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屏幕拼接墻在商業用途的廣泛運用,拼接技術的市場日趨寬廣,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創造了一個不單不下滑,反而越發高速增長的經濟神話。在這潛力無限的行業里,良好的市場環境也促進了國內大屏拼接市場三種不同技術體系的競爭,其市場口水仗也有越打越烈的趨勢。
目前,拼接墻領域主要有三大技術,分別是DLP(基于德州儀器的數字光處理)技術、LCD(液晶)技術和PDP(等離子)技術。如今的拼接墻領域與其說是三強鼎立,倒不如說是DLP、LCD兩強相爭。據奧維數據顯示,2009年拼接墻市場中,DLP產品銷售額將占整個市場的65%,LCD產品占有率為20%,PDP將占10%,其他占5%。雖然LCD因為其固有的優勢受到了很多廠商的青睞,其市場份額有所加大,有人認為LCD將會在很短時間內取代DLP成為市場的主流。
從總體上看來, LCD顯示屏具有厚度薄、重量輕、低能耗、長壽命、無輻射等優點及各項關鍵性能指標表現優秀,而且伴隨著其最大軟肋拼接接縫的縮小,其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漸增強,然而,隨著LCD在拼接市場上的風生水起,我們也看到,LCD拼接內部的激烈競爭。
09年,液晶拼接單元產品主要包括40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幾個產品,其單體單元的報價從6000元到80000元不等。即便是最新的7毫米雙邊接縫46英寸產品的報價也擁有從兩萬元到八萬元的寬廣范圍。不同品牌同類產品最終成交價格差距達到兩到三倍。
形成不同品牌產品同類價格差的原因主要有有面板來源不同:SLCD、DID、HDID等;面向市場不同:大型指揮中心、普通居民樓監控、數字告示;品牌溢價不同:三星和保千里的差距;以及產品品質自身的差異。這些方面的不同導致了液晶拼接單元產品在價格上不可避免的混亂景象。
另一方面,窄邊框液晶面板資源在市場上的豐富性也進一步加劇了液晶拼接市場的價格競爭。三星的DID屏雖然是這一市場的代表產品,但并不是唯一產品。同時,三星屏幕的銷售是獨立于終端產品的,是面向所有需求上敞開的,三星屏幕部分的操作企業SDI對屏幕客戶的基本要求只是“采購數量”。這就形成了市場上同時三星DID的不同品牌拼接產品的競爭,與非三星DID的不同液晶屏來源、不同品牌的競爭。復雜的競爭格局進一步加劇了液晶拼接市場的價格混亂。
不僅如此,入門門檻低等特點,不僅讓眾多廠家都可以在此獲得一定得生存空間,同時也讓山寨產品有了一席之地。大量的山寨產品的涌入,為LCD拼接市場帶來更大的混亂。
縱觀全局,LCD拼接市場激烈的競爭,讓眾多廠商都為之竭力去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對廠商來說,無疑這是殘酷的,但是對于LCD拼接的整體發展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小的態勢,因為隨著廠商的競爭日益激烈,技術與產品的各個方面都會加速提升,也為LCD拼接在大屏幕拼接產業能有更好的前景埋下了重要伏筆,也為LCD在大屏幕產業內戰勝DLP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