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意見》指出,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郵輪游艇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游等業態發展,促進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促進演藝、娛樂、動漫、創意設計、網絡文化、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引導文化和旅游場所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
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大旅游、大營銷、大戰略的吸附作用將日益明顯,部分景區在資源整合后會迎來新的生命和生機,然而更多的景區必然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苦苦支撐,區域化越來越明顯,發展局限性會越來越強。而且,旅游景區必然從傳統觀光型轉化成觀光休閑度假符合型,游客參與體驗將是發展的趨勢,私人訂制、休閑化、參與化的消費觀念將逐步形成。
景區的轉型升級打造方向必須研究并遵從消費者的消費發展習慣,要想在市場中生存下去,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新趨勢,走上以高質量文化和旅游,提供給增強游客的獲得感、幸福感的轉型之路。
景區轉型方向
一、新旅游項目開發:新的旅游項目開發,必須考核該項目是否有資源依托,是否符合客源市場的需求,且在一定地域內具有競爭力,在技術上可以實現。
二、舊旅游項目改造:投入市場的旅游項目具有生命周期,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更新改造。改造方法包括建筑外立面改造、產品經營方式改造以及新舊項目更替等。
三、夜間項目建設:休閑度假時代,需要對景區的夜間項目進行擴展建設來拉動景區的二次消費,包括住宿、餐飲、夜間休閑娛樂項目等。
沉浸式夜游成為景區轉型要素
有別于傳統夜游模式,沉浸式夜游力求身臨其境,使游客“沉浸”于景區里,塑造多元的娛樂體驗!俺两健钡膽煤捅磉_,讓用戶得以在各種娛樂或消費體驗過程中獲得交互和反饋,從而使用戶提升參與的專注度,有充分的掌握感,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
通過制造亮點以達到景區傳播效應最大化,吸引更多游客。如何營造具有“畫面感”要素的景區亮點,更是重中之重因為游客往往會“因為一幅圖或一個視頻,游覽一個景區”。
1.大眾旅游時代需要標配“畫面感”內容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強調“大眾旅游”的時代已經來臨。大眾旅游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全國人民不管學歷素養高低,都會積極進行旅游。當今旅游環節中,拍照留影是最普通的游覽需求,但并不是每個游客都具有專業的攝影技術,也不是每一個旅游者都具有發現美、捕捉美的能力。因此景區需要提供部分標配的“畫面感”內容,才能讓游客能夠簡單且迅速地拍出傳播內容中的現象級照片或視頻。
沉浸式夜游是正真能打造令人難忘的夜間活動體驗的項目,它是將活動、內容與IP結合的藝術產物。
2.制造5-10個具有“畫面感”的“打卡點”
在大眾有拍攝需求,卻沒有優秀的攝影技術的情況下,標準化的“畫面感打卡點”制造就非常有必要。景區運營者只需在規劃地點,設置AR沉浸式夜游景點,并將其打造成具有“畫面感”的“打卡點”,再依據這些景點有意識的引導游客進行拍攝,才能夠滿足游客在一個景區能留下5-10個經典照片或視頻的需求。
AR沉浸式夜游主要呈現方式有AR互動觸感裝置,裸眼3D投影秀,體感發光裝置,全息水幕......通過對場地的研究,將更多豐富多彩的體驗內容與互動感受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多維的沉浸式夜游模式。
3.AR光影營造適合“畫面感”呈現的場景氛圍
傳統模式里,景區想要對游客保持源源不斷的吸引力,就需要不斷改造提升,打造更多的標志性建筑。然而上千萬投入資金卻無法保證達到優良的展現效果。景區的收益年復一年的投進基礎建設里,盈利之日遙遙無期。
而沉浸式夜游模式是基于景區原有景觀進行二次創造的新模式,無需拆除重建,也不需特地規劃地域。它將更多豐富多彩的體驗內容與互動感受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屬于景區獨一無二的、多維的沉浸式夜游景觀。相對于傳統改造而言,打造沉浸式夜游模式堪稱性價比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