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家能看高清了不?
2、你愿意為高清花多少錢?(設定成本包括:高清電視機+高清機頂盒+高清頻道收費)請分三部分寫出你能承受的價格,如5000+1000+50/月。
3、你認為高清何時能普及你身邊?(1年,3年,5年,10年)
高清滾滾來,你高清了沒有?
高清不是什么新鮮詞匯,甚至可以說是個早已熱過的詞匯,我們國家的數字電視顯示器高清標準也早已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而在那之前很久,市場上就已經有很多“高清”電視。今天我們之所以舊話重提,是因為在廣電總局的大力推動下,高清頻道的數量從兩個迅速提升至十幾個,開通高清頻道的地區也大大多了起來。高清似乎已經切實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2006年底,正是國家的數字電視顯示器高清標準實施的前夜,我們流媒體網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讓網友們預測一下高清電視會在何時走進尋常百姓家,我們當時提供了4個選項,2007、2008、2009和說不清。當時的調查結果拿到目前來看,大家顯然過于樂觀了。高達37.8%的人選擇了2009年,36.1%的人選擇了2008年,甚至有10.1%的人選擇了2007年,只有15.7的人選擇了說不清。
根據絡達咨詢和流媒體網聯合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9月,中國的高清訂戶不足11萬戶。
我們的2008奧運會、2009國慶大閱兵,都是高清直播的,在今年的9月28日,也有十幾個衛視開通了高標清同播,那么,這算不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如今兩個月過去,且看我們最新的調查結果。
這一調查涉及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幾個城市,通過網絡調查對電視的態度,可能有失偏頗,但網絡上卻集中了25—35歲之間的精英人群,他們也正在成為消費的主力群體,更是“高清”消費的主力。被問到的20人里,只有兩個人能看高清,高清機頂盒都是贈送的,并且其中一個家里有高清機頂盒卻只有標清電視機,另一個很少看電視。7個人愿意為高清機頂盒花錢,兩個可以接受1500,其余只愿意花1000。對高清電視機的消費分歧比較大,從3000到8000的都有。
因為只有一個人真正看過眼下的高清頻道,雖然他“很少看電視”,筆者也還是抓住不放多問了幾個問題,忙碌的他回答很簡略,效果“還行吧,我家50的等離子”,“我覺得跟原來變化不是很大,高清頻道太少”,“沒幾個高清頻道,就看電影要收費”,“好像還都是預付費”。
其實,很多人的第一個回答是:我很少看電視。這跟我們采取的調查方式是以網絡為主有關,但追求新鮮與高品質的人恰恰也有很大一部分就在這個群體里,如果能打動他們,他們是最能帶來收益的一個群體。
天時地利人和,高清到底卡在哪了?
天時
看看電影院里《2012》排隊的盛況以及酒吧里看球的熱烈,我們得承認,以更清晰地畫面、更立體聲的音效為標志的高清是有廣闊市場的。在上一期《中國IPTV產業動態》,我們曾經針對網絡視頻做了一個調查,排在前三位的關鍵詞中,對清晰度的呼吁最強烈,25人中只有一個沒將清晰度排進前三,有四個人排序的前三名中既選了高清又選了清晰,而選高清的又比選清晰地多。我們在這里不探討網絡上的高清與我們所說的高清在技術上是否是一回事,只是想通過這一調查結果表示:人們對高清是有強烈需求的,甚至對一向質量不佳的網絡視頻也開始提出高清的要求。
在家電賣場里,大屏幕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柜臺,而30寸以下的小屏幕電視機卻難覓芳蹤。并且,不管叫等離子電視、背投電視還是液晶電視,他們的共同點是越來越輕薄、越來越便宜,功能越來越豐富,外觀越來越靚麗。新購機者,自然心儀。并且,即使價值不菲的投影機、動輒上萬的音響,也有很多支持者。買了這些東西回去不是為了放著的,自然希望能有用武之地,而高清無疑是這些大家伙最好的伙伴。
政策上也是一路綠燈,今年以來,除了廣電總局領導在各個場合對高清三令五申、極力推動,廣電總局更在8月6日下發《關于促進高清電視發展的通知》,直接用政策推動高清進程。除了每年制作的高清影視劇迅速增多,高標清同播更是解決了內容難題,并且通知強調“不收取接入費用,不得向用戶額外收費”,免費降低了使用門檻。
從用戶接受度到終端支持、到內容支持、到政策支持,高清都可以說是生正逢時,顯然其發展之路不是卡在天時上。
地利
國人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在世界金融危機一片寒風瑟瑟中,中國一個“拉動內需”的政策就讓我們保持了相當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汽車、服裝、化妝品、電器、旅游,我們在所有的消費品甚至奢侈品領域的消費熱情都讓老外驚嘆,在國外購房一擲千金的全額付款更是讓流行分期甚至開始流行租房的老外們瞠目結舌。
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廠商將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市場,就連國外那些大片也紛紛看準中國市場,開始加入大量中國元素來迎合國人口味。以這樣的消費力,一直有些貴族化的高清,中國也許是其最佳的戰場。就算中國的幾億電視機終端里只有十分之一被開發為高清的用戶,其效益已經是天量數字。
