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雜技節目《冰與火》中分別代表冰與火的男女雜技演員,在高高升起的舞臺上,配合著背景LED大屏幕幕展現的炫目圖像,恬靜中不失霸氣地用多個高難度姿勢展示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柔韌、平衡、力量。 蔡體良 晚會對“美”的創作,有它獨特的要求。面對諸多的鏡頭,面對動態性強的空間,給電視觀眾提供更佳、更美、更愉悅的畫面,難度是極大的。但是,舞臺場面還可以少點跳躍,色彩上還可以純凈一些,同樣能展現美。晚會舞臺上的熱鬧、活躍是需要的,稍注意控制的度,也能事半功倍的。舞臺,終究是表演者的天下。 春晚的舞臺,永遠是熱鬧的舞臺,永遠是引發話題的舞臺;春晚的舞臺,在除舊迎新的期間,已經成為億萬百姓關注的焦點,已經成為晚會舞臺風向的標志。所以,每一年的春晚都有話題。每一個人,無論是湊熱鬧的,還是看門道的,都來瀟瀟灑灑評點一番。尤其是央視春晚的舞臺,眾目睽睽之下,更成為公眾話語的平臺:說傳遞正能量的有,說視覺形式又創新的有,說親民接地氣貼近生活的有。當然,也有借舞臺說事的,褒中有貶的,宣泄自己審美情趣的,一孔之見的,還有想顛覆的,等等,眾說紛紜,五花八門。一句話,眾口難調也。 我認為,以央視春晚為代表的春晚,已形成了獨特的舞臺文化現象。它與舞臺美術的創作也結下了“說不清,理還亂”的藝術情結。這里,我也表述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見”。 春晚的舞臺,近年來越搞越火紅,越來越多元的活力,也越來越展示競爭態勢。特別表現在它的舞臺美術的創作上。眾所周知,舞臺美術幾乎是為所有舞臺和演藝活動打造外部的、直觀的藝術形象領地,包括電視化的春晚舞臺。通俗地說,是“包裝”表演舞臺或演藝場所。春晚的舞臺是個特殊的大舞臺,即便是在演播廳,也區別于常規舞臺的空間關系,更區別于常態演出的觀演關系。拿去年和今年央視春晚來比較,舞臺美術創作的視角,就不盡相同,有所區別。嚴格地說,理念上有所不同,觀眾審美的要求上也作了調整。整體的展示中,有創意,亦有創新,也有回歸和舞臺化元素的再現。 一、與以往相比較,央視春晚的舞美創作,開始走向理性化。我們說,春晚舞美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也可找到自己的游戲規則。藝術創作需要激情,但具體兌現、落地中則不能忘卻理性的應對。去年春晚的舞臺景觀,欣逢龍年,在“節點”性的紀年,有氣勢,有風范,或者說頗具皇家氣派。但我總覺得有點“空”,少了點舞臺感,好像在展示風光片,少了點演出環境的溫馨、親和的氛圍。這類舞臺美術創作現象,在其他舞臺上時常也會碰到。因而,為某種功利或非藝術因素,不斷地冒出既不遵守、也不尊重基本規則,出現所謂“大制作”的舞美創作現象,并不值得推行,并不能體現真正的藝術價值!按笾谱鳌,當然不是衡量藝術創作高下的標準。盲目追求奢侈的,違背藝術規律的,甚至被戲外因素干擾的“大制作”,應該慎辨、緩行,乃至杜絕。春晚舞臺應該在這方創造的陣地上,樹立標桿,成為表率。遵守藝術規則,理性操作運行,不會捆住創造者手腳的,正是創造者自身成熟的表現。 二、舞臺美術在舞臺上,始終是美的創造者,說得極端一點,應是達到“唯美”的境地。本屆央視春晚舞臺,演出的樣式,比較關注舞臺性,關注空間利用,以及畫面的造型,達到比較精美的、富有觀賞性的藝術效果。我粗略推算,幾乎每一出劇(節)目,都宛如繪制了一幅幅壯美的圖景。例如《風吹麥浪》的舞臺空間及其背景,就像是一幅油畫。它似有印象派的浪漫,又具有古典主義的寫實風采。又例如《凈土》,回歸了大自然,一派雪域高原的風光,神秘且神圣,讓人神往,也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即便是室內的空間裝置的節目中,與LED視屏相配合,也簡約地勾勒了演出畫面,給表演者提供了必要的、靈動的空間,也創造了動靜相結合的視屏景觀。我認為,舞美就是創造舞臺藝術外在美的藝術,創造形式美為主要己任的藝術。當然,晚會“美”的創作中,有它獨特的要求。