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領域在2023年依然沒能迎來爆發。從國際市場來看,Meta(NASDAQ:META)大幅裁員,其頭顯設備Quest 2銷售下滑,致使今年前三財季該公司虛擬現實業務(Reality Labs,直譯“現實實驗室”)收入同比減少42%;微軟裁撤社交空間Altspace VR等團隊,重點轉向生成式AI;而在國內市場,市場占比第一的PICO,在被字節跳動收購兩年后,在今年11月8日公開宣布調整組織架構,縮減300余名員工,整體占比約23%;由愛奇藝孵化、創立于2016年的奇遇VR則在今年陷入業務停擺的泥潭……顯然,這給本就發展緩慢的虛擬現實市場蒙上了又一層陰影。
虛擬現實行業“涼”了嗎?近日來,當《中國經營報》記者將這一問題提給相關企業以及多位從業者時,不少受訪者坦言,今年產品銷量都在下滑,行業發展仍然需要一段時間。今年6月,被業界期望已久的蘋果首款頭顯產品VisionPro發布,將于明年初面市開售;9月底,Meta推出了Quest 3,盡管蘋果的加入、Meta的持續發力給虛擬現實領域帶來了更高的關注,但在消費市場及商業層面的帶動效益暫未顯現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虛擬現實領域存在VR(指狹義的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XR(擴展現實)等諸多名詞簡寫,一般來說,XR是涵蓋VR、AR、MR等的總稱。為了方便讀者理解,同時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印發的相關文件對齊,本文統一使用“虛擬現實”來指代業界通常使用的XR范疇。
銷量下滑,行業整體承壓
長期關注虛擬現實產業動向的VR陀螺總經理&主編案山子指出,“銷量下滑、降本增效”是今年虛擬現實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從2021年至2023年,Meta的Quest產品銷量下滑,主要原因是價格上市,而新產品的銜接不太好。預計到明年,整個產業還是會保持較平穩的狀態,就算蘋果的產品開售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爆發,直到從上個階段的XR產品或VR類產品到下一個階段的全新交互、全新生態過渡。
“今年的銷量下滑是有目共睹的,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雖然銷量減少,但實際上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整個產業都在沉淀,仍有很多入局的大廠,因此給它們再多一點點時間。”案山子如是說道。
一位來自代理銷售渠道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確實各家品牌的出貨數據表現都不理想。”當下嚴峻的投資及市場環境是外因,包括虛擬現實在內的幾乎各個行業都在提“降本增效”,長期以來虛擬現實的商業價值仍在自我正名中,長期以來依賴資本,因此當資本收縮、經濟下行之時,虛擬現實相關業務在科技大廠的“瘦身”行動隨之而來,也不難理解了。
Meta財報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前三個季度,公司總收入為947.91億美元,同比增長12%。Meta的營收結構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應用軟件系列(Family of Apps)貢獻營收936.66億美元,同比增幅13%;二是現實實驗室收入8.25億美元,同比卻減少42%。Meta管理層在討論業績時表示,在今年前9個月,現實實驗室部門使公司的整體營業利潤減少了約114.7億美元,預計該部門的營業虧損將在2024年大幅增加。
字節跳動對PICO進行業務調整時,PICO團隊在公開聲明中也提到:“目前,XR行業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PICO在產品體驗、用戶習慣、生態建設等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而另一家國產廠商奇遇VR,據內部人士爆料,因為2022年年底引入的投資方青島西海岸新區投資款尾款未能兌現,以及母公司愛奇藝紓困行動遲緩,導致資金鏈斷裂,全員欠薪以及裁員補償金等無法兌現。截至目前,投資方及愛奇藝方面暫未對此作出回應。
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在10月公布的研究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VR市場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56%,標志著中國VR市場2020~2022年連續兩年增長的結束,發展重新陷入停滯,而且中國市場的下滑比全球VR市場更為嚴重。另一家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第二季度虛擬現實硬件銷量下降44.6%,已是連續第四季度下降,考慮到經濟低迷抑制了需求增長,市場的低迷表現并不令人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消費市場持續低迷,但近幾個月來,在AR領域則有多家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國產AR眼鏡企業Rokid于11月以1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1.12億美元的C輪融資;10月,雷鳥推出了消費級AR眼鏡新產品,并公布了獲得A+輪數千萬級融資的消息;工業AR服務商亮風臺在今年9月宣布完成C+輪2.7億元融資。在采訪中,兩位來自AR+工業制造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均提到,盡管業務進展亮點不多,但工業AR的發展步伐還算比較平穩。
蘋果的入局攪動了什么?
