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看電視時,突然發現:英國100多年前的連環殺手——開膛手杰克,行兇時竟然沒有出現在倫敦的黑暗角落,而是在你家的客廳;“飛人”博爾特脫離了比賽的賽道,猶如一陣風般在你的身邊“飄”過;體型龐大的恐龍從遠古時代復活,氣勢洶洶地向你迎面撲來……無論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似乎都“耐不住寂寞”,統統“跑出”電視屏幕來。不過,不用怕,這只不過是3D電視的效果罷了。
近兩年中,“3”是一個非常火熱的數字,因為2009年是中國“3G”的元年,而今年則被很多廠商稱為“3D”的元年。電影《阿凡達》的火爆登場,使得3D電影備受關注和追捧,而3D電視也隨之來襲。
“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視覺媒體藝術形式,電影在過去50年中并未得到改善。現在正是蛻變的時機。我們并不打算僅將影院作為改造對象,而是希望能夠同時為家庭、為消費者帶來改變,讓3D變得無處不在,觸手可及。”這是《阿凡達》制片人喬恩·蘭道數月前發表的“3D宣言”。
2010年,人人都在為3D而狂。盡管目前3D概念已被熱炒至“爆棚”,但其技術與市場實際上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其“火爆”背后,弱點和短處同樣明顯,言“無處不3D”顯然為之過早。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伯格撰文,對在本月初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大放異彩的3D電視潑了一盆冷水。伯格在文章中還列舉出3D電視將會朝生夕死的十大理由,以此來炮轟3D電視。
不少業界專家表示,3D電視普及將面臨產業、價格和技術三大瓶頸。
首先,3D設備能夠應用取決于成熟的3D產業鏈:內容的制作、分發、轉播、顯示等全產業鏈的3D化是3D普及的基礎。在這方面,國內電視產業尚無較大突破。即便是電影產業對3D的支持,也僅限于少部分影片,更談不上滿足更為廣闊的家庭電視欣賞應用了。
其次,3D應用走入普通家庭必須建立在3D顯示終端技術的成熟和價格的快速下降的基礎之上。而3D電視的售價和成本均遠遠高于目前的LCD、LED等主流彩電,多花幾萬元買個電視,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而且,看3D電視需要的電子液晶快門眼鏡,價格在千元左右,差不多可以買一臺普通的平板電視。
同時,目前3D技術還不夠成熟完善,這也是3D電視熱推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據了解,目前3D顯示技術需要采用特殊眼鏡來觀看,而裸眼3D產品普遍顯示效果較差、可視角度非常低,同時也存在長期觀看眼睛疲勞等問題。
因此,3D電視的真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