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2年統計我國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6萬所,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醫院2.6萬所,我國現有各類醫務人員600多萬(其中執業醫師為220萬)。全國有制藥企業4000多家,藥品批發企業8000多家,從事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人員有數百萬之多。 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綠化醫療,以節流高效樹立醫療機構新形象 隨著新一輪“醫改”的進行,單純的信息系統建設已遠遠無法滿足需求,而隨著數字媒體的興起,醫療數字環境——作為醫療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一環,展現出全方位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應用潛力,正受到越來越多醫療機構及衛生部的青睞。 數字標牌環境與基礎信息化的重要不同之處,在于面向的主體和預期的目標。如果說此前的信息化建設是面向組織架構,更多著眼于提高營運效率、管理效率,降低內部損耗。那么剛剛興起的醫院數字標牌環境則是面向患者,是在醫院前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努力營造人性化醫療服務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改善患者體驗。醫藥商店的數字標牌環境則是向消費者提供各個品類的藥品的相關資訊及價格,以及醫保藥品的種類,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的認知。 數字標牌還將與醫療教育培訓緊密結合,通過數字標牌信息發布系統充分發揮遠程視頻化培訓教育的應用功能特色。讓農村基層醫療人員實時、定期的參與衛生部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課程。節約培訓成本,降低資源消耗的同時,更及時有效的為農村醫務人員提供技術援助。 洞察需求,打造信息化醫療服務數字環境 從非典到甲流,國家衛生時常面臨緊急疫情與突發醫療事故等挑戰,衛生管理部門需要確保相關信息的實時、準確、安全地播報;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以及個人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公共衛生知識的日常宣貫與傳播將成為繼政府行為后的又一重要社會化大眾健康因素。 在醫院,患者判斷醫院的方式與他們判斷餐館或酒店的方式相同:依據他們在醫院的體驗。這種體驗包括物理的、臨床的以及感情的部分。過去的看病經歷讓許多人覺得良好就醫體驗是一種奢求,對于決意努力改善患者體驗的醫院管理層來說,醫院除了解決問題和留住患者外,還必須提供卓越服務和良好體驗。 調查表明,了解關于治療的更多信息被大多數患者視為最重要的就醫體驗因素,約75%的受訪者會為此而考慮轉院。許多時候,當醫生為患者開藥時,并沒有向患者提供足夠的教育,另外,許多時候,醫院太忙碌了或者沒有人手或知識在下列方面指導患者:如何服藥,同時服用哪些伴用藥品能夠讓他們在用藥時感覺更好一點——即使它們是非處方藥。同時,就像患者需要關心自己的醫生和護士一樣,患者也需要獲得了充分信息的醫生和護士。因此,為患者以及醫生和護士提供周到便利的信息服務就成為醫院數字環境最根本的價值主張。醫院數字環境正是通過這種更系統和更廣闊的視野,透徹分析患者需求,確保提供更出色的患者體驗。 在農村,整體醫療資源緊缺,農村的醫療教育資源更是嚴重匱乏。如何結合社會發展和實際,為中國醫務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平臺,如教育培訓、醫療信息和信息技術以及其他醫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衍生服務;在全國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的省市開展網絡與視頻相結合的、統一的遠程醫療教育培訓和醫療知識社會化普及,是國家衛生部曾經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更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