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這個概念,從比爾蓋茨那幢和他自己一樣出名的“未來之屋”開始,至今已經有二十余年。
不同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智能家居這方天地,中國力量已經拿下“先手”。
作為中國的“彩電大王”,長虹正在向智能制造領域轉型,在智能家居領域優勢明顯。
最新的動作顯示,四川長虹以19.03億元投資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智慧顯示終端項目。
這讓資本市場對長虹有了更多的期待。這種期待源于長虹在智能家居的前瞻性,以及迅速落地執行,讓長虹在智能家居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從行業發展看,外界普通對智能家居有較高預期。Statista預計,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793億美元;ABI Research的預測觀點則更為樂觀,認為到2021年這個規模會突破千億美元。
回歸到中國市場,據預測中國的智慧家居潛在市場規模約為5.8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從上述投資終端顯示項目看,預計長虹達產后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 165.46億元,年均銷售稅金及附加為 1.4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均利潤總額 1.78億元,年均利稅總額為 3.17億元。
這將進一步奠定長虹在智能家居的市場地位。這一項目建成后,長虹提升的不僅僅是規模感,還有用創新技術、產能優勢為智能家居帶來競爭力的提升。
終端顯示項目的落成,將會使長虹未來優勢更加明顯。通過對比發現,項目建成后,原平板電視單班 300 萬臺的產能可升級到 600 萬臺,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進一步升級,可滿足客戶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需要,有利于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長虹在家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來看,長虹在智能家居領域有三個優勢。
一是長虹智能家居樹立了多個行業第一。比如2017年,長虹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電視Q5K,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聲紋特征辨別用戶,為每一位家人提供個性化的節目搜索。
長虹率先將全語音交互技術應用在空調和冰箱產品上,通過四麥線性陣列、聲紋生物識別、環境噪聲自動識別等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專屬舒適體驗。
這對于規模經濟、創新經濟發展的長虹而言擁有強大的優勢,也是不斷加碼智能家居、為用戶創造需求的動力。
二是為實現2000億營收目標增添籌碼。目前,智能電視及其周邊產業,仍是長虹最主要的業務之一,智能制造產業園智慧顯示終端項目無疑將進一步強化主業的增長態勢,為實現長虹控股集團提出的2025年營收規模達到2000億目標奠定基礎。
三是對于長虹整體產業具有明顯的提振作用。長虹早已擺脫以彩電為主打產品的時代。現在的長虹已經擁有由研發服務、供應鏈服務、制造服務、財務服務、投融資服務五個方面組成產業服務平臺。
依托于產業平臺優勢和資源有效整合,基于AI+IoT技術,聚焦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長虹在蓄能同時,還積極賦能。
比如上述終端顯示項目完成后,這些設備成套、成體系,可以和長虹其他產品配合覆蓋家庭生活的全場景。長虹打通了“人”、“設備”、服務及健康管理等,有能力連接更多“內容”,實現智慧家庭的多中心化。
在5G背景之下,推動智能化發展需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并以用戶價值作為核心競爭力。
未來顯示終端將成為人機交互的重要入口,在人工智能潮流到來之際,顯示終端也因此備受關注。
在細分市場,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仍是那些擁有技術積累的企業。長虹以智慧顯示終端作為入口,打破固定模式化的“做屏”思維,脫離產品的供應商,成長為以智慧顯示終端為主導的系統集成商,為其他智慧家居企業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模板。
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是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模擬子公司。 長虹多媒體產業主要從事數字電視、液晶、等離子、投影、DMB移動電視、商用電子、數字網絡、生活家電、清潔電器等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產品營銷、市場推廣和系統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