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癥結:缺乏核心專利,產學研合作松散
“來自日、美、歐的五大國際廠商代表了當今LED的最高水平,對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收入上,更重要的是對技術的壟斷,50%以上的核心專利都掌握在這五大廠商手中!币晃粯I內分析師介紹。
隨著國內LED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把目光轉向中國,尤其近幾年,我國受理的LED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逐年顯著增加。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半導體照明專利風險分析研究報告》中看到,截至2008年底,全球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申請了專利,技術優勢明顯的國家在我國的專利申請比例較高,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和荷蘭。其中,日本以1306件專利申請的數量遙遙領先,占申請總量的24%,其余四國分別占申請總量的7%、5%、4%、和3%。
在有效專利方面,國內專利申請與國外來華專利申請的比例約為4比5。但在這些國內專利申請中,臺灣地區占據了大量的份額,其有效發明專利占到了53%。換句話說,如果除去臺灣地區,大陸與國外在專利數量、專利含金量方面的差距將會更大。
此外,從產業鏈的分布來看,國外公司主要在芯片、封裝領域的專利布局較多,有一半的LED核心發明在我國提出了專利申請,日亞化工、歐司朗、拉米爾德、克里、通用電氣等公司掌握了絕大多數的核心專利技術。其中,日亞化工的核心專利最多,涉及除封裝外的所有產業鏈。
與上述外國公司相比,我國LED專利申請明顯處于劣勢。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調查,截至2008年底,中國的LED相關專利申請共2.6071萬件,其中處于產業中游和下游的封裝與應用方面的專利接近50%。盡管我國在電極、微結構、反射層、襯底剝離/健合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大多屬于外圍專利,發明專利只占60%,且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和向國外申請的專利不多。
據了解,我國LED行業除了核心技術競爭力不強之外,產學研結合比較松散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的LED專利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例如,在外延領域,專利擁有量排前三名的分別是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工業大學;在芯片領域,排前三位的分別是中科院半導體所、北京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與科研院校相比,國內企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較多。
缺乏核心專利、產學研合作松散,已成為懸在中國企業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隨時面臨的專利侵權風險。
“2008年2月,一名美國老婦以專利侵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日立、三星、東芝等34家企業進行337調查,其中包括廣州鴻利光電子有限公司、深圳洲磊電子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企業。這一案件為我國LED產業敲響了警鐘!币晃粯I內專家介紹,隨著LED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中國企業面臨的專利風險將越來越高。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現階段中國LED產業市場發展現狀與展望
- 第2頁·現狀:發展迅速,但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鏈不完整
- 第3頁·癥結:缺乏核心專利,產學研合作松散
- 第4頁·對策:加強自主研發,重視專利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