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松下放棄等離子的必然
近日,據日本媒體報道,全球等離子顯示巨頭松下正準備在2014年3月份正式停產等離子產品。松下中國公司,在此后的采訪中,雖然表示“這不是松下官方的消息”,但是也并未明確否認該消息的真實性!
松下放棄等離子的必然
松下是全球等離子顯示領域的第一巨頭和行業主導者:在產能上,06年以來松下一直維持全球市場5、6成,甚至更高的占有率;在技術指標上,06年以來松下等離子彩電占據了彩電市場突出技術創新產品的8成左右;在制造工藝上,松下是唯一實現12面取技術的等離子廠商;同時,尼崎第3工廠是全球等離子行業最大和最先進的生產線。
在松下放棄等離子產品消息發出之前,等離子陣營的主要從業企業就已經在放棄和淡化等離子電視產品。比如,先鋒和日立先后放棄了等離子電視產品,三星和LG五年前就已經開始消減等離子產業的投入和產能。2011年,松下尼崎第3工廠投產后僅兩年時間,這座全球最先進的等離子工廠就被迫“時不時”的停產,以消化庫存……
松下尼崎第三、四、五PDP面板線
等離子顯示陣營的衰落,主要源于液晶技術和產品應用的進步。在顯示產業中,等離子和液晶是同時代成長起來的平板型顯示技術,這也注定了二者必然成為競爭對手。在與液晶的競爭中,等離子主要面臨的技術和行業問題包括:不可能徹底改變的燒屏問題、功耗無法達到液晶的高效程度、在像素密度上提升困難、產品超薄化和輕巧化落后于液晶產品、等離子適應的應用類型和領域較少、產品市場的投資支持者和投資規模不如液晶、市場宣傳落后于液晶產品、在同尺寸產品成本上,液晶已經追趕上等離子,甚至降低到了更低的水平……
等離子顯示技術和液晶比較,僅有的優點是產品色彩和灰度表現更好。這一唯的優勢難以抵消等離子產品的眾多劣勢,并最終造成了等離子產品逐漸在平板顯示領域邊緣化,甚至最終死亡的局面。
松下,作為全球等離子之王,放棄等離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過2014年3月這個時間節點來的比此前的評估更早了一些。實際上,在2007年松下開始投資8代線液晶面板(這條面板線在2010年4月正式投產)的時候,松下就已經意識到等離子產品線面臨的問題。在2012年松下已經將技術研發的重點轉向未來的OLED技術。2014年,規劃中的三星和LG的OLED8.5代適量量產線即將投入使用。在2012年二者已經推出了自己的OLED電視產品。這使得等離子面臨前有液晶堵截,后有OLED追兵的不利局面。
在這樣的背景下,又適逢松下面臨著金融危機、日圓升值、福島地震等不利影響,等離子產品線巨額虧損,松下選擇及早關閉,本已經沒有前途可言的等離子產品線,就成了最明智的“選擇之一”。
不過,分析也認為,松下官方正式承認此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畢竟這不是一件好事,同時,即便生產線關停之后,松下還面臨這些等離子線的處置問題和已經制造的庫存等離子產品的銷售問題。基于這樣的立場,可以做出如下設想:對于放棄等離子一說,松下只要不極力反駁,則已經是“事實”。
更多相關:
-
【內容導航】
- 第1頁·松下放棄等離子的必然
- 第2頁·老大投棄權票,等離子專顯市場勢衰
- 第3頁·殘存的專業市場,不會是等離子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