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財政補貼政策給LED照明行業帶來了新機會。經歷了去年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滑、小微企業倒閉的陣痛之后,LED照明行業今年有望迎來轉機。
在3月30日北京舉行的“尋找LED產業的春天”研討會上,一份來自全球最大照明展——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的報告顯示,在國家政策刺激下,國內民族品牌開始成長起來,不過,由于中國LED照明產品大部分芯片仍需依靠進口,政府在培育市場的同時,應該適當增加對民族品牌的扶持,以免“為他人作嫁衣裳”。政府采購帶來千億市場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中國政府今年加大了對節能、環保產品的補貼力度。2012年3月20日,由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組織的“2012年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在北京進行國內公開招標,來自全國各地的110家企業的近300位投標代表參與了招標活動。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7]1027號)要求,本次招標將選擇一批半導體照明(LED)產品生產企業、產品,并確定供貨價格。補貼資金采取間接補貼方式,由財政補貼給中標企業,再由中標企業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減去財政補貼資金后的價格銷售給終端用戶,最終受益人是終端用戶。 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實現下降19.5%的目標。為此,從2012年3月1日起,廣東省所有財政投資建設的照明工程及新規劃發展區域,在公共照明領域一律使用LED。 節能減排的先鋒 一位深圳LED企業的負責人預計,廣東未來3年將路燈更換為LED燈,將會帶來幾千億元的市場。 光亞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總經理胡忠順告訴記者,LED照明產業中長期利好得以政策性明確,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計劃到2016年徹底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熾燈,我國是白熾燈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存量白熾燈150億只左右,年產量和銷量約38.5億只和10.7億只。《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正式公布,對LED照明產業和節能燈產業將形成長期利好,僅取代現有白熾燈所形成市場規模將達到幾千億元。 據測算,中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的白熾燈全部替換為節能燈,年可節電48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節能減排潛力巨大。逐步淘汰白熾燈,不僅有利于加快推動中國照明電器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照明電器行業結構升級優化,而且也將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作為全球照明行業的晴雨表,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的數據也顯示了這種跡象,據主辦方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忠順介紹,今年6月舉行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不僅規模進一步擴大,達22萬平方米,同時世界500強和國內數十家知名上市公司,紛紛搶奪超大展位,為下半年的產業回暖做準備。他認為,國內LED照明補貼政策一旦實施將具有政策引導作用,從而直接刺激消費,培育市場。此外,補貼政策將涉及產品標準,對于規范中國LED市場將具有規范推動作用。照明行業本身集中度不高,節能照明及相關新能源領域會迎來新的發展拐點。 避免“為他人做嫁衣裳” 華寶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LED照明將成為未來主流照明應用,但由于投資過熱、成本尚高、缺乏標準,國內下游需求并未有效激發,LED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和無序競爭的狀況。此次國家啟動LED照明財政補貼推廣項目招標,一方面將通過補貼手段激發下游的LED照明需求,另一方面也將推動LED產品質量和性能的提升。 不過,也有業內資深人士提醒說,目前中國大部分LED照明產品的芯片,主要從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進口。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材料,國內相關技術和產業仍處孵化期。如果在民族產業尚未成熟的時候,就過早、過快開放LED照明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恐怕會造成“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尷尬局面。 一家國內知名LED企業的有關人士指出,目前很多政府采購主要關注終端產品價格,而沒有過問你用的是誰家的芯片。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國外LED芯片商利用中小企業快速占領國內市場。 當然,封閉的環境也不利于LED產業的培育。因此,如何完善補貼政策的操作思路,還需要業界共同探討。預計在6月9-12日第17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同期舉辦的亞洲LED高峰論壇上,中外照明巨頭將就此展開對話與交流。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