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時任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林登·約翰遜曾預言,誰贏得太空競爭,誰就會成為地球的掌控者。而如今,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宣稱誰能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誰就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經讓各國為此開始展開激烈的競爭。
AI雙重用途
隨著全球對機器學習技術需求的增加,如快速圖像識別或自動駕駛汽車,它們對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至少可以增強其經濟地位。但由于人工智能的雙重用途,比如同時適用于和平與軍事目的,這些投資還可能對國家的防御能力產生影響。
目前,許多中等國家正在大舉投資人工智能應用程序,以加強其經濟并提高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雖然人工智能不會將這些中間力量轉變成軍事超級大國,但它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現有的安全目標。與此同時,中等國家在制定全球規范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規范將會涉及世界各國人民將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用于軍事目的的“適當性”。
聚焦AI
大多數國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人工智能的狹隘應用上,比如用算法執行離散任務,而不是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
當然,通用人工智能的進步對求計算能力的要求可能會大大超出大多數公司和國家的能力。盡管這些國家人工智能的發展比不上美國和中國的進度,但由于很多國家認為大規模的投資勢必會對生成最復雜的算法產生推動力,所以狹隘聚焦AI的漸進式進展可能非常有用。
法國政府正開始新的努力來培養人工智能。據統計,該國在AI領域投入了約18.5億美元,并為開發人員聚合了數據集。眾所周知,許多AI技術使用的算法必須經過大量“訓練”才能變得聰明,這也是為什么數據集特別重要的原因。除此以外,法國還在引導私營部門對全國各研究中心的投資,其他國家也緊隨其后。比如在英國,政府宣布了一項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為人工智能相關的發展注入14億美元。而澳大利亞政府最近也頒布了開發人工智能的戰略圖。
私企動作頻繁
由于AI技術的雙重用途潛力,私營企業的行為將對國際安全產生影響。
機器學習算法學習識別模式,并從數據集進行預測而無需預編程,但數據總是來自特定的“上下文”。因此,在美國道路系統上可用的自動駕駛算法可能不適合戰場,因為戰場存在諸如簡易爆炸裝置或敵方戰斗機等變量。
即使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進展只有商業利益,它也會給東道國帶來經濟上的推動。但如果它可以轉用于軍事用途,該國將進一步受益。無論哪種方式,政府對狹隘人工智能的投資,加上私營企業的投資,都可以減少小國對大國的依賴,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追求國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