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印度華星首批產品成功出貨三星。在印度安得拉邦Tirupati市TCL產業園內舉行的出貨儀式,簡單而隆重。印度工廠是TCL華星首個海外布局的工廠,以此為圓心,TCL華星可以實現不同應用領域的顯示產品對周邊新興市場的覆蓋。
“市場潛力是我們選擇印度最重要的因素。”TCL華星首席運營官趙軍在位于深圳的TCL華星總部接受了媒體群訪,從趙軍的講述中,可以感受到TCL華星正在加快全球化發展步伐。
TCL華星COO 趙軍
以下為媒體記者與TCL華星COO趙軍訪談精選:
Q:大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今年的市場行情是怎么樣的?
趙軍:目前來看,現在整個顯示面板的行情還是比較復雜,復雜在于具有多變性、不確定性和在不同領域較大的差異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以TV面板為代表的大尺寸面板,初步能看到整個跌幅收窄、逐漸企穩跡象,但是具體還是要根據供需兩個方面的變化再做出相應的判斷。
在中尺寸方面,以平板、筆電、顯示器為代表的中尺寸終端需求受到疫情導致的居家辦公、宅經濟的刺激效應,并保持了兩年的高速增長,到目前為止,能看到增長動能是有所回調,同時也看到一些結構性的機會,包括電競顯示器,高端筆電等一些高端差異化的需求還是在持續增長。另外,TCL華星增長比較快的一個領域,就是在高端車載方面,TCL華星迎合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春風,整個車載業務增長非常迅速。未來在這個市場我們認為會呈現一個高速增長的趨勢。所以整體來看,中尺寸的領域短期面臨一定的回調壓力,但是整體的中長期的需求還是比較高位的、穩定的狀態,然后在高端的筆電、電競顯示器以及高端車載方面,我們認為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結構性增長機會。
小尺寸方面,目前看起來整體的供需和價格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柔性OLED面板呈現出產能和需求都是在快速增長的趨勢。TCL華星已經在技術、產能等方面都在做積極的準備。在柔性OLED方面比較高端的技術,TCL華星已經具備了全面的量產能力,其中在屏下攝像頭技術方面,走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在客戶方面,目前整個一線的頭部客戶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所以整體來看我們對柔性OLED面板市場還是非常看好的,TCL華星利用這樣的市場增長的契機,公司營收、業務增長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Q:TCL華星成立印度華星項目的最初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首個海外工廠會選址在印度?以及為什么會建模組廠?
趙軍:市場的潛力是TCL華星選擇印度最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個現在全球最大的人口國家,印度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它應該是全球最后一個既有巨量規模、又有非常大的成長潛力的一個戰略性增長型市場,這是我們最看重的。
當初TCL華星在做投資的時候,印度政府提出了“Made in India”的口號,他們想通過海外企業的投資來帶動印度經濟的發展,TCL華星也在這個時候快速響應了印度政府的政策導向,積極地推進印度投資。
第三個方面是客戶,TCL華星的客戶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華為,他們在印度各個細分領域都是領導型的品牌,客戶對于TCL華星在印度來進行相關的產業配套是有著明確的需求。基于客戶的需要,TCL華星做出投資印度的決定。
另外,印度目前勞動力資源非常充沛,然后勞動力的成本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如果運作得當,管理效率得到發揮的話,印度市場也可以形成我們的競爭力。這是我們做印度投資的一個基本考量。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跟TCL的基因有關系,TCL算是中國大型的企業里面布局全球化方面最早的企業之一,TCL華星本身也有全球化的基因。TCL華星作為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在TCL(集團)的全球化戰略之下在做積極的布局。TCL華星在印度有一部分的產能是跟TCL(集團)的智能終端業務在印度的工廠是配套的。所以這個方面就可以大大地減少TCL華星在印度投資的相關風險,包括市場變化風險。綜合以上考慮,TCL華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了一個投資印度的決定。
Q:目前印度華星的規模有多大?后續的定位、規劃和經營目標是什么呢?
