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在中國城市化建設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安防因為是保一方平安,在平安建設中立了大功,所以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這也給安防行業帶來巨大市場商機,無數安防企業受益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這里不僅是人身和財產的安全,還要保證信息化的安全,因此我國平安城市建設正朝著大聯網、高清方向進行。
2012年2月份公安部關于視頻圖像信息整合和共享工作下發了《任務書》,其中明確規定建立視頻圖像信息深度應用機制,推動視頻監控系統的有效整合和視頻信息共享。視頻監控實現全國聯網后,全國各地的監控信息便可以實現共享。規定到2015年6月,要實現全國各地市級和東部地區100%、中部地區90%、西部地區80%以上的縣級公安機關建成視頻圖像信息共享平臺;在部、省級平臺互聯互通及在授權范圍內互控的基礎上,開展多級平臺間的聯網調試工作,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省級共享平臺與轄區內各級平臺的聯網率分別達到100%、90%、80%以上;全面完成視頻圖像信息共享平臺與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等公安業務信息系統或平臺的融合應用;按需建成視頻圖像信息數據庫。這意味著三年后,各地將會全面實現視頻圖像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實現平安城市大聯網。
平安城市大聯網不僅包括公安部內部聯網,也包括公安部與外部社會的聯網,通過統一建設視頻網絡聯網平臺,將徹底結束因缺乏統一規劃而導致的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離散化、缺少統一技術標準、平臺架構擴容等缺陷與弊端,通過資源的有效共享,能夠形成積聚的資源優勢和整體優勢。只有實現視頻圖像共享才能將視頻監控系統轉化為一線的實際戰斗力,真正服務于各公安警種的現實業務工作,縮短反應時間,減少人力耗費,相對保證了城市的安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后,可實現與其他警務系統信息共享、靈活查詢、智能識別、行為分析、視頻案件庫管理、綜合警務信息管理等等功能;實現建立協調有序、響應快速、指揮順暢的公安應急指揮通信體系;做到以服務公安案情偵破為核心,能夠充分利用視頻資源提供有效線索,實現跨部門、跨警種的信息共享和應用共享。
實現聯網和信息共享后也應對存儲的錄像數據做出更加高效的管理和利用。據業內人士介紹,在視頻錄像的管理方面,通過分析公安破案周期的時間規律,引入了錄像的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公安部門可以根據本地案件報案時間間隔規律自主設定錄像的生命價值進行錄像生命周期管理。通過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錄像存儲空間,在不增加存儲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可將視頻記錄時間延長30%-50%,大大提高了視頻監控的管理效率。
此外,實現信息共享后還可在浩如煙海的視頻記錄中快速、準確、完整地得到對破案最有幫助的錄像片段。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視頻檢索的效率和準確率,顯著增強了視頻監控系統在實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效果。
機遇
事實上,自2004年國家提出創建平安城市以來,對該項目的總投資超千億。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于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的意見》,到2005年年底,平安建設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展開。此外,多個省市還先后出臺《2006年-2010年平安建設綱要》。無論是政策方面,還是在資金投入方面,全國平安城市項目得到了國家的有力支持。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平安城市建設從科技強警戰略和“3111”試點工程兩個大項目開始,第一批科技強警示范城市歷時兩年,21個示范城市建設政府投資近55億,社會各界投資近百億;2006年第二批38個示范城市的直接和間接投資超過200個億;截至2008年第三批科技強警開始建設,示范城市總量已達到180多個。在此期間,“311”試點工程也在飛速地進行,2005年第一批22個示范城市總投資在150億以上,2006年第二批啟動了66個地市以及下屬419個市、縣和街區,總投資也在百億以上。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生物識別專家蘇光在慧聰安防網主辦的北方區域論壇中提到大公安部投入2000多億,實現公安全國的聯網。為了實現這點,全國安防系統標準也相應在2012年6月1日推出了一個GB/T28181關于聯網系統的交換、控制、傳輸等技術規范。為實現聯網做了一些準備。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不太景氣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安防注入了一支很有活力的興奮劑,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福音也是很好的挑戰。
挑戰
談到挑戰,要實現整個平安城市大聯網并非一蹴而就。業內人士表示模擬系統升級為高清系統將會是一筆巨大的投資。此外,還涉及平臺之間的信息整合以及信息存儲問題。各平臺相互之間要實現完全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圖像共享還尚需時日。
兼容性和吞吐量或成絆腳石目前,要實現整個平臺的共享還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其中壓力主要來自于兩方面,首先是平臺的兼容性,就國內網絡高清產品而言,不同的安防企業在制定通信協議時都采用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而各個企業的產品通信協議一般情況下都不兼容,國內企業的各個通信協議都存在這個問題,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解決兼容性方面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標準。6月1日,《安全防范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正式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有了新的規范。雖然有詳細的標準出臺,但是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尚需時日。采用網絡高清產品在產品兼容性問題上需要各個環節全部打通。另外,整個后端的存儲和吞吐量問題也是制約互聯互通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網絡傳輸,要實現網絡監控實用性,多數以高清視頻監控為主,而高清圖片一個就在6兆左右,以目前國內的寬帶費用來看,是支撐不了。
在網絡帶寬吞吐量方面,要實現各地之間的互通問題,解決網絡帶寬和各地存儲問題也面臨著重大考驗。盡管國家正在推行寬帶工程戰略,但是目前的情況下要實現幾萬甚至幾十萬路的視頻同時調取和查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無線移動網絡的帶寬限制問題:目前國內的無線移動網絡監控,主要應用CDMA、基于GSM的GPRS技術,以及基于公網的CDMA/GPRS技術。受帶寬限制,影像質量有限,即使采用多路捆綁技術,一般最多也只能達到CIF級別的清晰度。對于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不建議采用CDMA/GPRS技術,因為雖然可以滿足實際傳輸容量的需要,其傳輸穩定性仍需提高。這是因為CDMA的傳輸與它的覆蓋有關,信號覆蓋不好的地區效果很差,信號覆蓋好的地區效果很好,也就是說,同樣一套設備,在深圳用得很好,到廣州就可能不好用。即使某個地區信號覆蓋很好,在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若公網信號異常忙碌,在運營話務優先原則下,影像傳輸就得“靠邊站”。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目前我國無線城市建設還處于初期,網絡不夠成熟,很多城市已經開通的WiFi信號不穩定,這與無線城市現有的運營模式有關。他認為,無線城市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個成熟的運營模式,無線城市最大的障礙在于高額的建設和維護成本難以收回。
平安城市大聯網,有效實現視頻監控系統的互聯互通,將很大程度上提升整個視頻監控行業的規范程度,也將掀起新一輪平安城市建設熱潮,其中需要客服的困難不能小覷,安防企業任重而道遠。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