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開幕式令人最為驚嘆的,莫過于那扇“世界之門”! 5、4、3、2、1……8月12日夜晚,深圳灣體育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一把中國最古老的“計算器”——算盤在進行最后時刻的倒數。當“0”定格成壯觀的云紋門框,象征“深圳敢闖敢干精神”的雕塑“闖”的“小巨人”形象躍然而出,放手奮力一推,“世界之門”徐徐打開,“運動員”通過緩緩打開的“世界之門”,走上“青春大道”,從迷人的城市夜色,走進呼聲震天的深圳灣體育中心。 這扇“世界之門”,不是一個普通的“門”。“巨大屏幕內站人表演”、“透過屏幕遙看深圳灣美景”……號稱世界最大、最薄、最通透的LED屏幕——“世界之門”,讓現場觀眾不斷發出驚嘆的尖叫聲! “太令人震撼了!”“太神奇了!”現場觀眾的贊嘆聲不絕。在昨晚8時的大運開幕式,神奇的“世界之門”不僅令開幕式充滿了奇妙動感,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體驗,而且也讓全球觀眾領略到深圳無愧是高科技之城的魅力。 在開幕式前夕,本報記者率先采訪“世界之門”的設計制造商金立翔。“‘世界之門’是在深圳制造、在深圳研發、在深圳創新的高科技產品。”該公司董事長蘭俠向記者道出了“世界之門”從科技攻關到最后精彩呈現的幕后故事。 大 世界最大的彩幕 被稱為本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的“創意之筆”的“世界之門”,早已吊足觀眾的“胃口”。 事實上,由于深圳灣體育中心場內造型非常別致,三面被看臺環抱,東面開放眺望大海,又被市民親切地稱之為“海之門”。據介紹,當開幕式團隊一到“春繭”的“海之門”,就被這個獨特的造型刺激得興奮起來,靈感迸發。最終的創意是,將“海之門”變身為“世界之門”,觀眾坐在場內,能通過“世界之門”欣賞深圳灣和城市夜景,遠眺香港。昨晚,這個堪稱世界大型運動會開幕式場館最獨特、體量最大、超寬超大的造型設計——“世界之門”正式呈現,通過全彩激光投影、線幕影像等新技術,為人們獻上一個奇妙體驗的視覺盛宴。 “大運會的‘世界之門’,是一個高26米、長110米的大型LED屏,屬于目前世界最大、密度最高的彩幕。”深圳大運會開幕式前夕,記者來到位于深圳石巖金立翔工業園的深圳金立翔科技有限公司實地探訪。此次大運會開幕式給人們帶來震撼體驗的“世界之門”,正是誕生于此。金立翔公司董事長蘭俠向記者解密這扇“門”背后的高科技。 蘭俠介紹,區別于北京奧運會“中國畫卷”所采用的彩磚LED屏,深圳大運會上這扇可以開閉的“世界之門”,采用的是目前LED技術中的彩幕技術制作。據他介紹,彩幕技術是LED產品系列之一,彩幕的特點在于通透性最大化與輕薄的結構設計,抗風防雨,易于大面積使用,其具備快捷、簡潔、靈活的安裝方式。 “世界之門和兩旁的兩塊大型LED屏,總面積大約在6000平方米,使用了超過12000塊彩幕屏拼制而成。”蘭俠透露,由于“世界之門”是目前世界最大、密度最高的彩幕,公司曾經想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不過后來因為時間來不及而作罷。 高 科技含量超過北京奧運 這扇“世界之門”,也是一扇“科技之門”。作為一座高科技城市,深圳大運會開幕式的科技含量也將直接體現這座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城市特色。 “‘世界之門’不是一塊簡單的led顯示屏,而是當今世界LED產業最先進的技術集成。”蘭俠回憶說,按照導演組的開幕式方案,除了播放各種影像,為了體現互動性參與性,還必須有人在屏幕上進行造型和舞蹈表演。這一創意對屏幕的要求是,“必須做到最輕、最薄、最透”。 “人站立在屏幕上表演,這在以往大型運動會表演中從來沒有過。”翻看金立翔的產品目錄,不難看到一系列國際頂尖作品:北京奧運會夢幻般的LED畫卷、上海世博會最具創意LED屏等諸多響亮的作品。但深圳大運會顛覆性的表演創意,還是讓蘭俠和他們的團隊為此夜不能寐。 昨晚,當觀眾在感受“世界之門”無窮變幻所帶來的“不一樣”視覺盛宴時,殊不知,為了完美實現這套創意表演方案,早在去年年底開始,金立翔就在位于華僑城創意文化產業園內的研發中心,開始了技術攻關。為取得最佳的顯示效果,金立翔經過數十次的反復設計、反復試驗,從結構設計和產品設計上攻克了抗臺風、防漏電、防雨、減重、加固、易于表演攀爬、提高每像素單位亮度、確保演員彩排至開幕式正式演出全過程的高穩定高安全等各項技術難題。 蘭俠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世界之門”的高科技含量。