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它包括防洪抗災、灌溉生產、新能源、改善航道港口、生活工業用水、維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等。為了解決好水的問題,水利部門必須實現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
依托政務大數據平臺等數字公共平臺,遵循“開放應用、整合通用、強化共用”原則,充分結合水利局實際業務需要,從信息化建設一盤棋的角度,搭建水利數據資源中心、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水利一張圖、應用支撐平臺和智慧使能平臺的“兩中心、一張圖、兩平臺”智慧水利支撐體系,并著力建設重點業務應用,包括河湖長制、水政執法、山洪災害、水利可視化分析系統、水利移動應用等,實現數據融合共享、信息挖掘分析和重點業務智能應用,加快補齊水利信息化突出短板,提升強監管支撐能力,提高水利事業活動的效率和效能,實現水利管理和行政的現代化。
技術需求
1. 水利數據資源中心,完成數據資源目錄梳理、數據庫建設、數據資源匯集、數據交換共享建設。整合水利行業數據,融合相關行業和社會數據,基于“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原則,匯集全域數據,實現數據融合共享、信息挖掘分析和應用。
2. 建設應用支撐平臺和智慧使能平臺,實現統一門戶、統一用戶管理,開發動態氣象風險預警模型、中小河流洪水預報模型、建設圖像智能識別模型,提供平臺公共服務,從而支撐上層的智能應用。
3. 建設水利一張圖,提供基礎、不同專題地圖資源服務,構建完善的水利一張圖服務體系,實現地圖資源服務發布,實現全市相關部門地圖服務共享,提升市水利信息化服務能力。
4. 基本建成高效協同的水利業務應用體系,本期著力建設河湖長制管理、水政執法監管、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以及公共服等核心業務服務,為水利業務管理、決策分析提供高效、智能、科學的信息服務大門,進一步提升水利應用的決策科學化水平。
5. 完成水政執法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包括水政執法前端系統、網絡傳輸系統、水政執法管理平臺、水政執法監控中心、視頻存儲系統,對過往船舶進行24 小時不間斷監控采集分析識別,發現非法采砂船舶進行實時告警、定位跟蹤和監控記錄,持續提高水政監察執法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水政監察執法工作的科學管理。
6. 完成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建設,通過大屏幕顯示系統、分布式管理系統、音頻擴聲系統、會議討論系統、無紙化會議系統、智能語音轉寫系統、網絡系統接入、配套設施和場地環境適應性改造等,構建集全市河湖水系綜合管理、集中調度、集中監測、應急指揮、融合服務、綜合展示、集中示范、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于一體的指揮調度中心,為全市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日常水利業務管理、值班值守和視頻會商提供必要的物理場所和信息化。
7. 完成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圖像監測系統整合遷移到市政務云計算平臺,落實省市有關。
8. 完善基礎設施層水雨情監測,通過對16 處大中型水庫進行水雨情監測站點新建、提升改造,實現北斗衛星傳輸信道試點建設,統籌感知信息采集需要,實現采集多元化,為水旱災害防御提供全面數據支持。
可視化界面
總結
福建某市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構建集全市河湖水系綜合管理、集中調度、集中監測、應急指揮、融合服務、綜合展示、集中示范、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于一體的指揮調度中心,為全市河湖水系綜合調度、日常水利業務管理、值班值守和視頻會商提供必要的物理場所和信息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