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3年虛擬現實就開始萌芽,1990—2004年虛擬現實理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應用,這幾年更是日益火爆,全國各地紛紛開設虛擬現實體驗實體店,并逐漸被運用到建筑、游戲、電影等行業,并深受人們喜愛。2016年4月馬云發布全新購物方式—Buy,使用VR技術,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更是使VR技術家喻戶曉,這也意味這VR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怎樣讓虛擬現實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服務于社會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
VR需要不斷跨界融合 上月底,GMIC2018全球互聯網大會上,51VR展示了基于“家居新零售”的產品,它結合虛擬現實,再配合智能推薦,用戶行為分析,賦能家居行業,升級營銷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兼具數據分析功能,可全方位統計用戶到店后生成的所有數據,包括聯系方式、戶型、喜好的家居風格、階層分布等,精準智能分析用戶行為數據,幫助門店多維度優化銷售策略,科學規劃SKU(庫存量單位)。 李熠說:“VR分三個層面,硬件層面國外處于領先地位;底層技術國外領銜,我們在追;但是商業場景開發,我們的VR企業是最厲害的。”他認為,做VR其實就是跨界,VR要和全行業去融合。這里面的融合是不斷的跨界,不斷的接收專業領域的內容,用虛擬現實技術去呈現,去整合,形成一個新的物種,一個新的業態。 深圳市虛擬現實產業聯合會會長譚貽國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國內VR行業已開始不斷發展和完善,在虛擬樣板間、多類型車輛的行駛、空間布置、設計虛擬演示等方面的應用已經開始深入。譚貽國認為,虛擬交互中的應用體驗,是未來十年的創業發展機會。 數據是核心競爭力 “虛擬現實其實本身就是大量的數據跟蹤。”重慶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授駱東奇認為,VR+AI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它運用的場景非常廣泛,在提升消費體驗的同時,同樣會獲得大量消費行為的商業數據。他強調,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數據之爭。他稱,除了數據匯集存儲的能力,更關鍵是數據深度挖掘能力的競爭。 “多數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在算力和算法兩個方面差距并不大,因此,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落在數據上。”51VRCTO兼首席科學家王立峰博士也表示,人工智能的訓練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而現實中數據的獲取成本很高,很難在短時間內滿足人工智能訓練所需的數據。而通過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生成各種條件下海量的虛擬數據,以滿足人工智能訓練的需要。目前,這種應用場景尤其體現在自動駕駛訓練上。 這也給VR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這種虛擬數據可運用到自動駕駛訓練無人機訓練、以及各種機器人的訓練之中。
5G或助力VR消費端發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遭遇瓶頸期,市場發展速度緩慢, 在他看來原因有幾個。比如,技術不過關、產品價格過高、市場消費力不足、使用環境受限嚴重等。他特別提到,體驗感差,是消費市場乏力的主要原因。 重慶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授駱東奇也談到,技術和市場的同步,是助力產業發展的關鍵,“有技術,沒需求,科技成果難以變現。有需求,沒技術,消費端同樣不會買賬。” “2018年或是一個拐點,擠壓了VR行業的創業泡沫,5G技術或助力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李熠認為,5G等基礎技術對整個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核心硬件的加速迭代,會讓消費者體驗不斷提升。另外,VR產品的降價,也會增強消費端發力。
5G的到來將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它的上網速度與4G相比將提升百倍,只有這樣全新的網絡環境才能支持得了VR的繼續發展,據預測5G將在近兩年發行,相信它的到來將把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推到新一個階段,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