要說虛擬現實行業在2023年最為注目的事件,毫無疑問是蘋果的正式入局。今年6月,蘋果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首款混合現實產品Vision Pro,首批備貨40萬臺左右,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100萬臺。綜合國內外媒體報道,蘋果Vision Pro在12月進入量產,供應鏈已做好年產100萬臺的準備,2024年1月將在北美市場發售,定價為3499美元。
蘋果CEO蒂姆·庫克表示,蘋果Vision Pro及其Vision OS系統帶來了全新的空間計算平臺。憑借生態系統優勢,Vision Pro能夠與iPhone、iPad、Mac等蘋果其他產品保持同步,應用場景從游戲、娛樂擴展至社交、辦公、生活等領域。
一位長期觀察虛擬現實市場的資深人士稱,從高達3499美元的定價,再加上首款新品即命名為“Pro(專業版)”等舉動來看,蘋果Vision Pro意在市場試水與消費教育,主要面向開發者、極客等客群,幾乎集成了目前的最高硬件配置。
蘋果作為市場的重磅玩家,至少在幾個方面“攪動”了行業。首先,提升了虛擬現實賽道的關注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其中就包括眾多手機廠商。在案山子看來,手機廠商觀望入局,在此領域已有所布局,在2024年或2025年推出相關產出的可能性非常大。其次,在技術路線及產品功能方面,蘋果Vision Pro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VR、AR等名詞的界限,其采用的視頻透視技術(VST),區別于光學透視技術(OST),簡單地說是通過VR的方式實現AR,在應用場景中突破了傳統VR/AR頭顯設備所主打的游戲、娛樂場景,將功能應用拓展至日常辦公、通訊等生產力場景。前述虛擬現實市場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在跟隨和模仿蘋果的路線,比如以前許多內容團隊會圍繞頭顯設備的手柄來開發功能,現在則轉向手勢操作等等。最后,虛擬現實的原生內容生態開發有望進一步加速。
IDC報告指出,雖然2023年將是虛擬現實頭顯設備銷量再次下滑的一年,但預測市場有望在2024年反彈,得益于Meta、PICO等硬件的新產品,以及蘋果Vision Pro進入市場以及初創型企業的不斷增加,到2027年全球虛擬現實設備出貨量有望達到3030萬臺。IDC移動設備和AR/VR研究總監Ramon T. Llamas指出,蘋果的進入將為這個“小眾市場”帶來產業急需的關注度,也將迫使其他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競爭。對于某些企業來說,將不可避免地與蘋果進行正面交鋒;對于另一些參與者來說,則意味著它們要在特定細分領域建立起護城河。在某些情況下,兩種情況可能都存在。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2022-2026年)》,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
有目共睹的是,國家及多地政府都在虛擬現實行業陸續出臺相關利好政策或文件,而在產業層面,2024年蘋果Vision Pro正式進入市場,Meta Quest有望進入國內市場,再加上玩家越來越多,虛擬現實領域有望迎來新的局面。與此同時,2023年大火的AI大模型、生成式AI是否會給虛擬現實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也值得關注。谷東科技CEO崔海濤指出,無論是對于C端,還是B端來說,都是要踏踏實實地去找到剛需場景,再無限接近客戶預期的性價比和使用體驗。不難看出,虛擬現實在經歷了幾輪火熱與寒冷的淬煉之后,顯然還要繼續打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