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使劇場從簡單走向精致,從祭場發展到神壇、廟堂,最后走向正式的劇場即鏡框舞臺。演出場地的變化必定帶來了新的戲劇空間觀念。戲劇為適應這種空間變化,從劇本寫作到表演的風格,觀演關系都隨之發生了變遷。舞臺燈光借助電的發明,給舞臺美術增添了神來之筆,音響的出現增添了戲劇的感染力,旋轉舞臺的運用使戲劇的空間和時間得以延伸,不同語言的戲劇演出可以通過電腦字幕的翻譯讓不同國界的觀眾得以理解、欣賞。傳統戲劇正在經歷著機械化、電子化、網絡化的巨變。隨著戲劇藝術的發展,舞臺越來越依賴于技術手段的支持,在數字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虛擬現實的演變甚至于脫離演員的舞臺藝術創造,通過音、像的加T組合來產生藝術的效果。尤其是當現代燈光技術已經進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許多新的運用,在演出中愈來愈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多方面的表現力時,科技與舞臺藝術呈何種關系呢?未來的戲劇舞臺上,演員的演藝會不會因此萎縮,退居到從屬地位,而各種舞臺燈光的組合會不會成為舞臺的主宰?本文將從舞臺燈光發展的歷史,闡釋科技與藝術的關系,探討強大的舞臺燈光藝術是怎樣影響表演效果的問題。
舞臺燈光的藝術效果
燈光技術實現第一次重要進步表現在中世紀室內戲劇舞臺上。1439年在佛羅倫薩上演的《通告》(Annunciation)中,1,000盞油燈再加上大量的蠟燭用作照明。當這些蠟燭被一道火點亮,火光一下子像爆炸般穿過大教堂,第一次引起觀眾驚喜的感覺。展示在莊園和大廳里的16世紀室內,標志著奢侈和工藝的精巧,以及當時那種歡快、夸飾的人文主義的節Et燈光,象征了文藝復興時代智力和藝術成就。在那時,人們去劇院是為了享受燈光和逃避外面的陰沉,就像在20世紀的美國,大量的人群涌入帶空調的電影劇院來逃避夏天的炎熱一樣。在1519年的一出戲劇作品中,拉斐爾(Rapha1)用13個枝形吊燈描畫了他的保護人教皇里奧十世的名字。瑟巴斯辛諾·瑟利歐把從背后照亮的閃爍彩色玻璃方格插入到畫好的布景片中,創造出反光和頗具吸引力的效果。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注重虛飾強烈光亮,他奢華浪費,充分展示在1664年凡爾賽宮的一個演出上。這次演出使用了20,000盞有色的燈籠,幾百個透明的面罩和幾百碗有色的水,還有巨大的焰火。
直到19世紀煤氣燈的發明,才使得舞臺燈光進入了它的現代階段,并且使舞臺燈光不再那么炫耀,而更多的是配合不同的作品及其戲劇動作。煤氣燈和電燈的主要優點是只需一個操作員單獨通過調整閥門,就能調低或調高無論是單個或一組的預先設計好的光的亮度。這種操作就像我們現在調節開關來操作煤氣灶火一樣容易。1879年美國劇院引進了電力燈光的技術之后,歐洲的劇院也同時引進。至此,已經折磨了劇院幾個世紀,一年平均毀壞三座建筑,包括莎士比亞的環球劇場的巨大危險終于結束。自19世紀初期以來每所主要劇院必需的全天二十四小時值班的救火隊終于解散了。電成了西方世界照亮舞臺的主要媒質。
更多相關: AV集成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