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其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管,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后,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于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在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于音響電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只場效應功率管。由于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音響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場效應管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各有其特點。預計音響技術今后的發展主流為數字音響技術。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音響燈光網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