他介紹,應用在日常舞臺中的彩幕LED屏,點間距(MOtn型號)數值在20左右。但此次深圳大運會,經過科技攻關,彩幕技術的點間距水平已達到10。點間距數值越低,意味著屏幕上的發光點更多,因此成像顯示就更加清晰。據介紹,“世界之門”的分辨率達到了每平方米1.2萬左右,也就是說,每平方米有1.2萬個像素點,這樣的分辨率不僅國內沒有,世界上也罕見。 此外,保障高分別率,服務器是關鍵。為此,主創團隊專門使用了一個長約一米、寬約半米的具有超大處理能力的服務器,僅這個服務器就可以處理6000平方米的“世界之門”屏幕,這樣的服務器在國內并不多見。“深圳大運會LED顯示技術,相比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所采用的技術,進行了又一次升級。”蘭俠說道。 薄 通透率達50% 時而成為表演的舞臺,時而又可以透過屏幕,眺望遠處深圳灣的碧波以及璀璨燈火,將深圳的濱海城市風情盡收眼底。昨晚,這扇“世界之門”的變幻莫測,讓現場觀眾驚嘆連連。 “LED屏幕見得多了,但開幕式上,肉眼居然能穿過‘世界之門’屏幕,看到春繭外的濱海夜色,還從來沒有見過。”開幕式現場,記者身旁的劉小姐面對“世界之門”所展示的奇妙景象,連呼“想不到”。事實上,正是由于“世界之門”所呈現的穿透性,整場開幕式通過“世界之門”把運動場內外空間極富寓意地聯系起來:深圳灣的濱海長廊,海那邊的香港元朗點點燈光,與春繭內的現場表演相互交融。這種360度內外全方位表演空間所呈現出的視覺沖擊,是深圳大運會開幕式區別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另一種“不一樣的精彩”。 “要實現春繭現場表演與背后城市景觀相互交融,屏幕必須薄且通透,才能將春繭外的海景一覽無余。”蘭俠解答了記者提出的為何“世界之門”沒有進行視頻播放,又能瞬間變成“觀景窗”的奧秘所在。他告訴記者,實現這一效果的關鍵在于彩幕的“輕、薄、透”。蘭俠現場向記者展示了一塊彩幕屏,透過屏幕上整齊排列的發光點間縫隙,能隱約看到屏幕后面的物品。“正是因為屏幕通透、薄,因此屏幕背后的影像都可以用肉眼看到。在不影響視頻成像的基礎上,目前‘世界之門’的通透率已經達到50%,是行業最高水平。” 奇 “屏幕上竟然還有人在空格內表演,這是如何做到的?”昨晚的開幕式上,當“世界之門”LED幕墻上,300多位表演者立于幕墻格子中表演《開門鼓舞》的場面一顯現,立即在現場觀眾中引起轟動。人們驚嘆,為何“世界之門”會突然出現一扇扇小門,而且人還能站在其中轉動小門自如轉動? 據介紹,此次“世界之門”LED幕墻上,共設計了365個空格,演員可以在里面表演,從而使演出更加豐富。“觀眾看到屏幕上小門轉動的效果,是因為拼接‘世界之門’的高清彩幕是活動的,由每10塊面積在0.5米×1米的彩幕屏組成一扇小門,共形成365個可以轉動的門。”蘭俠介紹說,由于演員需要在LED屏幕上表演,如果屏幕太重,人站在上面無法轉動屏幕,因此就要求屏幕必須在輕、薄、透方面做到極致。 蘭俠做了一個比較:通常,一塊1平方米的普通led顯示屏,重約70公斤,且厚,需要三個壯漢才能搬動一塊屏,根本無法滿足大運會提出的演員在空格內轉動“門”的要求。“但通過最新的材料和技術,深圳大運會上開幕式的彩幕顯示屏,1平方米重量不超過10公斤,是普通LED屏重量的1/7。正是因為每塊屏又輕又薄,才實現人站在屏幕上表演的創意。” “那表演者是如何站在屏幕后表演?”這也是不少觀眾發出的疑問。“事實上,這些彩幕是安裝在兩個巨大的鐵框架上,在每個小門背后,安裝了踏板,表演者就是站在這上面進行表演。”蘭俠介紹說。事實上,據了解,在“世界之門”上表演最難的是演員與畫面的配合。為達到人畫合一,演員們練習了整整一個月。 另據介紹,深圳大運會此次超大面積的LED顯示系統,屬于世界首創。尤其是表演過程中LED屏幕隨時轉動,人在屏幕上處于動態之中,這在硬件鋪設和系統操控上都具有業內前所未有的技術精度以及穩定性要求。為此,金立翔公司自主研發了一套控制系統,并根據表演需要,將彩幕屏的結構、電源系統、電路設計等全部重新設計。“我們設計了熱備份,即兩套電路系統同時運作。即使某一電路出現問題,也不影響整塊屏的顯示,從而確保表演的萬無一失。”蘭俠說道。 8月份的深圳,是一個多雨季節。就在本屆大運會開幕式前,深圳陣雨不斷,也讓不少人為安裝在露天下的“世界之門”而捏了一把汗。“這塊LED幕墻是不怕水的,能在下雨時正常使用。”帶領記者參觀的工程師面對記者提出的疑問,語調輕松。她介紹,研發人員打開水龍頭對著彩幕屏持續噴水3小時進行測試,安全性和穩定性一點也沒有影響。
人在屏上舞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深圳商報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