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言】
從1999年至今,24年來,中觸走過的路,也是中國光電顯示制造業發展的探索之路。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行業摸索,到發展期的賽道選擇,再到改革期的緊隨政策東風,即使在疫情期間,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中觸依然實現了近30%的增長。這次的訪談既是對疫情后智慧顯示制造業的前路探索,也是對行業老兵的致敬。
中觸股份董事長董維壽
疫情三年,隨著線下市場的萎縮,市場需求量下降。尤其對于制造業來說,其影響不言而喻。技術領航者可以憑借高新技術賦能,實現逆勢增長;品牌廠商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保持核心發展。對于制造業來說,該何去何從?
這樣的形勢,對于中觸來說,同樣是一種考驗,而憑借自身的硬實力和穩定的市場預判,中觸依然實現了近30%的增長。本期智顯百家說,我們采訪到了顯示行業制造業老兵,中觸股份董事長董維壽,談一談疫情之后,顯示產業的制造業該如何實現智慧化發展?
同心:與國家同發展,選對方向是關鍵
“我們從1999年成立,就與國家制造業的發展綁定在了一起,我們自身的發展,就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自1999年誕生,中觸就將自己的責任與國家的顯示行業綁定在了一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打斷了第三次液晶景氣,而中國臺灣作為一股全新的勢力,全力入局。而對于臺灣的液晶市場,離不開大陸相關產品的需求。
在2004年時,臺灣液晶面板超過140億美元的銷售額,銷售額中中國大陸占到了67.11%,中國香港地區占14.66%。
也正是看重了顯示產業巨大的需求量,未來發展必有可期。1999年,董維壽創建了廣州中觸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光電觸控產品。而創業初期的中觸,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并不需要考慮市場的問題,只需要圍繞“產品”做好自身的核心研發即可。
2008年-2009年,憑借自身的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廈門、上海、香港、意大利分公司紛紛成立,中觸開始由國內市場輻射至海外市場。
而在行業的需求紅利市場過后,液晶觸摸顯示行業迎來了第一次轉變,從野蠻式發展,轉向專精應用市場發展,2009年,中觸組建深圳生產基地,專業生產車載前裝觸摸屏和高端工控金融觸控模組。將自身的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同時獲得了迅速發展。
而為了匹配市場的需求,2014-2017年,董維壽創建連城縣中觸電子有限公司,將生產基地定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工業園。占地面積100畝。并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增加了智能教育超大尺寸觸摸屏及全貼合生產線;同時布局了光學面板生產線。
2022年,董維壽在福建武平自建工業園,自購和預訂占地約100畝。新建業內首條全自動觸控屏生產線,從規模、品質、交期等各方面有了質的提升。
自此,從光學新材料、到光學面板、全貼合模組、觸摸屏到智慧整機系統的一站式產品與服務體系正式搭建完成。
匠心:從市場需求看制造創新,打造智能時代的制造4.0
作為一家制造企業,面對疫情期間的需求縮減,當其它制造企業紛紛顯示出頹勢時,中觸為何依然能保持近30%的增長。其背后的原因,也顯示出了作為一家老牌觸摸屏制造企業所具備的深厚積淀。
成熟而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品質化的產品保障與供應,以及對于時勢冷靜的判斷,讓董維壽和其掌舵的中觸在左傾后退和右傾的激進發展策略中維持住了自身的定位。
2019年,疫情來襲,面對未知的市場,有的企業認為,疫情期間,必然出現線下轉向線上的發展,這對于顯示產業來說,是一場大機遇,市場必將迎來爆發,過于樂觀的心態和激進的囤貨與發展,最終卻碰上了市場經濟的整體頹勢,導致行業成為被冰封的雪國列車,雖有前進之勢,卻匱于大環境,需求并沒有太大的爆發。