面對諸多的鏡頭,面對動態性強的空間,給電視觀眾提供更佳、更美、更愉悅的畫面,難度是極大的。但是,我認為舞臺場面還可以少點跳躍,色彩上還可以純凈一些,同樣能展現美。晚會舞臺上的熱鬧、活躍是需要的,稍注意控制的度,也能事半功倍的。舞臺,終究是表演者的天下。 三、晚會是展示當代舞臺科技應用集大成的舞臺,也是領行當代舞臺科技的重要的晴雨表。進入本世紀以來,舞臺科技迅猛發展,似乎占領不設防的城市一樣,進入了藝術領地,顯示傳統舞臺藝術所不能替代的正能量,令我們眾多的藝術家們措手不及,匆匆上馬,去迎接它的挑戰。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舞臺,包括春晚的舞臺,都作出了積極的回應、跟緊,已初見成效。然而,科技的功能真正貼近舞臺,貼近藝術,貼近表演者,還需要有一個互相認同的過程。 藝術的語言與科技的語言,不是一個朝夕之間就能溝通,就能擁抱的。技術手段化成藝術創造的元素,也將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進入真正的藝術的層面。我認為當下春晚舞臺的視覺形象創造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數LED了,但應用不算十分到位。去年,央視春晚舞臺依賴LED的程度,令人吃驚。幾乎鋪天蓋地,淹沒了整個的演出空間。而本屆已有所收斂,有所梳理,是可喜的現象。譬如,以LED的視屏,打造整個舞臺的主體樣式。線條的勾勒,色塊的組合,節奏的變化,乃至舞臺的起承轉合,都發揮了它的強勢功能。眼下,我覺得精美畫面還少了點,動靜組合還有點紊亂,還要再歷練,要與表演者磨合。爛熟于心,才能揮灑自如。尤其與表演者及其內容相匹配,才會折射出自己的藝術之光。坦率地說,創意、創新的亮點不少,但舞臺應用中,艷麗有余而清純還不足,動態有余而靜態尚欠火候。要騰出空間,才能突出表演者的形象。我想,其他舞臺的舞美創作,也應與舞臺科技交好朋友,這是勢在必行的。 四、倡導綠色文化,節約文化資源,是春晚舞臺上應做的課題。春晚的舞美創作在藝術生產中也是一項系列工程,務必要抓住每一個環節,綠色、低碳、環保。舞臺美術的創作,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既要紙上“談兵”又要實踐操作,更具非常物質化的特質。藝術勞動一旦需要與物質打交道,問題就變得要么簡約化,要么復雜化。所以,在這個可大可小的平臺上,充分利用好文化資源、諸多的物質資源,是眾多藝術家們的必修課,特別是舞臺美術家們,是不可繞開的課題。聽說年內一項大型文體活動,從夜晚挪至白天舉行,我舉雙手贊成,為其擊節鼓掌!這能節省多少能源呀!目前舞臺美術創作中普遍是耗能較大。大小的春晚舞臺或晚會化的舞臺,都存在這種偏向。舞臺上追求奢靡、炫耀,盲目和過度的包裝,競相展露富態,貪大求洋(其實比“洋”還“洋”),等等,都是對自己的舞臺不自信,對自身的創作缺乏底氣,是藝術家不成熟的表現。 因此說,包括春晚的舞臺,可以享受的文化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應有理性掌控。我們舞臺美術家直接能做的是,卸下過重的創作包袱,更換觀念,開拓視界,在純化舞臺中純化心靈。 總之,春晚藝術的主體,也與其他舞臺藝術一樣,首要是看作品(文本)是否站得住,經得起舞臺的檢驗,經得起觀眾的挑剔,這才是硬道理。以央視春晚為代表的春晚藝術,已經走過了30余年的歷程。既然已經漸趨一種藝術的模式,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而存在,但并不影響它的多元、多維的發展。創造外在形式的舞臺美術,不應束手無策,自設條條框框,抬高不必要的門檻。恰恰相反,要擔起多樣化的、觀眾喜聞樂見的擔子,為春晚整體形象的打造、鋪墊、開路,去攀登新的高峰!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視聽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