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虎豹之子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鴻鵠之蔻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我們把這句古話借用在當今中國LED企業的現狀上也恰如其分。自進入LED行業以來,中國LED企業從最初的稚弱牛犢到逐漸小有成色再到如今的可圈可點,短短的幾年時間見證了中國LED企業可雕可扶的潛力。鴻鵠有大志,心念四海,羽翼未豐之時便會加緊修煉。同樣,與國際巨頭企業相比,中國LED企業顯然羽翼未全,起點較晚,差距明顯,尤其是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等領域需要自我提升的地方不可勝數。然而,這種差距并非天壤之別,志存高遠,后來居上,只要沉心研藝,中國LED企業定能大放光芒。
既然可以望其項背,那么中國LED企業到底與國際大企差在哪里;面對國際大企來襲,緊鑼密鼓布局中國市場,國內LED企業修煉之路如何行進;正視能力短板,發展之機如何有效把握?面對諸多疑問,國內LED企業必須了然于胸,心有所思,方能氣定乾坤。 國際大企當道,國內LED行業任重而道遠 2011年年底,第八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展覽與論壇活動,國內外各大名企的碰撞和沖擊,我們真實而強烈的感受到了國內企業與國際大企之間的差別。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主席介紹到,在全球LED行業的整體營銷額中,Nichia、Cree、OSRAM這些國際巨頭紛紛占領排行榜的前幾名,并且遠遠的超過對手。而中國的LED企業從規模及技術實力上來看與國際知名大企相差甚遠,這是事實,也是國內LED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瓶頸障礙。 第一,從宏觀層面上來講,整體規模較小。 與國際巨頭企業相比,中國LED企業的整體規模相對較小,且力量分散。此前有數據顯示,我國LED企業平均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左右,其中最大的芯片企業年銷售收入也不到10億元,約1億多美元,而美國科銳公司2009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67億美元。差距是很明顯的。隨著技術進步速度加快和大規模應用市場的形成,對LED規模化生產能力和產品性能的要求會更高,對LED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第二,從生產層面上來看,多為后端產品。 自從國內主要是大陸LED投產以來,一直發揚“山寨水準跟風歐美,生產多為后端產品。國內雖然不斷引進高昂的設備、先進的技術但在前沿技術方面與國際大企依然存在相當差距。尤其是在芯片制造及高品質封裝上,國內雖有企業宣布建立研發中心開發芯片但依然表現疲軟。對于有尖端技術要求的高端市場,國內企業大都望而怯步,紛紛轉向封裝、應用等人力密集型領域。過多的企業把競爭都投入到后端產品當中,渠道的缺乏和不成熟以及品牌的缺失造成低端產品充斥,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比較混亂。 第三,從知識產權上來說,核心專利匱乏。 在國際性的LED高端專利產權方面,我國企業所占的比重極其微小,因而在涉及到產品專利時雷區重重,分外尷尬。有業界相關權威專家指出,以全球LED專利布局來看,日本最強,專利數比重占全球28%,而中國大陸占全球比重僅9.3%,尤其是涉及產業上游的外延技術和芯片制造的申請量差距明顯。在LED芯片基片制造方面,中國近90%的企業選擇向日本日亞化學繳納不菲的專利費。雖然近幾年中國大陸地區LED照明技術專利申請率全球第一,但在原創的專利申請中,實用新型專利比例高達68.5%,發明專利申請量比率僅占31.5%,專利申請的結構有待優化。 綜合這些客觀的因素,國內LED企業要想在世界舞臺上占領一方,必須嚴肅而認真的對待自己與對手的差距,取其精華,舶其精粹,任重而道遠。當然,我們也不能僅僅只看到差距而忽視自己的優勢。國內市場并不比任何一個地域的市場狹小,而半導體行業屬于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就目前全球的技術來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已經完全達到了成熟、頂尖的技術水平。因而,國內的LED企業均有機會來參與全球技術研發和創新以及市場競爭。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期,協同創新的新概念出世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在論壇中提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同時也是一個特殊的發展中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學習的民族。國際半導體戰略聯盟主席吳玲女士也指出,目前這個階段,我國在發展LED這條路上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說單位成本流明效率不高以及技術方面的問題,但同時也會有很多機遇。因而,在這樣的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宏觀大背景下,我國LED企業雖是起跑點較靠后,但是契機良好,大可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針對中國LED行業的實際情況,半導體照明聯盟提出了聯合創新的概念,廣東省科技廳也適時提出了協同創新的理念,兩者都強調了創新的新含義。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李興華介紹,2011年廣東省LED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產值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目前國內LED行業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受制于人,二是市場推廣和應用的難度較大。要盡快解決這兩大瓶頸,必須建立協同創新的新機制。 所謂協同創新,就是要圍繞創新的目標,實現各方力量的共同協作,相互補充、配合、協作的創新行為。協同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協同技術攻關和市場應用,是新時期國內LED企業的一項新創舉和新思路。 首先,協同創新有效整合了科技資源。LED是多學科交叉的領域,要共同攻克LED的核心技術,需要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的合作互動,才能夠實現產業目標。其次,協同創新促成了多方的聯動。作為新興綠色技術,LED還面臨著產品價格較高、認知度較低、傳統企業發展遭遇阻力等等問題,廣東省已經開展并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機構,共同實施LED產品推廣示范工程,繼續擴大市場規模;通過開放式的組織架構,吸納優勢資源的系統集成。 而在具體實施方面,廣東省也起了示范作用。2011年8月,廣東省科技廳牽頭組織21家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聯合組建“廣東省半導體業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以該中心為紐帶,產業鏈上下游或技術互補型企業、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等聯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關鍵技術。