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病就要治,可往往有些疾病在早期并不容易馬上被發現,所謂的早發現早治療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沒有嘴上說的那么簡單。就以腦卒中這一病例來說吧。
一般人可能很少聽到腦卒中這一專業醫學術語,但是如果我說“中風”或者“腦血管意外”的話,相信不少人就知道了。關于這一病例的診斷情況一般來說,影像專家學要針對病人的腦部片子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然后再決定要不要開展緊急治療。
就在今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了一種深度學習算法,該算法可用于分析圖像,檢測潛在的腦卒中。這款計算機輔助圖像軟件系統出自一家“AI+”健康公司,它能夠識別大血管閉塞所致的腦卒中,并將信息以文字的形式發給醫生,醫生在手機上看到結果后就能快速決定是否需要開展緊急治療。
該系統會分析CT掃描影像,一旦識別出疑似大血管閉塞所致的腦血管病人就會在6分鐘內給醫生的手機發送警告信息。據Viz.ai公司報道,一項研究比較了該系統平臺和神經影像學家們通過CT影像對腦卒中的辨別,在這項涉及300份CT掃描的研究中,該平臺在95%以上的腦卒中案例中都表現出了“快”的優勢,比影像專家們平均快52分鐘,大大縮短了干預時間,讓救治更及時,而這對腦卒中的恢復而言是非常關鍵的。
現如今在我國,據調查腦卒中病例每年大概是兩百例,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死亡原因。根據相關衛生數據顯示,我國城鄉腦卒中發病率為200/10萬,年病死率(80~120)/10萬,存活者中70%以上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40%為重度殘疾。如果能用AI來輔助醫生診斷,或將極大改善救治及時性以及患者預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