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影網資訊】 【中國投影網網訊】正當各界為三網融合可能營造的6880億元產業商機興奮歡呼時,曾經對三網融合寄予厚望并傾注了巨大財力的彩電企業卻黯然神傷——由于在三網融合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環節上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國內眾多彩電企業再次集體被邊緣,產業鏈末端的角色依然難改變。
三網融合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據三網融合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鄔賀銓估算,未來3年,三網融合可拉動投資和消費6880億元。其中,廣電有線網絡雙向改造、機頂盒產業升級和音視頻節目內容信息系統的建設投資就將達到2490億元。
三網融合的推進無疑將拉動整條產業鏈的升級。但在眾多專家看來,三網融合的關鍵無疑是內容。沒有內容,即使有再好的形式也是枉然,畢竟,三網融合后使用才是第一位的,而用戶對內容的攫取是關鍵。沒有好的內容,三網融合不過是一個空架子。
然而正是因為廣電在內容掌控上的強勢,盡管都把三網融合看做是產業的發展良機,但彩電企業還是難以擺脫處于產業鏈末端的地位,只能從事利潤最稀薄的制造業務。
之前,長虹、TCL等企業采取了自建網站的內容提供方式,而海爾、海信則通過與新浪、搜狐等互聯網平臺合作提供內容。這些企業為解決內容問題進行戰略布局而付出的巨大成本,在廣電部門的限制下,如今卻陷入了困境。2009年8月,廣電總局出臺通知,對新興的互聯網電視作出嚴格規范——從事視頻業務的企業必須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傳播的影視劇也要有相關的公映、發行許可證,并且要取得著作權人的相關授權。之后,廣電總局頒發了3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給廣電系企業,同時要求彩電生產企業必須與牌照持有者達成內容合作協議。
作為內部文件,已于6月12日下發給各運營商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也顯示,在每個試點地區,互聯網電視傳輸業務原則上由一家電信企業經營,手機電視分發業務由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或電信廣電合資企業經營;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互聯網接入業務和國內IP電話業務,原則上由一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或電信廣電合資企業經營。
針對彩電企業在三網融合伊始就被邊緣的現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經濟技術研究所陳寶國認為很不合理。他表示,三網融合下的數字內容產業是一個大的產業集群,涉及多個細分行業,因此,針對數字內容產業的政策及監管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在行業規范和政策制定方面,更是要打破藩籬、全面兼顧。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