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三、恢復性回升將成主旋律,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1、市場環境特征凸顯,形成不容忽視的增量市場
(1)新婚和新房家裝市場將帶動家電需求增長
2009年對于中國地產商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仍然實現了快速的增長。據奧維咨詢(AVC)數據統計,2009年房屋面積銷售呈50%增長。受此影響, 2010-2012年新房家裝市場將帶來家電需求的增長。
除此以外,新婚市場也是另一個較為顯著的增量市場,據統計,中國80年后期生育高峰導致適齡結婚人數快速增加,從2008年開始中國結婚數量將在未來5年左右保持在1000萬對以上。奧維咨詢(AVC)預計2011-2013年中國結婚數量每年將超過1200萬對。
(2)消費需求呈現“兩縱兩橫”的產品表現形式
面對彩電產品技術的進步,消費者對于彩電的需求主要還是呈現在“兩縱兩橫”的形式上。橫向是繼續滿足平板化、數字化的基本需求,縱向是基于應用功能創新的多媒體娛樂。其中主要的差異化突破是立足于縱向需求。例如目前被炒的沸沸揚揚的《阿凡達》,使消費者對3D視覺追求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在CES展上,3D電視的發展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大企業紛紛展示了具有絕對有優勢的3D電視的樣機,并以2010年上市作為主要宣傳點,帶動了3D電視的普通消費期望。但對于3D電視產品而言,成本和片源仍是當前3D電視市場發展的掣肘,是實現3D電視快速普及的重要壁壘。在2010年,3D電視更多的被定義為企業旗艦形象產品,而普通消費者也只會為它高昂的價格望而卻步。
2、彩電市場持續增長趨勢明確,2010年迎來恢復性回升
2009年下半年中國彩電市場依托經濟環境的回暖、平板需求的增長、國家政策的扶持等因素促進,使其擺脫了增長停滯的局面,并呈現出高速的增長趨勢,為2010年彩電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根據奧維咨詢(AVC)預測,2010年將實現整體彩電內銷規模4431萬臺,內銷增長率將達到12%,其中零售市場3773萬臺,B2B市場271萬臺,庫存/樣機/新渠道387萬臺。而對于2010年的彩電行業增長的核心因素應歸結于平板產品銷售規格的擴大,根據奧維咨詢(AVC)預測,2010年平板電視內銷規模3976萬臺,占整體彩電90%,年度增幅36%;其中零售市場3359萬臺,B2B市場261萬臺,庫存/樣機/新渠道355萬臺。
數據來源:奧維咨詢(AVC)彩電推總數據庫及預測
3、家電下鄉拉繼續強勁刺激三四級農村市場的爆發性增長
“家電下鄉”作為國家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依托政府的力量,使企業將觸手觸及到地域廣闊、消費層次較低農村市場,一度成為企業對三四級市場拓展的重要渠道。據奧維咨詢(AVC)預測,2010年家電下鄉銷售規模將達到1275萬臺,占三四級市場比重71%,其規模相當于國美+蘇寧的2倍。
從彩電行業來看,平板的高速增長有很大程度來源于家電下鄉的推進,通過這個平臺使得農村市場消費群體提早享受平板產品給予的視覺享受,并加快了平板電視在三四級市場的推廣。為此奧維咨詢(AVC)預測,2010年平板電視在三四級市場的增長趨勢將成為行業的焦點,其規模可達980萬臺,占三四級市場比重68%,占家電下鄉銷售系統的77%。
4、國內品牌積極布局LED液晶電視,加速LED液晶市場成長
2009年,LED背光源液晶電視迎來了它的“元年”,它的出現以滿足節能、輕便、清晰度等多方面的消費訴求。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展上,很多企業在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使體積更加輕薄、畫質更加逼真、外觀更加優美。2009年國內彩電企業已經在積極布局LED背光源,形成了較完善的產品線,并且已經取得了市場的領先地位,根據奧維咨詢(AVC)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底LED液晶市場規模占整體液晶比重已接近5%,增長的趨勢顯而易見。因此,LED液晶電視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各整機企業著力發展的產品。據奧維咨詢(AVC)預測,2010年LED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71萬臺,占整體液晶比重的12%,并且在今后的幾年內持續增長,逐步替代CCFL液晶電視。
總體來看,2009年中國彩電行業經歷了上游資源匱乏、內銷低迷、出口緊縮的市場考驗,在震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通過政策扶持、資源整合、需求升級等對彩電市場的推進,成功實現企穩回升。市場所體現出的產品替代增速、競爭日趨理性、LED和互聯網電視需求膨脹、下鄉工程對三四市場開拓等行業熱點將為2010年市場增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即將到來的2010年中,彩電行業將在消費需求升級、產品替代增速、差異競爭深化、惠民政策拉動等進程中繼續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共贏為目標,實現中國彩電行業的飛躍。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奧維咨詢(AVC)
-
【內容導航】
- 第1頁·一、政策扶持彩電業加速轉型,中國彩電行業進入黃金時期
- 第2頁·二、國內品牌市場份額超過八成,平板市場細分成為新看點
- 第3頁·三、恢復性回升將成主旋律,未來潛力不可限量