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電容式觸控技術難題如何解決?
電容式觸控固然在使用體驗和性能上明顯優于電阻式觸控,這也是它很快成為電阻式觸控替代技術的原因,但其推廣時間不過才短短2年多,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度自然會受到一定的質疑。據了解,早期的電容式觸控產品存在發光嚴重、透光率不均勻、漂移等缺陷,現在這些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這恐怕也是消費者最想了解的。
目前的電容式觸控產品性能已相當穩定,針對相關光學性能、線性度、位置漂移等問題也已都有長足的進步,現在的技術成熟度已能滿足大多數相關產品的性能要求,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大廠采用電容觸屏作為相關產品設計應用證明了這一點。
電容屏主要的缺陷就是當環境溫度、濕度改變,環境電場發生變化時引起電容變化,從而產生漂移。但他們的IC能夠容忍較高的阻抗,對于ITO來講,阻抗越高,透光率越好,而他們采用獨特的掃描方式也解決了漂移的影響。
除了產品成熟度之外,業界也曾擔心成本問題會阻礙電容式觸控產品的推廣。據悉,目前電容觸屏的模塊價格較高,大約是純平電阻式觸屏的1.4~2倍多。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與電阻式產品的這個成本差異并沒有被供應商看做是產品普及的障礙。這是因為電容式觸控目前多被用在中高端的產品上,它與電阻式觸控的定位有所區別,而且中高端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采用電容式觸控已經是今后的趨勢。專業人士表示:“把電容式觸摸屏與傳統的電阻式觸摸屏的成本相比較是個誤區,因為無論在性能和技術上二者是截然不同檔次的產品。為什么沒有人說iPhone的價高,是因為沒有可比的參考!
正是由于電容式觸摸技術優于其他的解決方案,才被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產品采用,這是它發展的動力所在,盡管它跟電阻式觸控屏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成本差異。專業人士認為,電容式觸摸產品正快速成為市場的主流,批量生產帶動整體價格的下降,只是時間的問題。電容屏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產業鏈還沒有完善,沒有規模成本優勢,而隨著Windows7操作系統的正式發布,全球已掀起了一股觸控熱潮,目前很多筆記本電腦大廠已小批量量產。廠商們也正在通過技術上的努力降低產品的成本,以獲得更多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品市場,加速電容式觸控產品的普及。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數字標牌網
-
【內容導航】
- 第1頁·比較電阻式和電容式技術
- 第2頁·解析電容式觸控技術
- 第3頁·電容式觸控技術難題如何解決?
- 第4頁·今后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