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要繳680元的費用,才多收一個高清電視頻道,這叫我怎么樂意?”10月25日,家住廣東惠州的王先生向記者“抱怨”:想看高清,除了繳這個費用,還要換機頂盒。而且,自備的高清機頂盒還不能使用。隨著9月28日多個高清頻道開播,眾多用戶想一嘗高清數字電視的鮮。但記者了解到,除了之前本報曾報道過的機頂盒價太高之外,目前機頂盒標準不統一,各廣電運營商的“條塊分割”,也極大影響了高清數字電視的普及。
市場現狀:
機頂盒標準不一需疊加消費
高清節目制作成本高、目前高清內容少導致高清“叫好不叫座”(本版曾重點報道),此外,機頂盒作為收看有線數字高清的必備硬件,其標準不一,也成為困擾用戶的一大因素。據王先生介紹,他本想通過有線電視運營商轉換為高清,并且自己也準備了高清機頂盒,但在辦理時被告知,必須用運營商指定的機頂盒才能順利看上高清電視。
另外,王先生家中正在使用的數字電視機頂盒也滿足不了看高清的要求,必須得重新換一臺高清機頂盒。而現在換一臺高清機頂盒約需要1800元。
據了解,如果要從A廣電運營商的服務轉向B廣電運營商的服務,A所配置的機頂盒同樣不適用于B。換句話說,如果你從廣州的一個區域搬到另一個區域居住,而兩個區域使用的有線電視接入方不同,你就必須重新購買機頂盒。如果你要從廣州去惠州居住,廣州使用的機頂盒也無法在惠州使用。
同洲電子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數字電視標清、高清機頂盒并無統一標準,各廠家間的機頂盒不可以相互替代。這也就導致用戶在不同的條件下疊加消費。
問題癥結
運營商標準=機頂盒標準?
廣電運營商在各地數字電視整體轉化過程中表現得相當謹慎,機頂盒廠商要根據各地廣電機構的要求,“定制”產品供各廣電運營商用戶使用。這一方面最大化地滿足本地運營商用戶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條塊分割”。
“不同地市、不同廣電運營商的要求各不相同。”本地一家有線運營商人士坦言。前述同洲電子的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內不少省會城市,既有省級有線廣電機構提供的服務,又有市級有線機構提供的服務,在同一城市內,兩者的機頂盒不能通用。在這種情況下,機頂盒廠家就必須同時為兩家機構提供個性化的適配服務。
深圳一家機頂盒廠商人士直截了當地向記者表示,“我們采用的標準就是運營商的標準。”他介紹,用戶收看高清電視,需要開通辦理收視卡,這張卡加密,可以識別用戶認證信息,是廣電機購收費的憑證。而這張卡則只能在該運營商認可的機頂盒上使用,否則無效。“有線電視收費、機頂盒收費是一些電視臺的重要收入來源,各自為政也是競爭需要。”該人士認為。
消費者盼
廣電牽頭整合有線網絡
盡管機頂盒廠家認為硬件標準統一較容易,但數字電視轉換至今機頂盒市場的混亂也給廣電運營商開展新增值業務設置了極大的障礙。各品牌機頂盒發放分散,難以形成區域規模,維修和網點建設遠遠不能滿足機頂盒發放及售后需求。
“廣電系統體現一個整體網絡形象不是更好嗎?讓廣電機構能更多地去拓展新盈利點,而不要只想著靠收有線電視費和賣機頂盒。”從事IT業的葉先生就認為,廣電系統應該牽頭整合有線網絡,使各地的小網變大網。在深圳,廣電機構的新業務就正在試水,互動電視套餐、高清互動和付費頻道一同推出。記者隨機采訪了多名市民發現,整合有線電視相關產業,集中為一個出口,成為市民心聲。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