也有企業認為,疫情期間,必將迎來一場經濟蕭條,線下場景的頹勢是必然,隨之而來的是行業需求的萎縮,最終選擇退守。其結果可想而知,或是按照原本的路線,守住本錢,不至于衰敗,或是并沒有抵得過疫情的消耗而黯然離場。
越是立于險境,越需要冷靜的客觀分析。董維壽深諳此理,他對疫情時期的判斷是“危與機并存——市場總體需求增大,而短期需求降低”,因此,董維壽采取了較為守中的方法:
首先按照當下的市場需求,進行適量備貨;
其次,挖掘即將到來的部分市場需求,進行重點發力;
最后尋求在技術上的創新,實現制造的智慧化升級。
由于24年積淀,積累下的產業鏈資源,在行業朋友的協同發展下,中觸在資源上并不缺乏,也并沒有由于囤貨而出現太大的損失。且由于學習機、網課機等產品的火熱,讓中觸也維持了自身的利潤與發展。
在業務布局上,中觸以如今熾手可熱的健康方面著手。一方面,對原有的產品進行升級,推出抗菌系列產品;另一方面,以“大健康”為核心,推出自己的獨立品牌——智體科技,專注于國民健康的運動健身品牌,專注于打造集“體測+健身+內容+ 數字化”的健康一站式方案,力求通過科技實現健康中國夢。
盡管在大健康方面,中觸是一個后來者,但源自于本身過硬的觸控技術以及24年的客戶資源,通過與多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以及體育行業專家教授共同研發,智體科技的運動健康鏡、智體體測儀、高爾夫模擬器等依據國民體質健康標準數據,利用數字化技術,AI智能技術,大數據等,全面助力健康中國。獲得了用戶的好評。
同時中觸也受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機構的委托,參與了體育教育行業標準的制訂。被授權給體培行業教練員頒發行業資格從業證。
在新技術方面,如何讓傳統的液晶顯示實現體驗上的強化甚至進行技術迭代,這是OLED顯示技術的沖擊下,液晶廠商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中觸在維持本身的液晶顯示中不斷思考著,并不斷與團隊探討,尋求更新的材料以及產品迭代技術。
從單純的產品制勝,到精選賽道,到緊跟政策,抓住風口,再到如今根據國際形勢,進行自身戰略制定。中觸的發展之路,也正是國內顯示行業的制造業升級之路。而面向未來的業內首條全自動化觸控屏生產線,也顯示了董維壽在面對智慧發展形下的選擇:面向工業4.0的制造業全新時代,已然到來。
信心:時下很難,未來很好,迎接2025智能制造
2022年,福建武平占地100畝的全自動觸控屏生產線工業園建成,對于中觸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與起點。
“盡管如今市場狀態并不太好,但在未來,無處不顯示,大眾經濟復蘇后,產業必將迎來一個大拐點,產業將實現復蘇甚至大跨步增長。”這是董維壽的預測。
如何滿足大量的產品需求?在人們普遍認為流水線生產是“低端制造業”,更向往更智慧化、更具創意、更為自由的各類工作現狀下,企業如何通過更有效的方式實現更高效的生產與人力替代。在其他行業的發展給了經驗與模板——全自動化生產線。
利用自身的技術儲備,中觸全自動觸摸顯示模組生產線誕生,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條,也是唯一一條全自動觸摸顯示模組生產線。該生產線采用了最新自動化生產技術及MIS控制系統,依靠四大核心功能優勢:高效(產品機種轉線率5分鐘)、高產(日產220K)、高精(精度5UM)、高質(直通良率99.5%)。中觸開始全面向2025智能智造階段轉型升級。
而這一生產線的建成,對于業內來說,也極具意義。
首先,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建成,解決了光學運輸成本高和運輸損耗高的痛點;
其次,全自動產險的建成,意味著中觸完成了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大大的減低了觸控模組核心配件卡脖子問題,可以保證交付;
最后,全自動產險的建成,解決了人力生產中的不穩定因素以及用工困難的問題。
“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未來可以遍地開花,正處于旺盛期的行業,就如同一個人的壯年時期,機會很多,你有著足夠的資源、能力、與實力,那么,這個機會就是你的。”對于新時代的智能觸控顯示,董維壽充滿著希望與期望。
擺正定位,凝聚使命。全自動化產線建成,全新的大健康產業布局逐步完善,對于技術的更迭與發展時刻進行著,中觸滿懷對于未來的希望與豪情壯志。一個24年的觸控顯示制造業老兵,在新時代的風口,將為我們卷起哪些浪潮,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