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沉浸式”是個熱詞,而且多與文化旅游聯系在一起,成為科技支撐文旅發展的重要內容。不過之前討論的“沉浸”更多取決于個人,不具備產業上的普遍性。進入新世紀以來,產業層面的沉浸式文旅就開始快速發展,比如印象劉三姐,就用了很多沉浸式的光影技術。但沉浸式文旅真正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其實是最近三年。以下將從沉浸式文旅發展的背景、領域、維度和未來對此問題做一簡單闡述。
沉浸式文旅發展的背景
第一個背景是技術的進步。技術進步有一個加速迭代的特征。進入新世紀以后,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以VR、AR為代表的虛擬現實技術、光影技術、數字技術等技術讓沉浸式文旅成為可能。
第二個背景是成本的約束。三年以來,文旅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這很容易就傳導到成本控制上。這就要求在可能的范圍內用技術去替代人工服務。
第三個背景是內容的植入。游客希望體驗更多的內容,沉浸式項目即可作為增量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新的利用方式盤活存量資源。比如現在許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城市文旅綜合體項目,陳舊的內容需要更新和迭代,要給存量的資源,注入增量的內容,靠什么?沉浸式文旅項目就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第四個背景是深度的體驗。傳統旅游關注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但很多地方基本都是遺跡,“有說法沒玩法”,很難給打動消費者。但如果通過沉浸式文旅技術,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還原歷史,讓人文的東西變得生動起來,給游客帶來全方位的體驗感受。
第五個背景是人生的脫逸。人通過旅游實現對慣常居住地的脫逸,與此同時,人對現實世界也有脫逸需求,沉浸式文旅為這種“脫逸”的實現創造了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沉浸式文旅的本質就是要給人營造一個暫時超越現實的全新場景。
第六個背景是政策的促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業十四五規劃對沉浸式文旅演藝就有相應的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出臺的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件也對沉浸式文旅發展提出了政策方向。像河南的洛陽甚至還專門出臺了促進沉浸式文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說明了政府層面對沉浸式文旅的重視。
沉浸式文旅發展的領域
沉浸式在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大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是文化旅游吸引物。現在許多景區都有沉浸式技術的運用,在主題公園類景區中運用得更多。比如環球影城的變形金剛爭奪火種源,要排一兩個小時才能體驗一次,其實就是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華僑城在云南祿豐恐龍谷的“恐龍危機”也是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體驗感也不錯。在博物館里也有沉浸式文旅項目的廣泛使用,揚州的大運河博物館,因為沉浸式技術的大量使用,成為網紅博物館;敦煌莫高窟為了減少游客參觀對窟中壁畫的影響,因此通過沉浸式的虛擬體驗來替代游客的文物藝術欣賞需求。在旅游街區也開始大量使用沉浸式技術,比如大連博濤的機甲怪獸,就營造出一個別樣的沉浸式場景;而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通過沉浸式場景的打造讓游客實現了到唐朝的穿越。
二是文化旅游娛樂。最典型的是旅游演藝。比如陜旅集團的長恨歌、重慶1949,都有很多讓人身臨其境的技術,構造出一種情景式的演出場面。而一些行進式的旅游演藝,以及像武漢的知音號等,也是很典型的沉浸式演出。祥源集團在鳳凰古城做的“湘見沱江”沉浸式藝術游船項目,運用投影技術和數字CG動畫,將沱江兩岸畫卷呈現在河道之上,市場反響很好。其他像劇本殺,也都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三是旅游餐飲。也有很多的沉浸式技術應用,比如,北京世貿天階有一家海底撈火鍋,就加入了場景的變化。日本有一個餐廳,將釣魚的場景和吃魚結合起來,也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未來沉浸式的文化主題餐館也會越來越多。
四是文化旅游主題住宿。一些非酒店品牌開始跨界做酒店,就會有文化主題的植入,比如無印良品主題的酒店,就會把它極簡主義的文化理念放進去,讓消費者在住宿中沉浸式地感受這種文化。再比如迪斯尼有一個星球大戰銀河星際巡洋艦的主題酒店,就把星球大戰這樣的一個主題放在這個酒店里面。
五是文化旅游交通。比如說四川有個火鍋巴士就是把火鍋放到了旅游公交巴士上,很受歡迎。旅游的過程需要不斷換場景,在這個場景里面我們植入的主題很大程度靠沉浸式技術。
六是文化旅游購物。包括主題化購物,場景式購物。所以就文化旅游沉浸式應用的領域而言,可以說無處不可以沉浸,無時不可以沉浸,無人不可以沉浸。
沉浸式文旅發展的維度
一是現代和傳統。現在說沉浸式文旅的時候,談得較多的是數字化的技術。但我們既可以依靠現代技術重新構造新的場景;也可以用非技術手段,提供不同于現實的異質體驗。比如,現在有的街區為了營造沉浸式的場景,會要求游人穿古代的一些服裝,雖然無涉技術,但也有沉浸式的效果。所以未來我們在做沉浸的時候,要善于把現代的技術和傳統的結合起來,不一定全是技術化。
二是依附和獨立。目前沉浸式項目大多是依附現有的文化旅游場景,比如景區、度假區、城市街區里邊都可以植入,這時沉浸式項目扮演了一個錦上添花的角色。未來會有一批作為獨立吸引物的沉浸式項目產生。比如美國猶他州的The Void主題公園,是全球首個VR主題公園;德國隆卡利馬戲團,是全球首個利用全息投影為觀眾提供360度虛擬體驗空間的馬戲團;還有像我們中國的無界美術館等,本身就可以對游客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三是事業和產業。沉浸式的東西其實它有兩個實現的途徑,比如在博物館,特別是文化設施里邊用的一些沉浸式的一些技術,它主要是政府買單的,追求的經濟效益不多,更關注的是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一種是沉浸式項目產業化的問題。這里面可能需要創新制度,比如植入沉浸式項目以后,項目方和業主方怎么利益分配。現在很多的旅游景區,可以通過和沉浸式項目的供給方形成這種利益分配制度,實現共贏。
沉浸式文旅發展的未來
第一是故事化。成功的沉浸式的項目不能一味地依賴技術帶來的刺激,講好故事很重要。其實技術不是目的,技術是為了讓我們消費者更好地體驗,進而被創造者傳遞的理念和精神所感動。比如華清池的長恨歌,其沉浸式技術是配合故事的,所以能夠打動人。
第二是特色化。現在很多投資方看到某個沉浸式項目好,就一窩蜂地去模仿,這是很難有生命力的。因此一定要立足于現實去創新,要通過特色化的東西實現差異化的競爭。
第三是互動化。沉浸式的項目要盡可能實現項目本身和體驗者的交互。它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應該是一個更加主客共享的互動,這樣才能夠更大限度提高游客的一個體驗感。
最后是深入化。沉浸式項目發展到后面會與當下很流行的元宇宙聯系起來。雖然元宇宙可能還沒有這么快來到我們的身邊,但它確實可能是一個方向。當然元宇宙的目的不是為了取代我們的現實世界,而是讓我們在現實世界里面有更美好的體驗。隨著元宇宙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游客將能在現實和虛擬之間更自如地穿越,沉浸式文旅也將迎來更光明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