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淺論音響的智能化與網絡化一
智能化、網絡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現在有些音響也具備了網絡功能,有幾款可以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網絡來讀取網絡中的數據,例如具備網絡收音機功能的音響設備。但這種程度的網絡應用還遠遠不夠,更談不上智能化。要實現智能化,在結構上還需要做重要的革新。
智能化
習慣用電腦欣賞音樂的朋友,已經很難再適應使用光盤欣賞音樂的方式了,一張CD 70多分鐘,一個多小時就得換一次碟,即便使用多碟系統,操作上也依然沒有電腦那么方便快捷。使用CD,顯示的信息也不全,曲庫管理更是沒有。PC播放所具有方便的特征,新的智能網絡數碼音響都應該具備。
首先我們需要給音響裝上一顆“智慧的心”。方案正如前面文章談到的那樣,使用通用的平臺,即使用通用嵌入式CPU和通用操作系統的平臺。我們需要這個平臺來完成很多設計。由于音響本身的特殊性,我們還應該為它裝上大容量的存儲器,理想的方案是純電子存儲,而不是硬盤,因為硬盤工作時會產生噪聲,當前閃存還比較貴,但從中長期來看,純電子存儲方案的成本會大幅下降的,不會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成本障礙。
Android + ARM 是典型的通用平臺
這種設計能確認一個最基本的優勢,就是功能無限制的擴充性,例如音響默認支持MP3、FLAC等解碼,但用戶可以自主升級插件,來完成對APE的支持。或者出現了解碼效率更高的FLAC解碼器插件,此時可以來替換系統原有的。這種優勢與PC是一樣的,其優越性絕不是傳統音響可以比擬的。這種架構也能輕易的實現媒體庫管理,靈活的根據專輯名、歌手名、風格、年代、場景、旋律等信息創建播放列表和確定播放模式,用戶還可以任意的加入各種效果器,針對環境進行優化。一些少數廠商才掌握的技術,通過這個平臺也不難實現,例如,Bose和漫步者都有一套智能響度控制,這是一套非常實用的技術,它能優化聽感,讓不同音量下的聽感都達到平衡狀態,使用這個平臺,可以用純軟件方式實現,這無疑都是具有誘惑力的。記得iPhone上的Google語音搜索嗎?你對iPhone說一句“數碼多媒體”,Google APP就會自動檢索出相關內容,智能音響一樣可以實現相似的響應,在房間的某處,說一聲“換最新的歌聽聽”,音響就能自動排列出最新歌曲列表。這些顯而易見的改善性體驗,都是傳統的音響難以實現的。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淺論音響的智能化與網絡化一
- 第2頁·淺論音響的智能化與網絡化二
- 第3頁·更深層次的應用
- 第4頁·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