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觸控的產品甚至是產業關聯概念股,可以說備受矚目、也漲翻了天,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波觸控的風潮里似乎少了一點東西?一向在全球顯示器業里足以呼風喚雨的韓國廠商,似乎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甚么太大的動作,為什么呢?
從市調單位的資料來看,估計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將由2009年的5.45億片,成長至2011年的7.21億片,觸控面板模塊的出貨金額則從2009年的37億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2.86億美元。
拓墣分析,2010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的年增率(YoY)為12.7%,觸控面板模塊出貨金額的年增率達19.3%,整體市場每片的平均售價(ASP)逆勢成長至7.19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5~10寸間的觸控面板市場需求,受iPad與平板機等新興產品之發表刺激,推波助瀾所致。
可以看出來,在大尺寸面板業逐漸進入成熟期的今天,大家都在拼命動腦筋的只有「兩D」,LED與3D,希望透過LED取代原有的背光模塊光源,可以進一步薄化面板厚度、省電節能。另一個3D,則是希望透過阿凡達的3D風潮,使得平板的顯示器在娛樂功能上更上一層樓。當然,兩個D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都是要去進一步確保面板的價格維持不墜,不然生產廠商大家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至于觸控這一塊市場,則是全新的人機接口風潮,從手機到平板計算機,更為直覺式的操控方式,其實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市場,例如小孩與銀發族,這些人都不是原有的PC使用者,鼠標與鍵盤更是許多人學習計算機的一大障礙,直覺的觸控可以讓大家開始「玩」計算機、手機。
不過從整個材料成本架構來看,可以發現,觸控面板占整個LCD模塊的比重實在是相當高,高達29%,已經是目前可見最貴的面板零組件之一,這也意味著,這玩意兒的商機很大,所以可以見到臺灣的廠商,包括勝華、宸鴻、和鑫、接口、瑩茂、洋華等等,甚至連面板雙虎友達、奇美電,都在積極布局觸控的生產,完全不敢輕忽這塊關鍵的布局。
不過仔細一看,卻發現一向在面板業手筆最大的韓國廠商,不管是三星還是LG,相較之下在觸控這一端的聲音卻小了很多,到底為什么?
目前可以見到的原因之一是,觸控現階段仍未成熟,不管是在制程技術、或是零組件架構都是如此。
以架構來說,目前一片具有投射式電容觸控功能的面板,從后面到前面,大約有TFT玻璃、彩色濾光片、觸控玻璃、表面強化玻璃等四大片,其中以觸控玻璃的角色最尷尬,一來是生產良率不高,當強化玻璃廠商將玻璃強化完畢之后,送給觸控Sensor廠商加工后,偏低的良率可能讓十片玻璃剩五片(這也是為什么觸控會缺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其實觸控玻璃可以做在其它地方,看是要跟TFT或是濾光片整合都可以,甚至也有人在搞將觸控做在強化玻璃上的方式,總而言之就是,以后既有的觸控架構可能還會有很大的轉變,因此想要大規模投產的廠商,就會暫時先按兵不動,要等到發展方向已經差不多了,才會開始發起絕地大反攻。
不過對于臺灣這些規模相對小的廠商來說,觸控是新商機,且現在等于是產業的短暫空窗期,市場有需要、且可怕的對手還沒加進來玩,因此有空檔可以玩,當然要趕緊布局,拖得越晚商機與競爭力就越小。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