趙軍:印度華星目前整個的項目總占地是28萬平方米,廠房是分成兩期建設,目前建成了一期的項目投資是15.3億,配置了11條生產線,其中大尺寸的主要是以26-55吋的TV電視面板產線,規劃了5條,對應的產能是每年800萬片TV顯示模組。小尺寸的產線總共是6條,這個主要是手機顯示模組,年產能是3000萬片,所以總共的產能是800萬片TV顯示模組,3000萬片主要是以手機為代表的小尺寸顯示模組。這是印度華星整體的產能規模情況。
目前為止,印度華星正在進行產能的爬坡,現在的月產能已經達到了1.2M(百萬),到今年5月,小尺寸會實現整個模組全制程貫通,月產能達到2M(百萬)以上,在下半年會根據客戶需求的增長情況,盡快把整個印度華星的產能推到滿產的設計產能。
大尺寸方面業務,預計在今年5月份會實現投產,后續會根據客戶的需要,快速提升整個產能,這是目前整個產能提升的計劃。
印度工廠是TCL華星首個海外布局的工廠,它的主要使命是承擔起以印度為核心的新興市場的角色,包括從手機到TV,不同應用的領域、不同顯示技術的產品都是通過印度華星來實現對以印度為核心的新興市場的覆蓋。另外,印度華星的項目也會跟TCL實業在印度的整機項目進行協同,發揮好業務協同,來打造從面板到整機一體化的加工制造能力,為印度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更快速的響應,包括可能更有競爭力的成本和價格,這是印度華星的定位和未來的規劃。
Q:與中國本土的工廠相比,印度華星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趙軍:最主要的優勢是印度華星可以更加貼近印度這個全球最后一個巨大潛力的戰略性市場,更加貼近客戶,給客戶提供一個更好的響應速度和支持。
在投產初期,印度的勞工成本相對中國來講有比較大的優勢,原來擔心印度員工的生產效率和作業技能方面可能會跟國內差距比較大,但是現在量產一段時間之后,能看到印度員工的基本素質還是比較高,印度華星初期的量產良率在非常短的時間達到了跟國內工廠接近的水平,這是超出我們的預料。所以印度的員工可能未來會成為我們在印度的核心競爭力來源。
講到不足的話,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是產業鏈的配套。目前整體來看,因為印度的顯示面板行業相對來說發展起步比較晚,它整體的產業鏈配套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印度華星現在大部分的材料,甚至一些治具、材料包括一些包材都要從中國或者周邊的地區來提供。但是未來要跟合作伙伴一起來積極地進行本地化資源的布局,包括在一些領域開發印度本土的供應商,一起通過整個產業鏈的協同,不斷地提升反應速度,降低成本。
Q:TCL華星未來全球化戰略布局是怎樣的?中長期的規劃都有哪些目標?
趙軍:對于未來全球化的布局,現在TCL華星是分幾步走。
第一是針對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主要是通過印度華星來布局,未來可能會在其他的區域市場來進行相應的產業布局。對于這部分,它的特點是有比較旺盛的市場需求、增長潛力比較大,所以要快速地布局,來迎接他們市場需求增長的機會,這是TCL華星在積極布局印度華星的投資和運營,未來不排除會在其他新興市場進行持續的投資。
第二就是針對高端市場,這個主要是以北美為代表的高端市場,也是全球高端產品的風向標。TCL華星目前主要是進行業務方面的布局,包括設立業務的窗口,建立當地的技術、銷售、售后服務、技術支持方面的力量,把整個業務在以北美為代表的高端市場進行布局,然后總部提供相應的支持,包括產品、技術方面的支持。TCL華星現在在很多的產品領域已經通過兩地的協同,一個是當地的業務窗口和服務支持與總部的業務拓展結合的方式,TCL華星與很多base在北美的高端客戶已經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有些已經展開了實質性的合作,后續TCL華星會加大在高端市場的業務開拓。
第三就是針對主要以中國市場為代表的發展相對成熟的市場,TCL華星做法是精耕細作,在存量方面去挖掘新的增長機會。比如對于中國市場的客戶,現在看到有幾個地方的增長最快,一個是以電競顯示器為代表的差異化市場需求,還有一個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高端車載大屏的增長速度比較快,所以TCL華星會在相對成熟的市場里面尋找差異化的增長機會。這是TCL華星對于全球化布局的初步思考。
剛才提到的主要是從市場端來考慮,另外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一是結合市場的需求做業務的布局,二是做產業的布局。未來TCL華星的目標是要實現全球智造和全球交付。TCL華星不僅輸出產品,還輸出工業能力,來帶動當地的整個產業鏈發展。同時TCL華星也通過海外市場來規避有可能出現的貿易和關稅的壁壘,來讓整個TCL華星和TCL(集團)的全球化業務有一個更加堅固的半導體顯示產業基礎,這是進一步去拓展并且去提升在全球行業地位和市場份額的一個必然選擇。
Q:印度華星和后續三星的合作是怎樣的?印度華星這次供貨三星對印度華星及TCL有生產重要的意義?
