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諾教你摩機”知識講堂
有一類人群,他們對音樂、音響有著高于常人的偏好,但是,有別于世人眼中的愛好者或發燒友,他們通過自身扎實的電子和聲學知識,憑借出色的動手能力對自己的音響器材加以改造,并且樂此不�!谝繇懭�,他們被稱為“摩機族”。
隨著三諾 “摩機”大賽的開展,“摩機”也逐漸成為一個網絡熱門詞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恐怕對“摩機”還比較陌生,現在我們就來逐步了解關于“摩機”的一些知識。
什么是“摩機”?
IT領域常常提起的“摩機”一詞來源于英文“Modify”,就是針對現有器材的特性,在對電路和元器件有較深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和改裝,挖掘潛力,從而提高器材性價比或更好地搭配其它設備而滿足使用者聽感的一門技術。摩機除了更換更高規格配置的元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線路結構,設計者的意識和概念要有徹底的認識。才可以將原線路作修改,提升整體的性能,摩機往往是檢驗一個音響發燒友電路知識功底、經驗和動手能力的標志。如果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摩機”,必須必須要對音箱結構和構成有個基本的了解。
音箱是將音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一種設備。通俗的講就是指音箱主機箱體或低音炮箱體內自帶功率放大器,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后由音箱本身回放出聲音。音箱的分類方法很多,在專業音響中常見、應用最多的是按箱體結構來分,可分為密封式音箱、倒相式音箱、迷宮式音箱、聲波管式音箱和多腔諧振式音箱等;其中在專業音箱中用得最多的是倒相式音箱,其特點是頻響寬、效率高、聲壓大,符合專業音響系統音箱型式,密封式音箱因其效率較低,故在專業音箱中較少應用,主要用于家用音箱,只有少數的監聽音箱采用封閉箱結構。密封式音箱具有設計制作的調試簡單,頻響較寬、低頻瞬態特性好等優點,但對揚聲器單元的要求較高。目前,在各種音箱中,倒相式音箱和密封式音箱占著大多數比例,其他型式音箱的結構形式繁多,但所占比例很少。
目前音箱箱體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塑料箱體與木制箱體以及金屬箱體三種。材料厚度及質量與音箱成本有直接關系,同時還影響音箱的性能。音箱外殼的材料密度越大,發出聲音時箱體所產生的振動就越小,特別是帶大功率放大器的有源音箱更是如此,而板材厚度一定程度上是實現超低音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中高檔音箱基本都采用實木或者密度板箱體,以保證聲音的純正和淳厚,而塑質音箱一般都用在低端產品上,對于對音質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塑質箱體的堅固輕便就成為選擇音箱的主要考慮因素。金屬箱體在市場上極為少見,故不做過多說明。
質量好的音箱發出的聲音圓潤飽滿,層次豐富,失真度低,能準確還原聲音的本色,讓人充分體驗到音色的優美和動人,決定音箱聲音質量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下面幾個方面:
發聲單元,是音箱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單元紙盆的材質(即振膜)和大小不同導致音質差別很大,單元尺寸決定了音質和低頻表現上的瞬間失真度。振膜材質的不同決定了音箱聲音表現力的優劣,一般可以分為塑料振膜、金屬振膜、合成纖維材質以及其他材料,一般高檔音響中用的主要是PP(聚丙烯)盆或玻璃纖維等。
環牛,即環型變壓器,由于纏有大量線圈,因此被稱為環牛,優質環牛漏磁較小。變壓器的作用在于轉換輸入的220伏特的交流電到音箱的額定工作電壓。環牛的主要參數是功率,如果功率不夠,變壓器會發燙甚至燒毀,而聲音會顯得動態明顯不足,音量稍大就會失真。一般來說,體積大線圈密集的環牛能帶來更大的功率。
音箱前級、后級。前級也稱為前置放大器,有分立器件前級、運放前級、膽(電子管)前級,用于增強信號的幅度,提高輸入信號選擇。后級又稱后級功率放大器,一般簡稱功放用于信號電流放大,提高輸出能力,用足夠的功率驅動音箱發聲。常見功放機都是前、后、電源、合并在一齊,就是將前級和后級做在一起,也叫做合并式功放。
運放,運放IC是一塊集成電路,一般為一顆8pin的芯片,是多媒體功放的核心,用于放大來自聲卡的音頻信號,使信號能夠順利通過音箱播放出來。
此外,音箱中還有分頻器:它的作用是將高低頻信號分開,并傳輸到不同頻段喇叭。一般多媒體音箱采用電容來阻斷低頻信號,保留高頻信號,而專業的2.0音箱往往有專業的分頻模塊。
如何去“摩機”?
