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金融危機讓全球平板顯示產業陷入低迷,不過中國市場卻成為全球市場的特例,平板顯示產業表現搶眼。在近日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舉辦的平板顯示論壇上,無論企業代表還是分析師都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寄予厚望,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合作模式也大大促進了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本次論壇還探討了一些熱門技術,如OLED、觸摸屏技術等的最新走向和發展趨勢,本報特選登部分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2009年,液晶面板業的復蘇是平板顯示產業的一個利好消息。自2008年10月中旬開始,由國內電視廠商唱主角的平板電視降價風潮一直持續至今,對國內企業來說,此舉改變了先前國外品牌占優勢的態勢,使國內企業重新贏得了六成市場份額,同時也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不容置疑的是,由于產品價格壓得過低,很多企業的利潤狀況不容樂觀。
結合今年第一季度長虹、康佳、海信等企業的財報情況來看,記者發現各企業的主營業務———彩電實現贏利的企業并不多,企業普遍反映出來的“增量不增收”狀況令人擔心。不過有專家預測,面板產業的復蘇,將帶動終端產品售價提升,從而避免產品價格繼續走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帶領平板顯示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
面板漲價導致成本增加
液晶電視的價格戰讓國內廠商和消費者都受益匪淺,一方獲得市場,另一方獲得優惠。不過今年年初液晶面板價格的上漲使國內廠商面臨新的考驗:是繼續降價還是漲價,或是觀望?而隨著液晶面板廠商集體漲價,國內整機廠商繼續降價變得不太現實。
記者了解到,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國內廠商掀起低價風暴以及全國推廣家電下鄉,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并未出現低迷狀態,再加上2008年年底面板供應商的減產,液晶電視面板反而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今年第一季度面板的供不應求也直接導致各尺寸面板價格的回暖。根據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統計,以最為熱門的32英寸面板為例,2009年低端32英寸液晶面板的售價一路攀升,5月較1月上漲了20美元;中端32英寸液晶面板從3月末開始漲價,5月較3月上漲11美元;高端32英寸液晶面板近3個月來也有11美元的漲幅。
售價原本一路下跌的37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在5月突然有了3-5美元的漲幅。而其他尺寸,如40/42英寸,5月的面板價格相對1月的價格也有不低于10美元的增長。46/47英寸因為面板廠商原來的產能就不足,市場需求量也不大,所以一直處在價格相對穩定的狀況下。
無論面板廠商還是整機廠商,都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作為液晶電視最重要的原材料———液晶面板價格的上漲必然促使整機成本的提升,從而給液晶電視整機施加漲價的壓力。液晶面板價格提升,也讓終端廠商不得不停止了繼續降價的行為。
《中國電子報》記者了解到,從最新一輪的家電下鄉招投標的情況來看,企業普遍提升了各尺寸段產品的價格,比如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從原來的1999元上升至2500元左右。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面板漲價導致成本增加
- 第2頁·終端價格回升
- 第3頁·兩岸合作推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