趙軍:TCL華星跟三星的合作實際上是由來已久,三星是TCL華星的長期重要戰略客戶,所以保持了非常緊密的戰略合作,同時三星在印度也是一個領導性的品牌,三星作為印度華星的第一家量產出貨的客戶,正好是實現了比較好的匹配。
TCL華星除了在印度跟三星的合作之外,在國內、韓國和其他的區域都與三星有比較好的合作。包括像大尺寸的高端TV面板,TCL華星是三星最大的TV面板供應商,尤其是在大尺寸8K高端的TV面板、高端的49吋曲面電競屏、商顯產品和小尺寸面板手機屏方面,TCL華星都跟三星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三星在3月份剛剛發行的GalaxyA73所用的柔性AMOLED屏都是由TCL華星提供。
這次印度華星跟三星的量產出貨,對于TCL華星而言,就意味著印度華星從產線規劃到產品的批量運營,到整體的量產交付和質量的保證,以及當地的供應鏈初步具備了供應全球頂級客戶的能力。印度華星已經通過了三家世界頂級客戶的審廠認證,而且所有的審廠都是一次通過的,客戶對于印度華星的整個制造能力,包括工廠的管理和品質管控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后續TCL華星會有除了三星之外的更多頂級客戶跟印度華星把合作關系建立起來。印度華星的出貨也標志著印度華星工廠從建設階段正式進入到生產運營階段,這是TCL華星距離全球智造和全球交付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印度華星順利進入到生產運營期,也會讓整個TCL的全球產業鏈體系得到進一步地完善,TCL(集團)也是中國企業里面全球化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在2021年,TCL的海外營收預計超過1100億元,增長超過55%。出口是194.2億美元,增長了70%。全球化業務事實上已經成為TCL最大的一個增長動力,TCL的快速發展實際上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TCL的全球化產業布局。后續TCL華星在印度通過印度華星模組的產能和TCL在印度的整機加工能力結合在一起,在印度當地給客戶提供從面板到整機一體化的服務,并建立起相對完整的工業能力,幫助TCL提高全球化的經營能力。同時,未來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可能出現的市場的風險,TCL華星通過全球化的海外布局,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應對和規避。
Q:您介紹了印度華星的情況,我們在成本等各方面還有哪些優勢?這兩年國內有不少制造業都是在往印度、越南建廠,像這種中國產業鏈外溢情況,您是怎么看的?是不是也是接下來的趨勢?
