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陰影尚未退卻之時,上市兩年的航美傳媒中國公司將面向市場和投資者發出怎樣的業績小結呢?
郭曼近1個半小時的答記者問過程當中,我們得以相對完整地勾勒出航美傳媒近兩年的傳奇發展路徑,包括如何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中跌宕起伏的公司股價,憑借變百年危機為百年機遇的自信,航美傳媒成為行業領軍者后仍不斷攀升的市場份額,以及航美傳媒如何將過去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發展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即使面對記者提出的最敏感的負面評級等話題,郭曼回應的語氣仍然自信平和,篤定的目光一如既往。可以說,“商場如戰場”的嚴酷競爭,讓我們有機會見識這位早年曾經歷軍旅生涯的首席執行官郭曼,面對面地詮釋商戰中運籌帷幄的領軍氣勢。
另類謀略:化危機為良機
時間回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郭曼曾公開對外宣稱:“對我們而言,金融風暴是一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雙刃劍’,因為,金融危機為我們優化市場環境、擴大資源范圍提供了一次百年不遇的良機。”
沒過多久,郭曼“化危機為機遇”的逆向思維就開始轉化為“攻城略地”的實際行動了。在幾家競爭對手宣布放棄原有的航空廣告市場經營之后,今年3月,航美傳媒集團宣布獲得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深圳國際機場多種傳統媒體特許經營權,同時,航美還同深圳國際機場續簽了數字電視系統的特許經營合同。4月,航美又宣布將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安裝和運營3塊總面積超過240平方米的巨型LED顯示屏。
4月初,航美傳媒集團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北京維美聯合廣告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新近接單的多家機場傳統媒體廣告的開發與經營。這次,一貫擅長另辟蹊徑的郭曼又為“維美聯合”設計了一條獨到的發展道路,突出“智能創意”特色,根據機場環境實際情況以及廣告客戶的品牌內涵、產品特點等設計風格獨特、形式多樣的創意廣告。
航美傳媒的擴張與同業中競爭對手的“收緊”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航美傳媒的掌門人,郭曼的生意經強調的是市場定價權。那么如何獲得定價權呢?郭曼說:“金融危機增加了經營成本,必然會讓一些競爭力弱的企業淡出市場。及時捕獲由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商機,有效擴展航美的媒體資源,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增加我們的市場定價能力和話語權。同時,合作程度的加深將鞏固航美與機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外,多媒體的整合營銷模式也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距離我們實現‘一站式’航空媒體服務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經歷了金融危機給所有企業帶來的巨大經營壓力并完成了航美傳媒的整合和擴張之后,郭曼對媒體表達的自我感受是:“金融危機對我們的營收增長的確帶來了壓力,但卻讓我們的競爭對手遭遇更大的生存危機。現在,我們感覺航美比以往任何時候市場影響力都更大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了。”這種“強大”,背后是一連串的市場數據做其支撐:航美傳媒在航空數碼媒體領域占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而且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航空傳統媒體運營商。航美傳媒擁有大量首都機場、深圳機場傳統媒體資源,擁有溫州機場全部媒體的運營權。
長袖善舞:化對手為盟友
今年8月中旬,航美傳媒發布了一條令業界相當意外的消息,航美傳媒宣布與多年的競爭對手德高達成合作。記者清楚地記得,在今年第一季度發布財報期間,航美傳媒和德高的負責人面對媒體時,都毫不諱言他們在航空媒體經營領域存在長期的競爭,并且都將對方看作最重要的競爭對手。根據相關公告,航美傳媒與上海機場德高動量廣告有限公司簽訂了特許權合同,航美傳媒將獨家運營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的數字告示屏和數碼相框,經營期限從2009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這項協議不僅意味著航美傳媒的數字框架網絡已擴大到30家機場(其中包括15家中國最大機場)的所有經營權,而且標志著航美傳媒得以進駐此前被業界看作航美傳媒“幾乎不可能拿下的”上海機場媒體。
此前,航美傳媒進駐上海機場媒體之所以困難,從德高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布局便不難理解。德高集團成立于1964年,是在Euronext100及FTSE4Good指數上市的歐洲第一大和世界第二大國際性戶外媒體公司。德高中國通過與中國強勢戶外媒體的策略聯盟,于2005年進駐中國。同年,上海機場、德高貝登戶外廣告有限公司及上海動量傳媒有限公司創建了上海機場德高動量廣告有限公司,擁有上海浦東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所有戶內、戶外媒體的發展經營權。
而航美傳媒作為專業經營機場及機載電視系統的傳媒機構,盡管2007年11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亮出了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航空數字媒體網運營商的大旗,起家時打造的“航空電視聯播網”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主要機場和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2100多條航線,但上市后航美作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力推的“數碼刷屏”產品,遲遲沒有進駐上海機場這個重要的市場,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兩大公司對于合作的內幕故事都秘而不宣,引得業界人士無不猜測航美傳媒與德高之間展開的合作細節,同時也驚嘆這兩家公司能夠巧妙地從強有力的競爭關系轉變為雙贏互利的合作伙伴。
資本市場:精彩故事剛開始
近期剛剛澄清搜狐并購的消息,又有分析師針對航美傳媒的擴張行動發出“航美傳媒或在6個季度內耗盡現金”的預言。
面對分析師的質疑、媒體記者們的追問,郭曼回答得十分簡潔、明確:“航美并不缺錢,但是公司今后將會更加注重現金流。”
8月底,FinancialGroup的分析師趙春明發表研究報告稱,航美傳媒正在“加速耗用現金”,該公司第二季度的現金流出量為2900萬美元,導致其第二季度所持凈現金總額減少至1.38億美元。趙春明表示,除非航美傳媒能從銀行借到款,或在金融市場上籌到資金,否則該公司可能被迫放棄主要機場的合同。財報顯示,第二季度,航美傳媒出現了700萬美元的凈虧損。
對此,郭曼闡述的虧損原因也令人信服:傳統媒體資源費的季度均攤。“我們預計不久后該資源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將會逐步增大,在明年初能夠得到體現。”媒體資源是航美傳媒最重要的投入費用,而每一份廣告合同的支付都實施后支付。郭曼表示,分析師由于不了解航美傳媒的具體經營情況而發出負面的評價,他也會“因此提醒自己更關注公司的現金流”。
郭曼把航美傳媒金融危機期間利用行業調整來實現擴張的過程比喻成“育苗”階段,他認為,在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過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市場定價權,可以看作犧牲短期收益培植具有強大后勁的資源“樹”。對于這些強大的資源“樹”何時能夠轉變為現金流,郭曼的回答更加驚人,以今年4月,航美引入中國石化加油站戶外媒體項目為例,目前,該項目建設工作已經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鋪開,整體收益最晚將于2010年展現,但樂觀的預期是今年第四季度就能實現收益。郭曼透露,樂觀的預期來自于,上述加油站媒體項目展開初期,便開始吸引北京等地區的房地產開發商找上門洽談廣告投放事宜。
人們常說上市募資就是企業給投資者“講故事”,故事越精彩,上市拿到的錢就越多。在航美傳媒上市兩周年到來之際,回首當年上市之初,郭曼感慨地說:“上市之初承諾能為投資者帶來的利益和行業影響力,我們這兩年里實際做到的大大超出了承諾和預期。換句話說,航美傳媒的資本故事不是只靠國際投行來講的,是實實在在的大發展,我們的資本故事不僅開始精彩、現在精彩,以后還會更精彩,故事還長著呢……”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