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在日本設立了顯示器開發網點,但與夏普的合作卻觸礁。鴻海甚至考慮自己一家推進顯示器業務。鴻海的路線調整難免會對夏普的重組產生影響。
“這表明了鴻海獲得日本最尖端顯示器技術的強烈意愿。”
2013年5月底,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在日本設立了顯示器研發子公司。對于鴻海此舉的目的,日本顯示器企業的技術人員這樣分析道。鴻海這是第一次在日本設立研發網點。雖然沒有透露詳情,但該公司強化研發的對象,似乎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高精細液晶、有機EL、觸摸面板等最尖端顯示器技術。
首先,鴻海的研發子公司將發揮地處日本的地理優勢,網羅從夏普、松下、索尼等大型電子企業提前退休的顯示器技術人員。不少顯示器行業人士都認為,該公司估計會與位于橫濱市的韓國三星電子研發子公司——三星橫濱研究所一樣,“起到翹角日本技術人員的作用”。
獵頭行動已經展開。鴻海新公司的社長由曾在夏普擔任液晶生產技術開發本部長等職務的矢野耕三擔任。矢野在夏普工作時,曾經參與過當時夏普的合作伙伴——臺灣廣輝電子(現被友達光電并購)的液晶新工廠建設項目,稱得上是開展合作的最佳人選。
談判惡化成為“單飛”的契機
據知情人士介紹,鴻海開始考慮在日本國內設立研發子公司是在2012年秋季之后。鴻海內部人士透露:“因為與(以液晶業務合作為主軸的)夏普的合作談判觸礁,所以鴻海開始摸索‘單飛’路線。”
鴻海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夙愿:不只是組裝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還要親自生產顯示器等高附加值部件。該公司旗下雖然擁有從事顯示器制造的臺灣群創光電,但技術實力不及夏普和日本顯示器,生產的液晶顯示器未能得到美國蘋果“iPhone”等大公司智能手機產品的采用。
鴻海原本計劃通過與夏普開展資本合作,獲得最尖端的顯示器技術,所以決定在成都建設液晶工廠。但是由于合作談判的進展不如預期,計劃只得半途而廢。這次成立新公司是鴻海為獲得日本的顯示器技術而采取的最后手段。
鴻海的競爭對手企業的技術人員認為,就任新公司社長的矢野雖然出身于夏普,“但現在轉投的是制造裝置企業。受到夏普的牽絆較少,單獨成立最尖端的液晶工廠也沒有什么不可思議”。
鑒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資本合作談判期限結束后的)4月之后也訪問過日本”(相關人士),鴻海與夏普談成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然而,夏普現在為重建經營強化合作關系的對象并非鴻海,而是三星。目前雙方的合作是以電視使用的大型液晶為主,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中小型液晶也進入了業務合作的視野之內。而三星與鴻海“水火不容”,如此一來,鴻海與夏普的關系恐怕就很難修復了。
為了獲得最尖端的顯示器技術,鴻海已經把獨立開發液晶面板納入了視野。這一路線調整難免影響夏普“以液晶業務為核心實現重建”的中期經營計劃。鴻海若能獨立制造出最尖端顯示器,極有可能成為夏普強大的競爭對手。
更多相關: AV集成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人民網提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視聽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