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今日,我們依然身處大時代,烈火烹油,鐵馬冰河,轟轟烈烈,瞬息萬變……從雜志到報業,從廣電到通信,在信息革命的洪流當中,分分秒秒的海量信息收集和發布,上至國家大事,下至草民百姓的輿論結晶,一聲一畫結構,遣詞造句工夫,無處不是硝煙彌漫。
所不同的是,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多樣態的傳播渠道,碎片化的消費群體,為這個時代編織出了新面貌,帶來了不間斷的革新,并讓介乎其中不可或缺的“介質”??媒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大國盛典與廣告機遇
中國廣告業的進程和發展是與時代背景環環相扣的,中國當前的國家意識和國家經濟,是推動廣告業發展的支撐,由此形成了中國廣告業的組織文化、發展流程。
依托于龐大消費市場的中國經濟仍然會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高速穩定的發展,這是中國廣告市場進一步拓展的基礎。并且,奧運、世博等一系列的大國盛典吸引著全球的關注,無論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還是國際企業涌入中國,廣告都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大國意識”在國民心中萌發,中國在參與構建和諧世界的過程中更加從容而自信。這一趨勢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廣告業。一方面,大國經濟與大國意識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都具有更強的輻射性與擴張性,另一方面,國家的強盛、開放的環境及巨大的消費市場對全球的注意力、資本、文化等又產生了很強的凝合力。
中國漸顯大國氣象,“大”的經濟實體,“大”的文化,特別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國慶六十周年的盛世華章,2010年,上海世博會又一次把中國推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192個國家與50個組織共同參與的上海世博會,媒體資源和消費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廣告業來說,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良機。當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地鐵移動電視等新媒體在大事件傳播中的巨大價值;如行業研究數據顯示,在本次世博期間,上海地鐵電視已經成為受眾了解世博信息的“每日必達”的“第一快媒體”。
戶外新媒體大步走來
走過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新媒體已然成為影響和建構中國廣告行業格局發展進程的重要變量。基于互聯網、無線網絡、數字廣播電視等平臺基礎上眾多產業的變革、轉型和融合,戶外新媒體的理念和價值正在得到認可。目前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決定要素??城市與城際交通系統方面,已經形成了由成熟無線網絡技術支持的戶外新媒體系統,同時新媒體廣泛應用于商業樓宇、商場超市、醫院藥店、學校校園等更加細化場所。
拜技術之賜,這些新媒體形式從概念到產業鏈構建時間可謂之短;得資本之助,投資基金開始對它們青睞有加,數十億美金的投資陸續注入;受市場之惠,這些數字新媒體自運營開始就顯示出一定的潛力,廣告盈利模式清晰可見。以華視傳媒為代表的新興廣告力量的崛起證明了這種市場的價值。
原本蝸居在家的電視機,開始出現在人們生活、工作、消費的各個場所:公交移動電視、地鐵電視、高鐵電視……“疾馳的電視”,改變了電視的發展軌跡和人們與電視的接觸方式。這些以“視頻”為代表戶外新媒體深刻“嵌入”受眾的生活形態鏈條之中;其中,基于無線發射技術的公交地鐵移動電視更是大眾每日密切接觸的快捷型媒體,成為戶外廣告市場每年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
每逢國際性大事件,都是戶外媒體蓬勃成長的機會,在中國正好相反,戶外媒體必面臨嚴格的管理,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告別了奧運前的大規模盤整,政府對戶外媒體資源的清理整頓也從未停止,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國際性大事件的到來進一步加大了當地政府的資源整頓力度。
與路牌、燈箱等傳統戶外媒體受政策制約不同的是,以視頻代表戶外新媒體卻并未受到影響,特別是有新聞事件轉播報道的公交移動電視和地鐵電視等戶外新媒體,借“大事件”之勢,大步邁進“大時代”。據全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LED顯示屏分會統計,2009年LED顯示屏全行業的銷售額約為110億元。而這其中,媒體運營的用戶占到約為80%比例。
地鐵電視的前景走勢
戶外新媒體發展至今,已經由原有的資本推動資源與收入的高速擴張階段,向資源的整合與協同,以及媒體價值的進一步挖掘帶動收入的結構優化階段。此時此刻,需要以嚴謹的視角和審慎的心情來探求戶外新媒體的媒體特性和未來趨勢。
筆者一直強調戶外新媒體的本質特性在于其時空交錯性,這也是思考媒體發展的出發點。
尊重空間媒體的公共性,與環境相協調
戶外新媒體附著在特定的城市空間中,地理位置帶來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此時需要考慮媒體的空間維度所代表的公共屬性??戶外新媒體需要與環境相協調,與其生存的載體城市相融合。
地鐵電視以其“綠色環保”的出行工具形象,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與城市功能相比配,在樹立城市形象,提振市場經濟,便利市民生活等方面扮演著人性化的公共服務功能。此外,地鐵電視還可及時傳遞主流聲音以維護社會的和諧與安定,這在另一方面也滿足了政府的需求。地鐵交通將繼續快速發展,同時對于城市經濟的帶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態的轉變作用也越來越顯著。
發掘時間媒體的信息性,重視內容影響力
戶外新媒體的未來發展還應考慮時間性。這里主要是內容,及內容的管理。傳統媒體一個顯而易見的規律是“內容為王”,媒體更多依賴于內容的影響力來贏得受眾的眼球;在戶外新媒體時代,媒體的內容受到了渠道特性的制約,在傳統媒體上完整的內容被拆分、重組和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渠道傳播的需求。
例如在地鐵內、公交車內受眾看到的內容大多是3-5分鐘的短片,與在家看到的電視劇完全不同。受眾越是“途中”,受眾與外界溝通的愿望越是強烈,越需要與外界交流的內容來源。戶外新媒體能否持續放大內容影響力值得關注。
經歷了萬馬奔騰式的發展之后,戶外新媒體已經淡定下來,開始積蓄自身內在價值力量。身處大時代,誰也無法超越目前的陣痛與挑戰。無論抓狂,無論焦慮,都不可掉頭,只能在前行的探索中抖擻精神。如果將“視頻”看作是戶外新媒體發展未來,那未來不再遙遠,但這一未來不再是從電視機到觀眾的物理距離,而是從屏幕到消費者的心理認知距離。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MSN數碼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