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回顧近年我國彩電企業的發展史,價格一直在其中充當著非常微妙而關鍵的作用。在價格戰的拉動下,我國彩電行業的發展才更為快速、市場化程度和普及化速度大大加速,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國彩電制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價格戰的積極催化下,也導致了我國彩電企業的行業性崩盤和重組。近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對彩電行業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了,再加上如今低碳經濟以及互聯網、3D、LED都給彩電行業帶來巨大壓力。
價格競爭帶來的壓力
進入二季度以來,外資彩電品牌在終端采取空前的降價舉措,國產品牌被迫跟進,產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此外,彩電行業還面臨液晶面板價格高企、受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銷售大幅下降等多重不利影響。種種跡象顯示,國產彩電品牌企業二季度業績堪憂。
在目前的家電賣場,一改以往國產彩電品牌主動掀起價格戰的慣例,外資彩電企業扛起了自“五一”以來價格戰的大旗。在一家連鎖賣場,三星一款32英寸的液晶電視零售價僅為3100元,而春節期間還維持在接近4000元的價位,飛利浦同樣尺寸產品售價為3200元,創維、康佳32英寸的普通液晶電視則售價在2800元左右。
一位銷售員稱,外資降價從“五一”前就開始,目前與國產品牌僅有不到400元的差距,這對部分消費者還是有吸引力的。
第三方咨詢公司奧維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20周(5月10日至16日),國內液晶電視總體零售規模為6.2萬臺,銷售金額為2.7億元,銷量同比上升35.8%,但環比大幅下降65%。
“由于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基數較低,目前同比35.8%的增幅在預期之中,但是環比高達65%的降幅,還是讓人深思。朝樂觀的方向理解,可能是五一期間市場購買力提前釋放,但如果考慮的悲觀一點,則意味著地產銷售低迷對彩電的影響開始顯現。”
互聯網、3D、LED讓彩電業進入“迷茫”期
面對互聯網、3D、LED等不同的市場熱點和未來趨勢,到底哪一個才是行業未來的主導趨勢?到底哪一個才更適合中國企業的競爭與發展?據有關調查,自4月份以來,國內彩電企業群體性陷入發展彷徨期。
在當前一些企業看似清晰而明確的市場競爭布局的背后,難以掩蓋的仍是間歇性迷茫。今年初以來,TCL、康佳就明確了力推互聯網電視、兼顧LED顯示技術的市場戰略,海信、創維則全面主攻LED市場、兼顧互聯網電視,而長虹則腳踏“多只船”,從液晶、等離子到3D、LED、互聯網一個都不少。最終,上述企業對于日韓企業競相較量的3D電視熱潮既保持著高度關注,又采取了相對謹慎的態度。
市場對于上述熱點產品和趨勢方向是否接受,消費者對于互聯網、LED又持何種態度以及互聯網、LED如何能保證快速變化的市場消費需求,這些均成為各家企業階段性調整市場和產品營銷重點的關鍵。
今年以來,隨著索尼、松下、三星再度發力3D電視,中外彩電企業則在國內市場上遭遇新的拐點:顯示技術與功能技術的經緯兩條發展線交融后,到底哪些才是市場最需求、卻又最適合企業的路線圖。答案尚不清晰,但今年以來,國內企業的一系列產品和市場布局正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不過,3D電視的市場意外高調、LED液晶市場銷售的價格瓶頸被快速打破,并未動搖TCL、康佳等企業對互聯網電視發展方向和市場重點的信心。今年初,TCL發布了基于3D顯示、數字電視、全數字解碼等技術的“家庭互聯網戰略”,將競爭重點從單一的互聯網電視向家庭智能娛樂中心轉移,同時還實現了營銷重點下移全面打響終端市場的客戶爭奪戰。而康佳的表現則令業界眼前一亮,發布了搭載開放式應用平臺的網銳二代新品,通過SDK軟件開發模式,搭建類似于蘋果APPstore的網銳功能平臺,最終實現全民參與內容建造和建設的平臺模式。
當前,最令國內企業糾結的是,在當前的平板化市場競爭中,互聯網、LED、3D到底誰能支撐企業在規模和利潤上的同比例提升。未來哪一類產品又將承擔起對普通液晶市場的快速替代作用?據悉,今年以來,國內企業在多個產品熱點上的立體布局,也正在通過市場找答案。
從黑白到彩色、從二維到立體、從顯像管到平板、從LCD到LED,從多媒體到互聯網,在整個中國家電產業,沒有哪些行業出現過比彩電領域的產品技術和功能升級換代還要頻繁、競爭相當慘烈稍有松懈便會被競爭對手趕超的情況。
據了解,與LCD替代CRT相比,LED對LCD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技術升級,而不是最終的主流趨勢。所以,現階段很多企業在LED上的大規模投入都存在很大的風險。但現階段OLED顯示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并未成熟。
3D電視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日韓兩大陣營松下、索尼、三星等跨國企業的熱捧,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全球消費電子企業,也陷入了階段性的發展彷徨期,希望借助3D電視這一概念型產品撬動市場上的增長。
而國內企業力推的互聯網電視,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短期內外資企業無法快速切入。但五大國內彩電巨頭分別從不同的需求和方向開發了眾多的互聯網應用功能,最為重要的是這完全區別于顯示技術的升級路線圖,而是通過應用功能為主線,既可以在這一條道路上不斷探索出更多功能和模式,還可以實現對顯示技術的融合式發展。一旦隨著應用功能的豐富,網絡環境的成熟,互聯網電視作為家庭智能控制中心和娛樂工作中心的地位將會得到夯實。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電視成為國內市場未來發展的主導產品。
低碳經濟的巨大挑戰
作為消費電子生產大國,消費電子,尤其是彩電產業,如何迎接“低碳經濟”的巨大挑戰?中國彩電產業何去何從,這已經是各彩電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難題。
目前,世界各國對于電視機的節能減排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眾多國家紛紛推出相關政策,這無疑也對中國彩電出口形成了一道“綠色壁壘”。彩電出口作為我國彩電業的重要支撐點,隨著“綠色門檻”的形成,將會降低相應競爭力,對我國彩電出口構成威脅。
為了實施節能減排,今年上半年,法國生態部報告建議,政府可下令銷售商注明每臺電視機的耗電量,方便人們識別。同時,對選擇低能耗電視機的消費者進行補貼,對購買高能耗電視機的消費者加收費用,以經濟手段鼓勵人們選擇更節能的電視機。
為了減輕電視機這一高耗能電器帶來的電費負擔,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批準了新的電視機耗電限制,在新規控制下,到2011年,在加州的電視機的耗電量必須減少33%;到2013年,電視機的耗電量必須減少50%。
節能差距懸殊我國標準須加速出臺相關數據顯示,到2009年年底,中國彩電保有量將超過5億臺(包括家用和商用)。巨大的彩電保有量消耗了巨大的電能,按照上述保有量測算(假定平均每天每臺電視使用3.2小時),我國的彩電使用一年消耗電力700多億千瓦時。從長江電力的公告中可以看到,葛洲壩電站2008年完成發電量約170億千瓦時。也就是說,我國彩電使用一年所消耗的電力,相當于4個葛洲壩發電站所發的電。
電視節能技術創新是唯一出路,不管是全球經濟進入“低碳經濟”時代,海外彩電市場形成“綠色壁壘”,還是中國彩電能效標準的實施,中國彩電必須要抓緊實施電視節能技術的創新,進而推動彩電行業的升級,提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