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財經日報主辦的“2013第一財經·贏銷中國”活動,提出了基于企業整合時代之新變換為營銷之新的“融通力”,并將“融通力”目的定位為——為了達到和用戶進行更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提升用戶體驗和好感度,最終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并從中獲取相應的甚至是超越期待的商業價值。大數據時代的營銷暢想,基于溝通,賦予體驗。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戶外媒體支持的鳳凰都市傳媒與第一財經日報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大數據的現在與未來。
“2013第一財經·贏銷中國”項目中,年度贏銷獎的評選,旨在表彰及宣傳在企業營銷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和具有先進代表性的典范,激勵各個領域的廣大企業開拓進取、銳意創新、服務社會,創造價值。鳳凰都市傳媒副總裁夏洪波先生,由主辦方邀請作為評委,參與本屆獎項的推送與點評。
12月18日,年度贏銷獎頒獎盛典在京舉行,活動以“創意·擁抱大數據”為主題,來自營銷及廣告行業的知名專家、學者到會分享了大數據時代廣告營銷的洞察。鳳凰都市傳媒總裁劉作庚先生作為重要嘉賓受邀出席活動并參與主題為“擁抱大數據”的對話環節,與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沈浩先生進行了精彩互動。
沈浩先生首先拋出精彩觀點:人類93%的行為可以預測。劉作庚先生對此回應如果說人類93%的行為可以預測的話,這可能取決于數據,如果沒有數據,我們很難想象得到,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預測這些行為。數據就處于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劉總接著指出數據最早進入中國的時候,應該是八九十年代,當海外一些跨國公司的品牌和產品進入中國以后,為他們服務的廣告公司,首先讓我們了解到數據是怎么一回事。數據不僅體現于對市場的一些調查和研究中,對評估媒介價值、受眾傳播效果等,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一個電視廣告投放的效果如何,都有數據在分析和支撐,數據同時也在告訴客戶,如何從眾多媒體中做出抉擇。傳統媒體數據應用方面比較成熟,新媒體,互聯網的這些應用也很成熟。鳳凰都市傳媒,是由鳳凰衛視發起的戶外電子媒體,在戶外領域,數據還正在發展當中,不過我們也在努力探索如何運用數據來研讀這個媒體,如何讓數據幫助客戶選擇我們這個媒體。
最后,劉總從媒體客戶的角度提出數據使得戶外電子屏媒體的廣告客戶,在選擇媒體投放的時候更加精準。過去,有些專家預測說廣告投放90%是無用的投放,僅有10%在起作用。但是如果90%的錢不花,另外10%,則像瓶子里的水一樣,也無法溢出,不能達到效果。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數據變得非常豐富,甚至連買菜的數據都有,可想而知,作為現代化的媒體形式,數據將更加充分,使得客戶投放媒體也更為精準,為我們帶來更重要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