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羅洪元,《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國家標準推廣應用組專家。現任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電子標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信息產業部IC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多年來羅教授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小型計算機技術服務、信息技術產品等質量檢驗與質量管理工作。
近年來,羅教授承擔的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基于Linux和國產BIOS的微機安全操作系統”、“無觸點IC卡及機具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的研究”、“計算機網絡、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及相關產品測試平臺建設”、“工業控制計算機產品及系統測試平臺建設”、“電子標簽產品及系統檢測平臺建設”已經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組織的驗收,并獲得廣泛好評。
記者:您作為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系統研究方面的工作。請您談談目前國內計算機技術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情況?
羅教授:隨著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和深入,智能建筑中的“智能”應該都是計算機的“功勞”,如智能建筑中可能涉及到的“程控交換接入系統”、“電視網絡系統”、“廣播系統”、“物業管理系統”、“家用電子系統”、“IC卡應用”、“信息安全”、“安全防范系統”、“設備監控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等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目前國內計算機技術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很多成功應用的案例,計算機技術將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節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記者:您參與了《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國家標準制定的工作,請您為大家介紹一下數字化國標的制定在規范居住區信息化建設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羅教授:GB/T 20299.1~4-2006《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規范》系列標準是在總結多年應用經驗、參考國內外類似標準并考慮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制定的。該系列標準的頒布實施為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項目的總體規劃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要求,為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項目的市場準入提供了技術門檻,為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項目的過程質量控制提供了統一的依據,對規范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在《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國家標準中,您參與了“檢測驗收”部分的編寫制定工作,其中信息系統是智能社區的重要基礎系統,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信息安全檢測驗收方面的情況?
羅教授:“GB/T 20299-2006系列標準”中對信息系統以及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的規定是針對智能社區中各種信息系統安全的特點,結合國家相關信息安全政策、標準而制定的,智能社區的建設和運營機構應該對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問題給予足夠重視。根據信息安全的等級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確保客戶數據安全。“GB/T 20299.2-2006”《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規范》第2部分,“檢測驗收”的第6章專門介紹“信息安全”檢測驗收方面的內容。智能社區中的信息系統安全既涉及技術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涉及管理方面的問題,在系統設計、產品采購、施工、驗收等過程都必須執行國家相關信息安全政策、標準,任一環節的疏漏都可能留下隱患。在進行系統設計時,應根據標準規定的等級要求,對系統建設所使用的產品和系統本身提出明確的信息安全要求。國家有信息安全認證要求的產品在采購時必須要求供貨廠家提供認證文件,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評估、檢測和驗收要按照“GB/T 20299.2-2006標準“規定的程序執行,記錄、文檔資料文本規范、內容齊全,做到發生問題時可追溯。
記者:目前國內的家居智能化領域,國內外產品在技術指標上各不相同,不少高端消費者更青睞于國外產品。您曾負責處理過東芝筆記本電腦的質量糾紛,對于如何正確選擇國外產品有哪些方面是應該值得注意的?
羅教授:在產品技術選型時,我個人認為應兼顧考慮如下幾個問題:不片面追求技術先進,夠用就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考慮知識產權,特別是要防止部分國外企業先讓你上鉤,事后再要你不斷給他付錢的專利陷阱。
在技術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盡量考慮采用國內成熟企業技術與產品;要考慮國內產業的技術支持、批量供貨等綜合能力;考慮技術選型符合國際通用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要求;在技術條件滿足當前應用需求情況下,適當考慮應用的可擴展性;考慮信息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及國家有關部門的管理要求(如密鑰等);終端產品、后臺處理軟件、數據庫系統、服務器、資金清算中心和網絡架構的配置要求等。
記者:據了解,您同時還負責信息產業部IC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金卡工程IC卡及機具產品檢驗中心的工作。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我國IC卡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數字化國標的制定過程中對于IC卡應用做了哪些針對性的工作?
羅教授:我個人認為:我國IC卡應用過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共性問題:部門利益協調不到位,造成系統重復建設資金浪費(管理問題);同行業應用情況信息收集不夠,特別是系統建設失敗的信息;系統需求分析不充分,對未來的應用需求估計不足,建成后的系統可擴展性很差;技術選型兩個極端,一是盲目追求技術先進性造成浪費,二是采用過時技術造成系統整體性能下降;在制定應用方案時,一些關鍵技術問題未適當開展模擬驗證試驗導致系統建設周期過長;不重視標準化工作,系統中所采用的產品的互換性、兼容性、一致性和環境適應性太差,增加了系統的維護成本;系統的建設過程未開展質量、成本和進度控制,造成系統建設工期超標、投資超預算等。
從2000年開始,我們中心受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的委托,承擔了建設事業IC卡及終端產品的檢測,參與”GB/T 20299-2006“系列國家標準的編寫工作,具體負責”GB/T 20299.2-2006標準”第17章“IC卡應用檢測”編寫的執筆,同時還參與了建設部行業標準”CJ/T 243-2007”《建設事業集成電路(IC)卡產品檢測》的編寫工作,在IC卡及終端產品檢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IC卡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技術應用的順利推進做出了貢獻。”GB/T 20299.2-2006”、”CJ/T 243-2007”標準有關IC卡應用檢測方面的內容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對智能建筑工程中的IC卡應用系統設計、技術選型、采購、產品檢測和系統驗收具有指導作用。
記者:數字化國標等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對于推進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規范項目設計技術的作用。除此之外,您認為在推進信息化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羅教授:我認為在推進信息化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在工程設計方面需要依據”GB/T 20299-2006”系列國家標準和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外,還應該在信息化工程建設招投標、預算與報價、產品采購與驗收、工程實施、工程監理、系統階段性測試、系統聯調、工程驗收等幾個方面,面向有關人員宣傳貫徹GB/T 20299-2006系列國家標準和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增強大家的標準化意識,理解標準的技術要點,真正發揮信息化工程建設標準先行的作用。
[Page]
記者:最后請您展望一下,計算機技術在建筑智能化領域下一步的發展趨勢。
羅教授:我國信息系統建設起步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致經歷了準備、啟動、推進和發展四個階段,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值得好好總結。“十一五”時期,國家將繼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將傳統產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完善電子商務,加速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服務水平,發展信息產業和信息服務業。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經驗的積累,計算機技術在建筑智能化領域的應用將向標準化、程序化方向發展,智能建筑中的“智能”也將更加普及、實用、節能和人性化。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