說完了整個中國再具體而微到各地的運營商,互聯網本來只是豐富多彩,現在卻日益清晰流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遠離電視。為自己的生計著想,掌握著絕大多數電視機終端的各地廣電網絡公司不能不著急,畢竟,年輕人代表未來。更何況,除了面對互聯網帶來的用戶流失,還有電信運營商的IPTV虎視眈眈盯著這些電視機,并試圖將那些喜歡網絡生活的年輕人拉到他們的電視機前。而清晰穩定本來一直是廣電運營商的最大優勢,因此,在互聯網視頻、IPTV都開始做高清的時候,數字電視自然也不甘落后。看高標清同播的地方不斷增加,也可見各地網絡公司在這方面的積極。
地利也不能成為卡住高清發展的根本原因。
人和
說到人和,最是復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和與不和,最終往往牽扯到一個利字。
高清推行不利,有人歸結為內容不夠豐富,有人指出是機頂盒太貴,也有人說是收費過高,但追根溯源,這些原因都可以歸到“貴”上去。
就內容而言,高清節目制作成本高昂,從攝像機到編輯、傳輸設備,還要有專門的高清演播室,投入非常巨大,拍攝一部高清電影其成本也要翻番。就連傳輸,也有種說法是有線網絡傳輸高清節目的成本基本上是傳輸標清節目的3倍。這樣高昂的投入,自然要求高效的產出,收費自然就要貴。收費貴了,觀眾不買賬,投入不能獲得良好回報,于是沒人愿意去做這樣的投入,于是內容便不夠豐富,成了一個怪圈。
另外,高清的貴對觀眾來講可不單單是內容收費,還包括高清電視機以及高清機頂盒的投入。雖說電視機越來越便宜,但要享受高清的震撼效果,屏幕當然越大越好,而越大也就越貴。就算更新換代買個電視機可以接受,但高清機頂盒竟然也要1000多甚至兩三千,很多用戶便比較難接受。我們調查的這些人每個月寬帶費、手機費一兩百不眨眼,肯付給高清電視的卻只有30左右。對于電視機,肯花高價的不少,但是對高清機頂盒,能承受的范圍卻最多只有1000,更多人一分錢都不愿花。
對運營商來講,高清機頂盒成本高于標清機頂盒,送標清機頂盒的缺口尚未堵上的網絡運營商不可能再免費贈送高清機頂盒。按歌華有線副總羅小布的說法,“廣電運營商既不能收落地費,也不能向用戶加收收視費,那就只有賣高清機頂盒來賺差價了。”沈陽的高清機頂盒1550一臺,價格在高清機頂盒里屬于比較低的,一個月只賣出了100臺左右。這樣一來,用戶和,運營商不和,運營商和,用戶不和。
不是用戶不需要,也不是運營商不想做,而是利字當頭,誰也不能讓。廣東廣播電影電視局原副局長兼總工程師馮錫增便直言“如果高清電視接收機降到標清電視接收機價格的2倍以下,我看許多人在更換電視機的時候就一定會買高清電視接收機。這時,電視臺不僅會主動更換發射機,還會多拍高清的節目,廣告商也會把廣告往這里投……”而實際上,關于人和更熱鬧的也在終端領域,高清大幕剛剛拉開,關于高清數字接口的紛爭便已經甚囂塵上,更何況那些一向善玩概念的家電廠商,更是早在兩三年前便進入“雙倍高清”“超高清”時代了。
筆者在蘇寧電器調查走訪時發現,明確標注支持1080P的產品不多。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的硬件產品在今年下半年才剛剛進入1080P時代,以前都是1080i的,而其實1920×1080i的顯示效果甚至不如1080×720P的,因為前者是隔行掃描,后者是逐行掃描,不知兩三年前的雙倍高清、超高清是相對什么而言的。如今,已經有產品開始標榜逐點掃描的概念。其實,就連那些家電促銷員對這些術語也說不清,更不用說普通消費者了,并且很多人并不知道還需要另外加裝高清機頂盒才能收看高清節目。此外,根據筆者的接觸情況,高清尚未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關注的重點。
關于高清消費,本刊美編王玨的觀點很具有代表性,他的一些想法我想無論對做IPTV的電信運營商還是對正積極推進高清的廣電運營商都有些借鑒意義。
我們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接到筆者的三個問題之后,他說“我不看電視……應該沒看;不準備花錢;3年內”。
對于高清電視,他認為“有最好,沒有也無所謂”“我們都看電腦……父母么,不講究”,他認為“追求高清效果的主要是年輕人,而電視機主要受眾老年人居多,他們更多的是看連續劇,能看清就好,一般不挑剔的”。
關于高清收費,他說“高清我覺得肯定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和電視機本身的質量有關系,其次是電視臺的信號能不能達到高清標準,如果說把這個服務變成收費項目的話,大部分人肯定還是被傳統電視所吸引,畢竟錢對普通人來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做高清節目成本高啊,所以多收點錢也算合理吧”對于筆者這個問題,王玨認為“你們可以從廣告費中收,再說隨著科技發展,高清只是一種進步的標志,就像10年前的手機價錢和現在的不能比一樣,商品要跟得上科技進步趨勢,但是這不應該由我們消費者去買單,這種趨勢是必然的。”“這種成本費用應該讓電視臺和電視機的廠商去分配消化掉,這應該屬于研發成本,不應該從消費者當中去均攤。”
“你結婚不買個大電視?買了放著落灰啊?”王玨承認會買電視但覺得使用率不高,“工作的人哪那么多時間看,最多看下新聞,真的用的時候也大多是看片子,我看高清D9的盜版碟只要7塊一張”。
“那你還不是要買碟機,干脆買個機頂盒唄。”
“碟機一次性消費啊,機頂盒買了等于是捆綁消費,真的要看的內容不多。”
“如果有最新大片呢,比如10塊錢一部?”
