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最新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仍有9成的AI企業處于虧損階段。繁榮背后,避免泡沫化風險將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人工智能
自2017年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目標后,相關產業迎來飛速發展機遇,更成為全球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2017全年,大陸AI企業的融資總額已占到全球的7成,但其背后的隱憂也跟著浮現。
AI融資
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分別占全球的70%和31%。
但蓬勃發展的背后,卻也存在泡沫化隱憂,億歐智庫《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累計獲得超過500億人民幣融資,但其中商業落地前100強公司累計產生收入卻不足100億人民幣。在整個產業鏈中,90%以上的AI企業依然處在虧損階段,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兩億。據此來看,2018年AI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
未找到商業變現途徑
業內人士稱,盡管大陸因為人口優勢,有利于AI企業搜集大數據,但AI項目商業化成敗與否的關鍵,必須是找準應用場景,迎合市場真正的需求才能產生現金流,就這點來說,目前中國多數的AI企業離商用階段還有不小的距離。
四大難題有待解決
中國想要在2030年領先全球、超越美國,目前來看仍有核心技術、人才缺口、標準制定、安全防控四大難關要通過。
人工智能項目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投資,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卻能推動許多行業的變革,這對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否解決上述諸多隱憂,或將是未來中國AI產業能否躋身世界前列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