目前,廣東LED授權專利數量為1270件,名列全國第一。開放合作的協同創新,加快了LED產業自主創新步伐。 LED產業目前存在產品價格較高、認知度較低、原有利益鏈阻力較大等問題。為此,廣東建立了全省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千里十萬大功率LED路燈產業化示范推廣工程以及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專項行動。廣(州)樂(昌)、博(羅)深(圳)等新建高速公路LED照明示范工程建設已啟動,全省安裝LED路燈超過26萬盞,示范路段2500多公里,規模和進度位居全國前列。 目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LED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專家,已共同繪制了廣東省LED產業技術路線圖,使政府和產業界更清晰地把握LED產業的主流產品、產業目標和核心技術研發方向,使產學研結合落到實處,科技創新更有針對性和效率。 廣東省在LED產業創新發展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以及高效率的行動無愧于其全國LED產業第一大省得地位,其在LED產業上積極進取的姿態值得全國各省份、各企業學習。 望國際大企項背,切實打造LED國企風范 在論壇的開幕式演講報告中,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還公布了“十二五LED節能規劃的國家目標:到2015年,LED產業化光效流明要達到150流明/瓦,研發水平達到200流明/瓦,壽命達到5萬小時,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半導體照明創新應用、產品開發、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立世界級聯合實驗室,并且至少貢獻一到兩項國際標準。 對于國內LED企業來講,要立足于自己的品牌、產品建設,必須堅實既定目標,抱團協作,奮起直追。 首先,培育市場。目前來看,國內LED顯示屏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而照明市場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眾所周知,LED未來真正的無限空間正在于照明市場。“十二五是LED發展的關鍵時期,照明市場能否打開也正要看這個時期國內LED的發展狀況了。因而,市場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2011年8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征求意見稿》提出了淘汰白熾燈的路線圖,到2016年,中國將分五個步驟禁止進口和銷售白熾燈。 此外,LED業界還風傳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有望最快于2011年11月底前發起首輪LED照明產品補貼,金額約為80億元,同時會優先啟動針對室內照明和商業照明的產品補貼,然后再逐步擴大補貼的力度和范圍。一系列終端市場利好政策讓照明企業似乎看到了生機。隨著LED成本的不斷下降及技術的不斷進步,價格的下調是必然趨勢,阻礙市場推廣的最大問題勢必會得到進一步舒緩。LED高效能、綠色環保、節能健康的種種優點得以比較充分展現的時候,LED照明市場的培育將會簡單的多。 其次,技術創新。“理論上LED芯片的壽命可達到10萬小時,這并非虛言,一人一生一盞燈,這樣的標語也不是理想的大話。一般而言,LED的各個環節只要盡可能的把芯片的最大效能發揮出來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業界專家如此說道。而保證這種理論水平最大程度實現的方法就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國外大企業研發的時機比較早,實力、人才、環境等各方面都占有優勢,而國內LED企業,即使是上市公司,在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方面都沒有較強的作戰實力。技術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發明專利部分,關鍵專利都掌握在日本、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的少數大公司手中,而我國申請的專利數量不多,且大都屬于外圍技術,效力未定的新型專利無法形成專利網。其次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此前國內大專院校并沒有相應十分對口的專業設置,這導致大部分新光源關聯企業的管理人才、工程師以及生產線人才都非常緊缺。技術決定產品的根本,沒有技術的進步,就不會有行業的進步,更不會有對外競爭的資本。因而,國內LED企業加強技術創新,迫切而重要。 再次,標準建立。標準一日不建立,市場一日不規范。目前我國LED行業標準的相關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一,標準比較匱乏;其二,雖然國家和地方已經出臺了小部分的標準及規定,但是由于各地、各部門、各環節沒有完全統一標準,因而有重復甚至矛盾現象出現。建立LED及其應用產品的技術標準體系,研制相關標準,可為LED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以指導生產和應用、提供測試檢測手段、規范市場運行。我國目前已經充分認識到LED行業標準的重要性,正在加速相關統一標準的制定和建立,并已取得有效成績。2011年7月29日,國標委正式發布了《反射型自鎮流LED燈性能要求》、《反射型自鎮流LED燈性能測試方法》、《LED筒燈性能要求》和《LED筒燈性能測試方法》4個立項標準。其他標準也正在加緊制定當中,此外,標準的統一還應重視國際間的溝通和協作,尤其是出口市場,與國外大企的有效接軌,更有利于國內LED企業的長久發展。 最后,規模生產。規模生產是任何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和結果。尋常百姓家的大規模應用是我國LED行業較之國外市場更有作為的一片廣闊空間。我國LED照明的市場一旦打開,前景必然不可估量,這是國內外眾多企業早已預知的未來。規模化生產不僅可以帶動企業對供應原材料實行規模化采購,降低成本,并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而且可以實行規模化生產,大批量供貨,給市場和終端消費者帶來價格上的惠利,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總之,規模化生產能有效降低上下產業鏈的資金成本,是國內LED企業形成規模效應的最終選擇。 目前,國內LED企業正面臨非常嚴峻的環境,一邊是國外市場的相對萎縮,一邊是國內金融的風險鼓脹;一邊是國際大企風火正旺,搶占先機,一邊是國內企業競爭白熱,危機四伏,中國LED企業的重負日漸凸顯。與此相對應的是,國家發改委起草并出臺了利于半導體照明的規劃發展路線,從經濟和政策雙重渠道上加大扶持力度。路漫漫而修遠,無論之前或現在的路有多難走,我們始終堅信,LED本土企業只要肯踏實、肯努力、肯奮進,大可追上或趕超國際大廠,盡顯中國企業的風采。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