多媒體有源音箱可以進行“摩機”的部位,集中在電源模塊、放大模塊和箱體上,方式以更換元器件、優化電路,以及適當調整音箱聲學結構為主。例如電源部分的變壓器,如果原有產品采用的是方形變壓器(俗稱“方牛”),為了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好的高頻響應,在權衡成本后可以考慮更換為環形變壓器(俗稱“環�!�);音箱中的濾波電容,也可以根據情況嘗試更換更大容量的;而對于運放和功放芯片來說,也可以更換為規格更高的產品等等,當然,選擇替代元件的前提是對產品進行綜合考慮,否則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嚴重的還可能損壞產品。
摩機精妙之處在于對原機線路和設計做一番精細的研讀,透澈了解每一元件的功能及其對整體的影響之后,根除劣點。新植上的電路或元件一定要對器材的性能有“健康”作用,不能含有原電路或元件的任何一項缺點,而且需能溶入器材的整體美中,烘托出高貴的氣質。若無線路圖,則需按器材重新繪出線路。這一切工作說來容易,行起來卻難,摩機者應有一定功底。
摩機最吸引人的地方,乃是付出少許金錢就讓自己心愛的器材性能更上一層樓,但是由于摩機需要比較專業的電路及及元器件知識,使得摩機在人們眼中逐漸變得神秘起來。今天我們就以三諾N-35G摩機實戰來揭開摩機的神秘面紗。
首先應該相信音箱的容積,分頻電路,喇叭的選擇均無問題,因為現代的音箱設計均為DAC電腦設計,出入不大,差別在于用料的高低,三諾N-35G也不例外。
第一步是記錄數據:先開箱,將分頻器取出,拆下各個電容電阻和電感,并做好筆錄,記下每一個零件的參數,把分頻器電路圖也畫出來。用數字三用表(帶電感測量的如 DT-9928B 型)精確測量零件的數值,記在分頻電路圖上。
第二步,更改線路及及選擇更換零件, 通過對N-35G的一段時間試聽下細聽發現N-35G的高頻有點亂而且有點毛刺感(這也有可能跟箱子沒完全煲開有一定關系),低頻量感不錯但控制力稍差,中頻的厚度應該還有提升的余地。
我們可以通過更換運放芯片,有效改善聲音的瞬態力度、解析力,所以音調前級是首先要改造的。把兩個音色偏冷硬的4558運放拆掉,焊上兩個運放IC座,然后配上兩個以音色溫暖著稱的大S 5532運放。后級電路廠家標稱3A的整流二極管估計也基本夠用,不用打摩。然后把音頻輸入耦合的兩個電解電容換成1U 德國WIMA,跟著要把兩個4700U的濾波電容拆掉,換上兩個10000U的,可降低電源噪音和增強動態范圍,以及音箱各個頻段表現的均衡性。跟著各并上一個小WIMA,選擇25V的耐壓基本就夠了,另外還要小心調整各零件的位置以便能順利的放進有限的空間內。
鑒于N-35G箱體空間有限,原本將60W方牛置換成18V、100瓦環牛的想法只能作罷,但60W的功率用來普通聽歌也基本夠用了,至此更換零件步驟完畢。而三諾N-35G的內部線路設計較為合理,沒有更改的必要,封箱。
第三步,封箱試聽。一聽之下效果果然是立竿見影。盡管音箱還沒完全煲開,但還是明顯聽出高頻部分比之前細膩,中頻相對厚實了,低音彈性明顯增強,音場也較之前開闊。總體聽感的確是有改善,估計等箱子完全煲開后應該效果會更明顯。
至此,對三諾N-35G音箱的摩機實戰宣告成功,而我們會發現,其實摩機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神秘,無非就是運用一定聲學知識從產品的電路、元件,甚至是結構入手,挖掘器材潛力,提升效果,充分發揮DIY精神,使音箱品質在有限的投入下得到較大的提升。當然想成為一個成熟的“摩機族”還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和一定的藝術創造力,通過聽音來判斷應該從什么部位進行改進,以獲得我們所想達到的聲音品質,就像三諾摩機大賽所說的一樣,親手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HI-FI音箱!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