趙軍:在印度建廠能看到一些機會,這個機會是來自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的勞動力目前看起來相比中國及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來看,還是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力,同時也有相應比較高的成本,比如產業配套,包括基礎設施可能也會導致當地制造的成本增加,如果能應對得當、管理有效,基本上印度制造本身有望能夠把成本和競爭力做出來。從印度華星第一個月的量產經驗來看,整個印度員工的素質比原來預想的好很多,所以堅定了TCL華星后續在印度把管理做到位的信念,并在將來實現管理本土化,就是以印度的員工和印度當地的管理人員為主,充分發揮印度比較有競爭力的人力成本優勢。同時,剛才提到的印度和一些員工作業技能這些方面,從目前經驗來看,這部分風險是可控的,所以人力成本的優勢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優勢。
第二,目前印度政府在積極地推進印度制造的政策,同時出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包括對投資企業的補貼,他們也通過這種關稅的方式來引導企業來印度進行相關的產業配套。從目前來看,在手機所用的顯示模組方面,印度整體設置了比較高的進口關稅。通過在印度生產的方式,就可以減少這部分的關稅,其實是可以帶來額外的成本競爭力。在整個手機的模組方面,通過關稅的優勢和人力成本的優勢,可能是要比中國做完模組加工之后再出口到印度,更具有成本上的競爭力,所以比較看好印度在成本方面的持續優勢。
關于制造業外溢,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它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中國制造實際上也是在不斷升級,升級的結果就會導致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傳統、以組裝為主的傳統制造業一定要外溢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獲得成本競爭力。中國本地的制造業可能要往高端去走,這個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另外一方面,目前國際的局勢不確定性比較高,很多屬于關稅、非關稅的壁壘和貿易摩擦,會導致中國制造在往全球去。假設是以輸出產品為唯一模式,實際上是會遇到很大的風險和挑戰。所以TCL華星積極地在進行全球化的產業布局,其中一個主要的考量,也是為了規避將來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和相應的貿易壁壘。對于全球化來講,TCL是探索了很多年,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一直是把TCL的全球化作為最核心的戰略之一,他也多次強調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就是不單單只是一個產品全球化,把產品賣給海外是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未來要把整個產業能力、制造能力甚至產品能力進行全球布局,這是跟中央政府所強調的“一帶一路”的政策相關,一定要融入到全球產業大的循環里面,來實現整體的中國經濟對于全球的持續影響,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這個才是中國企業、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Q:TCL做出了投資印度的決策。據我以前的采訪,了解到后來印度對中資的投資政策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請問TCL華星項目是如何適應的?您對到印度投資的中資企業有哪些建議?
趙軍:對于在印度投資創業,確實是跟國內相比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跟國內不一樣的變化點。TCL華星在投資之前也是借助TCL(集團)比較豐富的全球化的經驗和全球化的專業能力,在投資前會做各種調研和規劃,包括把有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化、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提前納入到投資的規劃、考量和預算里面。在做規劃時,也要基于相關的投資、貿易、稅收政策和當地的條件以及產業鏈的配套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要跟很多全球化領先的專業咨詢機構,包括印度本地的相應的咨詢機構和顧問公司來深入了解印度當地的產業政策,來制定相應的流程和制度,確保自身的合規、合法,同時也做好預案,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這是能夠給到其他企業的建議。
另外一方面,政策的變化是一定會發生的。在變化存在的巨大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下,應該講最需要做好的唯一正確的事情,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政策一定是會有變化,要對未來抱有信心。另外,前提是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比如產品、品質、交付能力和自身的競爭力,這是在外部不確定的情況之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樣的話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種不確定性。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應對不確定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Q:印度華星除了滿足印度市場的需求之外,有沒有想過開拓哪些周邊國家和市場?
趙軍:TCL華星有這個考量,印度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同時印度周邊的市場實際上也是有幾個人口大國,他們其實也是蘊含著比較高的市場需求增長的機會。另外一方面,印度的產業政策其實對于印度制造、出口海外也有相應的政策來進行支持。所以基于這兩個方面考慮,TCL華星不僅僅把印度華星作為滿足印度單一國內市場的產業基地,除了印度市場之外還要輻射周邊的市場,所以TCL華星把印度華星作為輻射整個新興市場的橋頭堡,后續也會有利用印度的工廠來輻射周邊市場的相應安排。
Q:TCL華星和三星一直有不錯的合作關系,近兩年我們關注到智能屏的崛起比較迅速,在一些關鍵指標上差距不斷地縮小,您是如何看待我們與三星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關系?另外在智能手機領域,您覺得國產屏完全趕上三星這樣的行業龍頭可能還需要多長時間?
