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卡拉OK版權收費遭遇"分配門":標準過高細則不明
我國的KTV版權收費已經在爭議聲中走過了兩年多,但實施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近日,關于KTV版權收費如何征收、收取的KTV版權費如何分配、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應提取多大比例作為運作費用等問題再度引起廣泛關注。
收費兩年始終爭議不斷
根據國家版權局的要求,全國的卡拉OK經營企業從2007年1月1日起開始繳納版權使用費,收費標準是每間包房每天12元。在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簡稱音集協)正式成立前,由中國音像協會代為開展卡拉OK收費工作。2007年2月以來,中國音像協會先后在云南、陜西、新疆、山東、北京、廣東等地啟動了卡拉OK版權許可和收費工作。
卡拉OK版權收費工作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KTV企業對收費主體的合法性、收費標準、收取費用的管理等均提出了質疑。2007年2月,廣州百余家歌廳宣布抵制支付版權費,全國不少城市的KTV企業都有類似的舉動。
2008年6月24日,音集協正式成立,全面接手此前以中國音像協會名義開展的收費工作,目前在內地除西藏自治區外的全國30個省(區、市)均建立了為著作權人收取卡拉OK版權費的隊伍。
音集協成立后的一個重大“動作”,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對拒不繳納版權費的KTV企業進行維權訴訟,在全國起訴了上百家KTV運營商。在近日揭曉的“2008中國知識產權風云榜”評選活動中,“KTV版權訴訟風暴”進入“2008年中國知識產權年度最具影響力事件”。
收費標準過高一直是KTV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據原中國音像協會廣東省聯絡站法務專員鄧洪維介紹,卡拉OK版權費的收費標準在協會內部有明確的要求,2007年每間包房每天最低4元,2008年最低6元,這是底線,而深圳一直執行的是每間包房每天最低8元。
廣州市文化娛樂業協會2008年一度與收費方達成兩年4元/天/包房的收費標準。但在2008年11月,廣州市近40家大型KTV經營場所集體討論后決定拒絕補繳2007年的版權費,理由是收費主體音集協2008年5月才正式成立;同時推翻兩年4元/天/包房的收費標準,理由是質疑收費單位天合廣州分公司的合法性。
卡拉OK版權收費實施已經兩年多,但在很多地方的執行情況仍不盡如人意。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沈陽市近500家KTV企業仍未交納版權費;至2009年2月,新疆的KTV版權費仍“顆粒無收”。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
-
【內容導航】
- 第1頁·卡拉OK版權收費遭遇"分配門":標準過高細則不明
- 第2頁·50%的管理費遠遠高于其他國家
- 第3頁·“半路殺出”的天合公司惹爭議
- 第4頁·著作權人需要什么樣的集體維權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