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發燒入門》之四“器樂曲的基本分類
音樂作品總的可分為:聲樂、器樂、戲劇音樂(包括歌劇音樂、舞劇音樂、戲劇配樂等)三類。但由于戲劇音樂的音樂部分也不外是聲樂和器樂,所以通常把它分別并入聲樂和器樂中去。另外,音樂作品又有創作音樂和民間音樂之分,通常講的“外國音樂作品”都是指專業創作的音樂作品。
器樂曲從曲名、曲式結構、演奏方式等等方面來看都是各種各樣的。但它基本上又可分為兩、三大類。例如標題音樂與無標題音樂;室內樂和交響音樂;單聲音樂和多聲音樂。多聲音樂中又可分為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以上各種類型,也是音樂作品的各種體裁,是各有特點的。此外還有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之分等,前面已介紹過不再重述。
【無標題音樂】這類器樂作品沒有指示樂曲具體內容的文字標題,而只用曲式名稱如:“奏鳴曲”、“賦格”、“變奏曲”等作為曲名,或用樂器體裁名稱如:“前奏曲”、“練習曲”、“小步舞曲”等作為曲名。由于同名的樂曲很多,為了有所區別,就加上樂曲的開始調名,例如""C大調奏鳴曲"、"e小調交響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創作此種體裁的作品的編號,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號之二》等。 無標題音樂在創作時,沒有用音樂來反映客觀現實的意圖,而只求通過音樂藝術來抒發某種主觀情緒,表現某種精神意境,甚至主要著重音樂藝術本身的音響美和形式美的追求與體裁風格特征的體現。因之很難加上名副其實的文字標題。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標題來說明樂曲的內容,而只希望欣賞者自己去心領神會。所以只以曲式名稱或音樂體裁的名稱作為曲名,而不設標題。
【標題音樂】是以文字或標題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作品。其淵源可上溯至十六世紀以前。十九世紀上半葉標題音樂因歐洲浪漫派音樂家的提倡而盛行。標題音樂的名稱也于此時產生。重要作曲家有:柏遼茲、李斯特等。 標題音樂比起無標題音樂來,由于它的表現力的尖銳性和生動的音樂形象更易于被廣大群眾所了解,因此它在器樂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室內樂】原指西歐宮廷貴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樂,以區別于教堂音樂及歌劇音樂。十六世紀初發源于意大利,如“室內奏鳴曲”、“室內康塔塔”等。十八世紀末葉以后,室內樂是指由少數人演奏、演唱并為少數人所欣賞的音樂。現今,多指各種重奏曲(有時也包括獨奏曲),使用少數樂器伴奏的獨唱、重唱曲等。室內樂的演奏者,需具備獨奏的技巧,同時要有同別人合作的能力。
【交響音樂】它是指用管弦樂隊演奏的管弦樂曲。它可以采用任何曲式譜曲(通常是中大型結構的),而最典型的曲式結構則是“交響曲”。交響曲是由三、四個樂章組成的管弦樂隊演奏的模范大曲。我們不可把“交響曲”與“交響音樂”兩者混為一談。
【復調音樂】它是主調音樂的對稱,多聲部音樂的一種。它是以若干個旋律同時進行而組成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在橫的關系上,各種聲部又彼此形成良好、協調的和聲關系。復調音樂還分:(1)因對比的方式所寫的復調音樂稱“對位音樂”,簡稱“對位”,即對位式的復調音樂。(2)以模仿方式為基礎所寫的復調音樂,通稱“卡農”,即“輪唱”或“輪奏”。(3)用襯托的方式所寫的復調音樂稱“支聲復調”。復調音樂以對位法為其主要創作技法。
【主調音樂】它是復調音樂的對稱,多聲部音樂的一種。其中有一個聲部(通常是高音部)旋律性最強,處于主要地位,其他聲部則以和聲等手法對主旋律進行烘托和陪襯。
【歌劇音樂】歐洲十六世紀以來一種社會影響較大的音樂與戲劇相結合的綜合藝術體裁。歐洲十八、十九世紀的歌劇音樂一般包含有序曲及幕間曲、詠嘆調及其它抒情性的獨唱、宣敘調及詠敘調、合唱及重唱等。 序曲:它是當歌劇還未開幕前,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音樂,其使命在于綜合地敘述全部歌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劇情的縮圖。合唱常用于歌劇中的群眾場面。 詠嘆調:歌劇主角的獨唱,相當于戲劇中的獨白,它的任務是表現歌劇中主要人物各自的特性,描繪他們的“肖像”。詠嘆調是歌劇中最精采的音樂,它有完整的結構形式和情感層次,可以單獨演唱。 宣敘調:接近于詠嘆調的一種短小的樂曲,它經常出現在詠嘆調之后。宣敘調又名"朗誦調",是一種朗誦式的歌曲,相當于戲劇中的對白。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內容導航】
- 第1頁·《發燒入門》之一“聲音聽覺理論”
- 第2頁·基本音樂概念
- 第3頁·《發燒入門》之三“器樂曲的基本體裁”
- 第4頁·《發燒入門》之四“器樂曲的基本分類
- 第5頁·《發燒入門》之五“終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