趙軍:在商場當中,競爭和合作都是一種完全正常的商業關系。但是對于TCL華星和三星的合作,相互之間的合作是大于競爭,兩家都是各自從合作當中獲得了比較好的收益,實現了雙贏。當然競爭也是有的,但是競爭是良性的、正常的商業競爭。TCL華星通過在面板這個領域和三星的競爭、學習,自身也獲得了長足進步。所以整體來看,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大于競爭,而且競爭是良性的,TCL華星自身也是通過競爭得到了成長和進步。
另外一方面,TCL華星在面板產業上對三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在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LCD領域,TCL華星在全球也是非常有競爭力,在2021年TCL華星收購了三星在蘇州的面板工廠,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說明在比較成熟的LCD領域,以TCL華星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應該已經實現了對于海外龍頭企業的反超。當然,三星這邊自己退出了比較傳統的LCD的成熟的產業,將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以OLED為代表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上也更加精進。所以未來雙方的競爭和合作還會擦出新的火花,對于雙方各自的業務發展都會取得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關于在智能手機的領域,國產屏幕趕上三星大概需要幾年。智能手機實際上也是分成LCD和OLED,主流的顯示是這兩個。在比較成熟的LCD領域,中國的廠商已經形成了全球領先的競爭力,在產品和技術方面和日韓已經處于并駕齊驅的局面,在綜合競爭力方面已經實現了超越。
在OLED領域,目前韓國的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三星是在小尺寸領域的能力比較強,LG是在大尺寸的白光OLED競爭力比較強,都是在各自領域形成了比較大的競爭優勢。在三星所擅長的小尺寸OLED領域,中國的企業包括TCL華星、京東方這些企業目前的發展也是非常快,過去三星可能在這個領域占到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未來很大的可能就會出現平分天下的局面,就是大家可能基本上體量、競爭力都會做到旗鼓相當。所以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勢頭是非常快的,在OLED的領域,中國企業可能在2-3年就能夠達到跟韓國廠商實現同場競技的水平。
再往前看三年到五年甚至是五到十年,包括在大尺寸領域的印刷OLED技術、MiniLED和Micro LED技術等新一代顯示技術,跟日韓、臺灣廠商來比,中國本土企業的起點跟他們是處于相對同步的起跑線,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上,中國企業從起步開始已經大大縮小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做到了同步的發展水平。
整體來看,中國的企業在半導體顯示行業建立起全球的競爭力是非常有希望的。TCL華星在印刷OLED、QLED、MiniLED等幾個領域,歷經了長時間的布局,基本上跟日韓企業齊頭并進。只要中國企業能夠持續地去投資、堅持,并且去跟上整個顯示產業發展的趨勢,未來下一輪的新型顯示,中國的企業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實現行業領先。
Q:請趙總再介紹一下印度彩電市場的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的整體市場情況?
趙軍:目前印度整體的市場規模大概是在1100萬左右,2021年印度的市場總量是1150萬臺。在印度市場比較領先的品牌包括三星、LG、索尼、海爾和TCL,在線下市場方面,三星和LG處于相對領先的位置,大概是占據20%的市場份額,其余的品牌差不多是市場份額在10%以下。在線上市場方面,小米的優勢比較明顯,小米的占比達到20%,其后是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品牌。從整體來看,印度的市場容量還是比較大,增長速度也比較快。目前銷量領先的是以三星和LG為代表的海外品牌,但是中國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現在是逐漸地在提高。TCL在印度除了TCL華星的顯示面板模組能力之外,也做到了整機配套,具備給印度市場提供從顯示模組到整機的一體化的能力,TCL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會得到快速的提升。
Q:TCL華星作為深圳的龍頭企業,在海外投資設廠并成功落地生產,這種成功的探索對深圳企業開展海外布局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趙軍:印度華星剛進入運營期不久,還需要進一步地積累、探索。目前在海外的布局還是以穩當頭,印度的投資,包括以印度為代表的海外投資畢竟跟國內的經營環境、產業政策,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的延續性,基礎設施配套各方面應該還是有一定差異的,所以要尊重當地的產業環境,然后以穩為主,分布實施、循序推進,充分進行市場包括產業政策的調研,不打無把握之仗。
另外在整個地址選擇方面,要經過充分的論證,并結合下游客戶的需求和上游產業鏈的配套,進行充分的、全面的論證,來規避風險、穩妥實施。另外要借助全球化的資源,包括全球化的咨詢機構、市調機構,包括印度本土化的相關資源,更加全面深入地去洞察當地的產業政策、經營環境,來規避相應的風險,確保經營的合法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