行可視化的操控體驗。
易科本部聯動
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感受,Kane老師現場與易科總部大、中會議室及玻璃房聯動,為大家展現了每個會議室的麥克風、攝像頭的使用效果。
大會議室配置了企業常用的鵝頸麥克風,無論發言人距離遠近、音量的大小、姿勢的差異,聽感上都能保持相對一致音量大小。室內的主擴揚聲器也采用了暗裝的安裝方式,使室內裝修更整潔美觀。
中會議室配置了專屬名字,解決了會議中由于環境干擾導致的誤觸發、攝像頭頻繁切換的問題,并且還設置了優先級切換的機制,可以分別給主席位、客席位和遠端人員不同的發言優先級,提供更穩定、更智能的自動導播效果。
玻璃房的遠程會議聲音效果是困擾很多使用者的問題,由于玻璃房中直達聲與反射聲相互干涉,影響語音清晰度,且平行玻璃之間容易形成特定頻率的駐波,聲能量很難消散,從而形成“浴室效應”,造成會議的聲音體驗十分糟糕。而我們玻璃房采用了“鐵思”方案進行設計,為每只話筒配置獨立的AEC通道,從而對單只話筒進行調整,能夠實現更有效的回聲消除,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殘留回聲,在遠程會議中呈現出完美的雙講效果。同時,“鐵思”方案全程標準化調試,能夠根據玻璃房的實際情況針對性調節EQ、延遲、壓縮、濾波等,最優化聲音效果。
分公司遠程聯動
易科本部聯動結束后,Kane老師又分別與成都MU、上海MU連線,進行遠程聯動,為大家展示多端連線的情況下還能讓系統的體驗效果達到一致性。
標準化體驗中心
在遠程會議溝通時,我們經常遇到遠端音量過大或者過小的問題,但到底是哪里出現的問題呢?是本地的信號較弱還是遠端的輸出不夠?我們很難判斷,Kane老師連線校準中心,由易科國際解決方案MTK經理李煥為大家介紹了互動式臻培訓系統最大的亮點——校準中心。有了這個標準化體驗中心我們可以直觀的查看問題的所在,并且可以根據實時測試的標準值來調整本地的設置或是指導遠端的用戶調整遠端的設置,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調試和校準的時間和人員成本。
信息時代下,為了方便進行對講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和分析,也便于課程資源的共享與管理,越來越多的講師都有課堂錄制和回放的需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互動式臻培訓系統也提供了課堂全過程錄制與回放的功能,可以根據需要切換錄制的信號源,方便又快捷。針對這個功能,Kane老師同樣也做了演示。
系統心臟——ezCloud
除了這些操控AV體驗外,系統還有一個強有力的心臟。易科國際自主產品線MKT經理楊小云為大家分享了ezCloud的應用。ezCloud是由易科自主研發的、位于硬件系統之上的 “IoT物聯 + 行業應用的綜合軟件管理平臺”,不僅可對音頻、視頻、會議、環境等設備進行控、管、用、維,還能夠針對不同的行業場景和業務形態,提供針對性的管理和控制的軟件系統。楊小云從設備的開啟、運維、巡檢、聯檢及遠程監控幾個方面進行介紹,通過這套集控平臺為我們的運維效率與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無感”會議室設計理念
培訓室的設計原則應該是自上而下地去考慮問題,用戶的需求決定應用,應用決定任務,任務決定功能。Kane老師提出的“無感”會議室設計理念,讓會議室變得美觀、易用,增強標準化會議體驗。
雖然疫情給企業培訓帶來了很大影響,但它極大地刺激了企業組織學習方式的優化升級,也將加快企業培訓向OMO模式發展的速度。一個好的培訓系統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遠程培訓、交流與互動,培養員工綜合素質、提升運營效率和企業效益,滿足人才儲備、快速迭代的發展需求。您需要的,我們正好有!
最后,Kane老師針對在線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做了詳解講解,老師們對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大家熱情的掌聲中,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音視頻用戶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未來,易科國際將繼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品牌戰略深耕,以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聽新體驗!
互動式至臻培訓系統樣板展示專題活動將陸續登陸各大城市與大家見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或在后臺與我們取得聯系,易科國際團隊將竭誠為您服務。
易科國際中、港、澳總代理眾多國際著名的專業音響、燈光、會議、控制系統品牌。
易科國際以優秀的產品、專業的技術、全面的服務、以及豐富的渠道管理經驗,成為行業中最具實力的產品供應商和系統集成方案服務商,成就了眾多經典應用案例并屢獲行業殊榮。
易科國際目前代理的品牌包括:英國Allen & Heath調音臺、比利時Apart揚聲器、美國Attero Tech聯網音頻接口、美國Community專業揚聲器、美國EAW專業揚聲器、E-Coustic電子聲學環境優化(可變混響)系統、Furman電源處理設備、荷蘭Green-Go數字內通系統、美國High End Systems燈光設備及控臺、烏克蘭LightConverse燈光軟件、美國Mackie揚聲器與調音臺、德國Pan Acoustics柱式揚聲器、意大利Powersoft數字功放、美國Shure話筒、 美國Symetrix數字音頻處理器、比利時Televic會議系統、瑞典WaveCapture測試軟件等。這些品牌構成完善的產品鏈,為全面的系統化服務提供堅實保障。
除深圳總部,易科國際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陽開設有分支機構,銷售及服務網絡遍及中、港、澳各地。依托國際一流的產品和最前沿的技術資源,易科國際致力于為用戶創造無與倫比的聲光視聽新體驗。科技與藝術的碰撞蘊含無限可能,易科國際致力于二者的融合,成為專業音視頻行業綜合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并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并不斷鼓勵易科人通過奮斗精神成就自我。通過整合行業優質資源、打造“簡易、科技、共享”的平臺,易科國際在與各方開展事業合作、分享成果的同時,也必將為推動行業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