“那畢竟不太可能,影片的上市運作肯定是先是各大院線,你覺得我7塊錢能在1個月內買到盜版碟,會為了這一部片子付1個月的費用嗎?”“記住,中國的消費層還沒到那么高的消費能力,實惠才是最主要的。畢竟國外溫飽大多無憂追求些精致享受,中國大多還掙扎在溫飽和生計上面,多少人為了一桶油價錢便宜跑去超市排隊。這種可有可無的東西大多取決于實惠,你的受眾是普通大眾啊。”
對于高清影碟機,王玨說“按照市場價都可以接受”,但是對高清機頂盒,他卻不愿意花一分錢,筆者覺得自己更像一個失敗的高清推銷員。
也許,對這些每天奔波忙碌的精英們,筆者最該問的一句話是“你有多久沒看電視了?”比如王玨,他有一年沒看過電視了。問他以后是否也不準備看了,他認為退休以后會看,“有空了應該也會看”,而他已經一年都沒有空了。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已經沒空去看電視,更沒空管電視是高清還是互動?
那么,我是不是該去調查電視的主要用戶群體——中老年人以及家庭主婦?朋友的媽媽一聽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她覺得現在這臺25的電視就很好,什么高清電視機、機頂盒,要大幾千塊錢甚至上萬塊錢,一個月還要再交30、50甚至更多,趕緊歇了吧。那位朋友倒是新近買了個大電視,不過他也不愿意買高清機頂盒,甚至覺得影碟機也沒必要買,因為“網上有很多高清的片子下載嘛,連根兒線就行了”。
天時地利人和中往往最關鍵的也是人和,在人們尚未對數字轉換帶來的基本維護費提高完全接受的情況下,再推需要更多消費的高清,顯然為時尚早。當前的高清還是宜做高端而非普及推廣,否則,從免費推起,將來是否又將面臨現在提價所遭遇的難題?
高清未來,何時到我家?
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劃,發展高清電視,主要采取現有頻道高、標清同播過渡的方式,積極穩妥推進。高、標清同播,是指同一頻道內容,同時采取高清和標清方式播出。同播的高清頻道第一年度的節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度要高于70%,力爭第三年度達到全高清播出。第一、二年度高清頻道黃金時段(18:30-23:00)應該全部播出高清節目,高清時段播出的廣告、氣象等節目,也應做到高清播出。也就是說,到2011年,我們將看到不少于十幾個的全高清頻道。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何宗就在BIRTV2009的發言中透露,央視的高清發展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11年到2012年,實現3、5、6、8、10、11六個頻道的高標清同播,第二階段為2013年到2014年,實現2、7、12、少兒、音樂五個頻道的高標清同播,第三階段從2015年開始,逐步實現4、9及其他幾個外語頻道的高標清同播。而中央電視臺總編室高清頻道編輯部主任劉連喜樂觀估計,中國高清產業在未來的3-5年之間會得到普及。
歌華有線今年準備在北京推廣30萬臺高清機頂盒,其副總羅小布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高清電視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他持樂觀的態度。他提出三個讓他保持樂觀的理由:(1)廣電總局在2010年完成網絡整合,這個是一個基礎的樂觀。(2)廣電總局有一個3年逐步普及高清的計劃。(3)2015年關掉模擬,形成數字化。還有一個最大的樂觀,就是隨著文化體制的改革,必然會解決在原來發展過程當中制約的問題,比如說統一投資主體的問題,所有權、經營權的問題等等。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高清發展一馬平川。
對于高清何時普及,我們調查的結果也十分樂觀,絕大部分人選了3年。只是不知道既然大家都不愿為高清買單,為什么又相信其能在三年內普及。只能推想是大家相信技術的進步會加速市場的發展。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流媒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