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4.關于聽音測試的謊言
本刊的普通讀者都知道如何反駁那些對ABX測試持相反意見的老燒的謊言。大致的方法如下:
ABX方法需要A設備和B設備在電平匹配度在正負0.1dB內,你可以隨意聽A和B,你想聽多久都行,如果你認為他們有不同,你可以要求聽X,而X其實就是A或者B的其中一個(這是由雙盲系統隨機決定的),允許你隨時對A/X或B/X進行比較。隨意多少次都可以。然后決定X=A還是X=B。
因為如果是完全靠瞎猜,命中率會在50%左右。為了統計的正確性最少要測試12次。(16次更好,20更加好)。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科學方法來測試你是在聽不同的東西還是在聽同一個東西的了。那些偏執的燒友會告訴你雙盲測試完全行不通,因為每個人都知道Krell比Pioneer好聲。
但如果他們在雙盲測試中無法分辨的話。那么ABX方法就會被認為是行不通的,這就是他們的理論。
如果每個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但如果他們測出身高都正好是5尺11又1/4寸的話,那么尺子肯定有問題,是吧。
最通常的反駁意見就是:ABX測試方法壓力太大,如果你說:讓我們來看看你能聽力有多好吧。他們也許會說,沒時間,因為要測16次。或者說所需太多的設備等等。
教你一個方法如何揪出一個反對以及混淆ABX測試的偽君子:如果你問他們相信其他AB測試的方法嗎,他們可能會說相信。然后你問他到底靠什么辦法分辨:1。用不同的電平?2。還是偷看?然后你就等著他們如何惱羞成怒吧:)。
5.關于負反饋的謊言
在放大器或者前級中使用負反饋?太糟糕了!完全沒有負反饋?真不錯!這種誤導被廣泛地流傳著。負反饋其實是一個在電路設計中很有用的工具。它能夠減少失真提升穩定性。只有在晶體管放大器設計得的銅器時代,早在6070年代,負反饋的使用不得當,效果很不理想,而且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是迷信無負反饋的起源。在80年代初期EdwardCherry和RobertCordell在質疑的陰影之下,使其真相水落石出。負反饋只要嚴格遵守其基本準則來使用,完全是有利無害的。時至今日,現在的那些唯無負反饋至上者,要么是撒謊,要么是無知的。
6.關于煲機的謊言
這是一個被廣泛地反復地宣傳的謊言,使你相信各種音響設備甚至線材,煲機一段時間后,例如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后,聲音會更好。這純粹是屁話。開機后電容會在幾秒鐘內充電,偏置也會在數分鐘內穩定。在一個設計正確的放大器或者前級或者CD機,它的開機第一小時的表現和使用1000小時后的表現,是沒有分別的。至于線材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現在跟音響發燒友討論的這些是玄學,而不是科學。
不過,喇叭等設備的確是需要一段時間運作以達到最佳表現的,這是因為它們是有運動構造部分的,是需要外力驅動的機械設備。這跟汽車的引擎和活塞等是一樣的道理。但這并不意味一個好的喇叭剛開箱的時候聲音就會很差。打個比方:一部才開了10公里的新車,會很不好開?會比舊車差很遠?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1.關于線材的謊言
- 第2頁·2.關于電子管的謊言
- 第3頁·3.關于反數碼的謊言
- 第4頁·4.關于聽音測試的謊言
- 第5頁·7.關于雙線分音的謊言
- 第6頁·9.關于CD處理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